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人一故事劇場,是去年(2004)春天前的事情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報名參加了工作坊,只因為招生的訊息讓我感動,直覺那正是我想要的舞台。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香港的說法,原稱是Playback theatre,屬於一種即興劇場的原創形式。劇場中由觀眾訴說自己親身的感受或是故事,再由台上的演員即席演出,把表演當作一份珍貴的禮物,送給說故事的人。也許從來沒有一個劇場這麼接近觀眾、需要觀眾,因為沒有說故事的人,就沒有playback劇場。

  本於一人一故事劇場「平等、尊重、分享」的精神,這個形式十分適合社群和團體的分享。記得以前上課時老師曾舉過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在一次演出中,他詢問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觀眾,能不能分享他的感想或是故事時,這位觀眾竟然當場哭了起來,幾分鐘後心情平復了,他才說出原因:原來已經好幾年沒有人請他說話了。

  讓許多人感到好奇的是,一人一故事劇場和心理劇的關係。在實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人一故事劇場在某個程度上,能夠提供說故事者「被照顧」的感覺,似乎有舒緩情緒的作用,但是其本質是分享、平等與尊重,演出的形式也不適合用於治療,因此和心理劇有所不同。我們相信,說故事者透過整理與陳述自身經驗,並以「局外人」的立場觀看故事的演出,能提供情緒管理上的正面助益。反之,一人一故事劇場也必需留意演出的「儀式」,許多儀式設計的基本立場,都是源於照顧說故事者,並且協助演出能順利進行。

  平日在舞台上,我們看到許多編劇們精心打造的經典之作,演員們透過各式技巧將劇中人物與情節發揮的淋漓盡至。故事的內容或者是典範,或者是標竿,或者是小人物和大時代,或者是奇幻的世界,但總少了一些什麼──那就是你和我,沒有屬於我們真實的故事。

  其實,我們的生活之中不斷地上演一幕幕的精彩好戲,有時快樂,有時悲傷,有時喜悅,有時瘋狂,如果有一個劇場,能讓每一個人訴說自己的故事,透過演員即席表演,使得說故事者抽離當事人的身份,成為一個「觀看者」,相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成長空間。

  一人一故事劇場是同時兼顧「溝通」和「藝術性」的劇場,身為一個佛教徒,如果要參與一個劇場,可以選擇演出經典故事,也可以演出時代劇,當然,更可以是聆聽眾生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在香港不乏社服機構、宗教團契運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成功經驗,相信在台灣也能夠有所發揮。

  和朋友組團學習並分享一人一故事劇場,對我而言,不僅是件好玩有趣的事情,也是人生十分難得的經驗。自從參與劇場的演出之後,深深覺得自己有豐富的成長與收穫,簡單整理之後,我發現至少可以獲得以下八種利益:

一、表演能力的發掘:透過肢體、聲音的訓練和表達,發掘自我的潛能;
二、溝通能力的提升:學習同理心、積極傾聽的技巧,將說故事者的心情明確地展現出來;
三、創造能力的激發:沒有劇本的即席演出,時時刻刻必須發揮想像,腦力激盪;
四、敏覺能力的培養:透過別人的故事能夠拓展自我的世界,透過仔細的觀察,能夠培養覺察的能力;
五、尊重、包容與平等:劇場的精神是平等尊重,因此每個位置都是一樣重要,將演出當作一份重要的禮物送給說故事者,令人充滿喜悅;
六、團隊合作與領導:透過團隊合作彼此協助,共同完成演出,能體會「群龍無首」的領導極致;
七、組織與整合能力:透過主持人、演員、樂師等不同的訓練,能夠強化組織能力與整合能力;
八、經濟實惠又好玩:幾張椅子、幾塊布、幾樣簡單的樂器,在街頭、社區公園就可以演出,減輕了龐大成本預算的負擔。

  雖然有這麼多的好處,然而每上一層,就會發現自己竟是如此的匱乏。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劇場創始人Jonathan Fox曾提出的問題:

每一個群體之中都有人在受苦──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每一個群體之中都有人被忽視──你能夠辨認他們嗎?
每一個群體之中都有人被視為異類或自覺為異類──你能夠看到他們嗎?
如果你看見,你知道怎樣邀請他們嗎?

  顯然,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要耕耘的還很多。

  Jonathan Fox有過這樣的願景,而且不曾中止:

  有一天,在不同的社區中都會有一個一人一故事舞台,有演員坐著隨時預備,然後人們在上班/回家的途中或路過時,都會停下來分享他們的故事,就如日本的茶道館一樣。這個讓一人一故事成為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輕易享受的憧憬,至今依然伴隨著我。

  也期待有一天,在台灣有許多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大家能夠平和的坐下來,說說你的故事,分享我的感覺。在這一天來臨之前,我們得做好準備。

(本文作者為搞笑寶寶,原刊於《風城法音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