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二十五/二十六期 90年6月
(http://www.gaya.org.tw/journal/m25-26/25-main2.htm)

簡介佛教電子期刊的製作與應用:

以網路電子期刊為例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發行組組長 李志強


【摘要】: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便利的學習及研究環境,日新月異的電子媒介科技,對傳統期刊的發行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雖然大多數的文獻仍以紙本形式發行,但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子期刊具有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
  本文將電子期刊的發展分成三個層面,出版流程電子化、期刊電子化以及製作電子期刊。並介紹期刊電子化的方法,提供製作電子期刊的建議和簡易的實作範例,以及佛教電子期刊的相關應用。未來的電子期刊所提供的內容,也將由單純的提供「資訊」轉變成為提供「服務」。

關鍵詞:佛教電子期刊;期刊電子化;電子期刊

  

壹、前言

一、什麼是電子期刊?

  電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的定義,如果參考電子書的廣泛定義(註1),可指「非紙本印刷,而是透過各種電子媒體呈現的期刊」,或者更精確一點,所謂的電子期刊,是指「以連續性方式出版並透過電子媒體發行的期刊。」(註2)然而這不過只是所有定義的一小部份(註3),根據Shackel的定義,所謂的電子化則包括了從撰寫、評審、出版及呈現的所有過程。(註4

  根據F. W. Lancaster所述(註5),在過去的三十幾年之中,電子出版品的發展可簡單的區分為四個階段:電腦印出紙本、電子與紙本形式同時存在、僅以電子形式出版、利用超連結及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普遍來講台灣的現狀仍在第二階段及第三階段之間。

   如果要為電子期刊分類的話,則可依照其性質加以區分。例如由體裁內容,可分為學術期刊、電子通訊、網路論壇或是一般雜誌等等。依儲存媒介區分,則包括了 網際網路文件、資料庫、光碟以及磁碟。以儲存格式區分,則有網路文件、可攜式文件、圖檔、微縮影片、影音多媒體格式、資料庫、下載電子書等等。另外根據發 行的方式,也可分成電子期刊與紙本期刊同時或分開發行,單獨發行電子期刊,或電子期刊和紙本期刊採用不同形式發行等等。而就提供服務的範圍,則包括內容瀏 覽,目次、摘要、全文檢索,儲存,下載,列印,連結等等。亦可根據服務的對象、收費與否、呈現方式等不同的項目加以區隔。

  然而就筆者的觀點,則可將電子期刊大致分為三個層面:

(一)出版流程的電子化

  例如設立線上的投稿和審查系統,並將期刊的內容以電子媒體儲存,應用桌上出版系統(DTP, Desk Top Publishing)進行校對、編輯及出版作業。

  而所謂的電子化,也並非將稿件輸入電腦便算完成,還應針對期刊的特性,使用合適的資料庫格式加以建檔,例如使用XML格式(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http://www.w3.org/XML/)及TEI標準(Text Encoding and Interchange, http://www.tei-c.org/),以便日後結合檢索程式或是與其他單位的文獻進行連結與交換,甚至達到「製作一次,出版多次」的可行性(註6)。

  關於出版流程的電子化服務,隨需印刷(POD, Print On-Demand)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註7),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向出版單位購買,再由出版社印刷或是製作成電子檔提供給消費者,而不需整本購買。不過,這可能會影響刊物上的廣告效益,也可能失去因大量印刷而降低成本的好處。

  另外,電子化雖然加速了出版流程,但同時也讓過去許多具有藝術價值的編排方式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些固定的格式。

(二)使用電子媒介呈現期刊

  第二個層面,簡單的說就是將電子期刊視為紙本期刊的延伸,並依此增加其附加價值,而無論是否發行紙本期刊。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同時出版紙本期刊,並將「紙本期刊電子化」,《佛教圖書館館訊》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個例子,則是紙本期刊發行的同時,附贈電子媒體的版本或是加值內容,如語言教學光碟、全年度資料庫,或是請讀者上網下載附件等等。

