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layback Theatre中可使用的道具,除了身上配帶的東西之外,只能用布和箱子(或是椅子),而布是最常用也最好用的道具。由於布具有很好的「可塑性」,除了能 夠扮演「布」之外(例如,做或是地毯),也可以用來飾演不同的情緒。此時色彩就成為非常重要的情緒元素。

色彩和情緒的關連,基本上和顏色本身的屬性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的差異這兩大部份有關。另外,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相同的顏色,有時也會產生非常不同的結果。

首先我們以色彩本身的屬性來看。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色彩分成明度,色度和色相三種屬性:

明度指顏色的亮度,最亮的白到最暗的黑,中間有許多灰階,但是不同的顏色也可以比較明度,例如黃色就比藍色的明度高。有時顏色的明度配置和生活經驗搭上關係,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天空的明度比地面低,就有壓抑的感覺。

色度就是指色彩的純度,也叫飽和度或彩度。例如大紅就比粉紅更紅,所以大紅的色度高。黑白的色度為零。

色相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顏色,例如紅橙黃綠藍紫等等。不同的色相可以直接反應不同的情緒,互補色有時強化色相本身的力度。

不過上述的色彩學基本知識,在平常的表演中,並不常用到,比較需要知道的反而是色相本身和情緒的關連性。下表是常見色彩和情緒的關係:

色彩

積極情緒

消極情緒

實物情境簡單範例

抽象情境簡單範例

活力

健康

希望

危險

恐怖

結婚、血液、火焰、心臟

熱情、喜慶、危險、反抗、爆發

溫和

光明

快活

煩悶

擁擠

太陽、月亮、膿便、香蕉、黃金

明快、注意、光明、不安、野心

青春

和平

朝氣

寂靜

消極

草地、發霉、政黨、草木、公園

和平、理想、希望、成長、安全

秀麗

清新

寧靜

冷淡

薄情

天空、大海、寒冷、色情、憂鬱

沈靜、憂鬱、涼爽、理性、自由

高貴

典雅

華麗

消極

憂鬱

紫羅藍、黑青、葡萄、紫羅蘭

嫉妒、高貴、神祕、優雅、病態

希望

堅強

莊重

寂寞

冷酷

樹木

更甚、茂盛

純潔

神聖

清爽

單調

空洞

婚紗、孝服、沙灘、白雲、護士

純潔、樸素、神聖、虔誠、虛無

平靜

穩重

樸素

平凡

沉默

沈默雲霧、濃煙、灰塵

中性、不明、迷茫、

神秘

靜寂

堅實

沉悶

悲傷

黑夜、盲目、沈重、喪服、頭髮

嚴肅、死亡、邪惡、恐怖、孤獨

嚴肅

溫暖

渾厚

苦澀

古板

樹幹、咖啡、地板

信賴、穩重、堅固、

興奮

喜悅

活潑

焦躁

淤塞

食物、火、晚霞、柳橙、秋葉

熾熱、溫情、快樂、積極、明朗

您一定會發現,有些顏色有可能代表不同的意義,例如:白色,有可能代表婚紗,也有可能代表孝服;紅色,有可能代表喜慶,也有可能代表血光之災。這就是顏色使用時第二項要件:社會、文化、環境的差異。

事實上顏色所產生的感覺,因人、因地、因時節、因事件而有所不同,因此如何配合情境來演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舞台上我們可以使用的顏色也常常不多,大部份 可能會用到的顏色如紅綠黃藍黑白灰加上橙紫楬粉紅等幾個顏色,有時會有花布或是金銀等特殊色,但事實上不見得常常使用。

不過一般而言,使用簡單的色系或是色調區分,就能夠提供我們大部份即興表演的基本需求。例如,以暖色系和冷色系來區分,感覺溫暖時用暖色系(紅橙黃),例如熱、興奮等等,反之感覺寒冷時用冷色系(綠藍紫),例如冷漠、平靜等等。

色彩心理區分

例子

簡說

冷色

藍、綠、紫

感覺比較冷,比較遠且寬廣的顏色,讓人聯想到水、天空

暖色

黃、橙、紅

感覺比較暖,比較近且擁擠的顏色,讓人聯想到火、太陽

前進色

黃、紅

明明位置相同,會感覺離觀察者較近,如暖色與亮色

後退色

藍、綠

明明位置相同,會感覺離觀察者較遠,如冷色與暗色

興奮色

紅、橙、粉紅

暖色系且彩度高,讓人覺得興奮

沉靜色

灰、淺藍、藍

冷色系且彩度低,讓人覺得沉穩

輕色

白色、粉色

明度高,感覺較輕

重色

黑、咖啡

明度低,感覺較重

膨脹色

米色

和前進色類似,會感覺較大,如暖色與亮色

收縮色

咖啡色

和後退色類似,會感覺較小,如冷色與暗色

華麗色

黃、紅

彩度高,比較華麗

樸素色

楬、紫

彩度低,比較樸質

當然,一個單純的顏色,或者能夠表示一種情緒或是感覺,然而加上另一種顏色,就會因為色彩之間的關係而產生不同的意義。例如透過上表,我們發現白色是輕色,黑色是重色,因此白上黑下,符合我們一般的感覺,然而黑上白下,就會讓人覺得頭重腳輕。

