夥伴問我,敘事者V的開頭,是不是一定要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引發了我腦海中兩股、三股思緒的交錯。

「很久很久以前」被認為是具有魔法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笑),人們圍在篝火(或是火煻)旁聽著老人說故事,用故事來傳承歷史和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些知識的傳遞,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因此,「很久很久以前」的本身就具有一種儀式性,表達接下來要說一個故事,並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使用「很久很久以前」,又有另外一個有趣的面向。敘事者V使用隱喻來呈現說故事人的故事,使用的隱喻必需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是可以只是一個故事中的片段?使用詩化的語言時,敘事者是否能夠節約用字?應該用語言為喻或是肢體為喻?在中國詩的語言中的比喻,允許更意像化、抽象化的呈現,是否也適用於敘事者V的隱喻呢?

保持距離是另一個為人激賞的策略。當我們使用諸如「很久很久以前」這種典型化的用語,已經為演出和觀眾(說故事人)保持了一段距離,這樣子會使得呈現更容易被理解為一種藝術化了的劇場。

保持距離有其好處,相對地也有其壞處。由於敘事者V中我們會使用隱喻,有時會讓觀眾甚至是說故事人無法理解並認為那不是說故事人的故事。如果觀眾沒有準備好接受「很久很久以前」,就會認為自己前幾天發生的事和很久很久以前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因此是否要使用從「很久很久以前」來開始敘事,是件很有趣而且可以思考的事情。我覺得演出時不必每次都用這個開頭,但練習時卻是個不錯的入手方法。我個人的習慣是直接說「有一個女孩」而不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女孩」,因為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個女孩,早就已經死掉了。

附帶一提,有人說西方的舞台劇偏向聽覺,因此台詞很重要。事實上中國的戲劇也很聽覺,但是空盪盪的舞台要創造出千軍萬馬,不可能不處理視覺的意象與想像。當我們使用唐詩來做敘事者V的練習時,語言(詩)和動作(詩心)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分離的。分離時有分離時的情境,一致時有一致時的風格。但敘事時究竟能夠脫離多遠呢?我也不太清楚。至少,詩會將一個個人化的故事「普遍化」,如此一來觀眾才能夠理解並認同,也因此使用詩的語言來做敘事時,具有「普遍化」的用語能提供一些幫助。

附帶二提,直到目前為主,我還不知道敘事者V的敘事者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這問題的答案將會影響敘事者使用「我」或是「你」等等的觀點。如果敘事者其實就是一個說故事者,或是一個轉述故事者,也許會是個比較簡單的處理方式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