在四元素的布元素時,由於色彩有遠近感和膨脹縮小的感覺,因此不同顏色的布所呈現的「面積」和力度,就會有所不同,這一點雖然細微,但也不妨記在心裡。

附帶一提,演員的服裝也會對演出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每個演員穿不同的服裝,也許能夠提供說故事者選角時的「直覺」參考,但是對其他的形式就未必有利,因此演出時如果沒有特定的主題,服裝以中性顏色為佳,例如黑、白、灰、米色等等,以便演出時可以更容易的利用顏色來呈現情緒。然而有時演出的場合具有特別的意義,如志工晚會、婚禮等等,就可以事先討論穿什麼色系的服裝。

其實色彩的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有人專門以色彩做為分析或是占卜的工具,其中涉及的課題並非我們所能輕易掌握。另外,諸如色調(如Light tone感覺清爽,Soft tone感覺溫和)和風格(如暗色系感覺高尚專業,亮色系感覺休閒自然),也是色彩設計時需要思考的重要項目,在PT的即興呈現中,如果能夠掌握當然非常好,但正如樂師不一定需要是樂手或是行家一樣,如何抓住故事的核心要素,比使用大量高難度的技巧更為基礎,也更為重要。

下一次有機會,再來為各位介紹布的造形吧!

今天早上和劇團的伙伴到竹東耶穌基督末期聖徒教會做一場短時間的演出,因為開始的時間慢了三十分鐘,所以大家(包括演員和觀眾)都覺得演得不夠盡興。

長期以來,我一直覺得「教會」和「一人一故事劇場」很合拍,因此也很希望把這個「福音」傳送到教會之中,讓教會的朋友能夠更活潑地從事各種服務。今天算是第一站,觀眾們對於這種形式的劇場感到滿意和驚奇,而伙伴們也做了一場令人激賞的演出,讓我坐在樂師席上蠢蠢欲動,直想衝上台去。

因為事先對於教會和出席觀眾的了解,所以我們決定以「家」為此次演出的主題。對於許多伙伴來說,這次演出是第一次的挑戰。有很多朋友的第一次演出可能是在參加的工作坊中,邀請親朋好友前來觀賞,但公開的第一次演出恐怕就要克服更高的門檻及承擔更大的壓力。這一次有三位伙伴是從來沒有參加過公開演出,而且主持人也是第一次嚐試,不過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第一次當主持人時掛在台上的印象,真是慘痛吶!甚至之後的一年裡我都莫名地排斥當主持人,現在比較能夠稍微自在地扮演這些不同的角色,也是經過了幾年的練習哩。和觀眾的熟悉度,或多或少可以減少我們在當主持人時的恐懼,以及建立彼此信任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基於此,上回在社會服務中心演出和這次在教會演出,我們都「派出」與觀眾熟悉的朋友當主持人,未來的表演,說不定就沒這麼容易,屆時再要訓練主持人,必然是件「艱鉅的任務」--所以我們不得不勉強這些伙伴去嚐試主持人的角色。

當座談時,有位可愛的朋友問我們如何克服「恐懼」,於是我邀請第一次演出的伙伴來回答。「因為很好玩!」伙伴們異口同聲地說。因為感到好玩,無論是演出的壓力或是訓練的辛勞,都會變成美妙的果實。如果即興劇場不好玩,那麼我想人們自然不會想要承擔這樣的任務。當然,除了好玩之外,伙伴們都有服務和分享的熱誠,因為這和Playback Theatre的基本精神相應,所以才會覺得自在。

好玩並不表示演得很好笑,用不專注的態度上台或是藉由某些特殊的地位優勢來嘲弄別人。演員演出別人的故事,其實擁有某種程度上的「特權」,就像是攝影師手上的攝影機一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同理、尊重、包容和開放性的心態,如果缺了這個心態,是不容易自得其樂的。

一旦演出的過程就是回報,伙伴們所得到的喜樂將會克服恐懼。這就是力量的源泉。恐懼也不盡然都是壞事,因為有所擔心,所以才會更專注、更努力,並且在演出過程之後,過去的擔心會化成信心堅固的基石。

對了對了,身為佛教徒,好像在教會推廣這麼好的劇場,有一點「厚此薄彼」的感覺。非也非也,在我的刻版印象中,台灣的環境裡教會是很好的說與分享以及尋求認同的歸處,而佛教道場則不然。雖然有些佛法讀書會其實和團契的經營方式很像,而且Playback Theatre本身就是一種很好觀照的練習,但是總覺得佛道場是個離苦得樂的環境,還是保持單純一些比較好。況且雖然佛說四眾平等,原是指出家眾在家眾,後來卻變成單純指出家眾,於是在法師和在家居士之間,明顯地存在著某種「地位上的不平等」--也許這和佛陀的本懷不同,卻不能不承認是普遍的現象。

舉例而言,許多道場的佛學課程中,會為法師保留中間最前面的座位。這非常好,畢竟法師可是維繫著佛法住世的重要命脈,自然而然法師們得成為精進的表率。可惜這項福利卻同時也是一種束縛,有時課程內容與佛教法義無關,人們還是習慣「請」法師往前坐,讓法師「盛情難卻」--其實大家都忘了法師也有選擇的自由(就我個人所知,有些法師非常低調,因此習慣坐在安靜的角落)。

不過雖然這樣說,我倒是沒有排除未來到佛教機構去推廣的可能性,只是看因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