  使用電子媒介呈現期刊,通常會附加目次、檢索、列印或下載等功能,針對特定篇章也可提供討論區、留言版或讀者評比的服務。

(三)針對電子媒介的特性創造新型態的期刊

  所謂的電子媒體或是網際網路媒體,其本質上和傳統紙本有許多的不同,若以傳統的觀念來規範電子出版品,是不合宜的作法。其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即時性、多元性、互動性等等,藉由電子媒體的特性,將會發展出獨特的出版模式。

  以網際網路為例,其主要的差異之一在於網路是一個需求市場(request market),與其把網路媒體當成一個呈現的媒體,不如視為一個和讀者溝通的管道。就像顧客到百貨公司的專櫃櫥窗時,顧客需要諮詢,需要瀏覽,還需要互動。然而百貨公司或許還有貨架的限制,但網站則可以呈現所有的商品,包括最新的以及最舊的。

   另外,版權的概念和傳統期刊也不完全相同。傳統的期刊或是書籍,使用者可以轉送他人,捐給圖書館甚至賣到跳蚤市場。然而網路的電子期刊或是電子書,純粹 提供線上使用者付費使用,而使用者所獲得的,不是實體期刊的擁有權,而是「服務」和「便利」,也因此一個良好的讀者經驗將會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就此觀之,針對網際網路或是無線通訊此類新媒體發展獨特的電子期刊,確有其潛力及必要性。

  另外,我們可以簡單的以超本文為例,來區分後兩個層面的差別。傳統的紙本期刊,如果要查尋註解或是引用文獻來源,可能在每頁的下方列舉或是在文末摘錄,為了尋找來源,常常得中斷閱讀的連續性。

  而在電子期刊中應用和紙本期刊相同的方法,則無論是否使用超連結,都應視為是「紙本的延伸」。反之,如果使用多價文獻的模式(註8),在使用者點選註解時,註解內文會自動的安插至本文中,或是以提示(Tips)的方式顯示,甚至把引用的文獻段落呈現,這就超越了紙本的限制,善用了電子媒體的特性。

二、網際網路電子期刊

  電子期刊儲存及傳遞的媒介各有不同,也各有優缺點,本文將以網際網路電子期刊為討論的主軸。使用網際網路電子期刊,有以下的好處:

(一)節省成本

  認為網路必然會大幅節省開支不一定是正確的想法(註9),但是利用網路發佈免費的電子期刊,的確能節省出版流程及成本,甚至可達到無紙化的環保目的。

(二)即時快速

  國外的電子期刊為了服務讀者,尤其是付費的電子期刊用戶,常會比紙本期刊早一週出版。如果加上通路及處理的流程,則可節省更多的時間,尤其是海外訂戶,甚至可比紙本期刊早到達一個月。

(三)訂閱便利

  利用網際網路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便利性,讀者可以很容易的訂閱電子期刊。

(四)多人閱讀

  電子期刊可供多人同時上線閱讀,而網際網路電子期刊並未大量發行實體。反觀傳統紙本期刊數篇文章裝訂成一本,同一時間內只能提供一個人使用。

(五)超本文

  利用超本文(hyperlink)技術,能提供更有效率的呈現,不但能夠減少使用者翻書的時間,更能進一步掌握內容的呈現方式。

(六)搜尋檢索

  利用檢索及搜尋的功能,能快速提供讀者需要的資訊,更能隨時查閱過期的刊物。

(七)個人維護

  讀者可依照自己的需求,將下載的電子文件或是連結網址加以管理,甚至列印、比對或是進行備份,建立個人的知識管理中心,然而請注意每一份刊物的規定,以免觸法。

(八)互動性佳

  利用網際網路,不但作者可以直接得到讀者的回饋,甚至讀者亦可參與討論,尤其對於評論性的專欄作者有很大的幫助。

(九)確認點擊率

  利用連結計數器,可確實了解某篇文章被閱讀的次數。出版商可依此做為再發行的評估,而圖書館也可以做為是否續訂的依據。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將網際網路世界形容成一個龐大的世界圖書館。當然,使用網際網路電子期刊並非沒有阻礙或缺點,例如Vin Crosbie(註10)便曾提出網上出版的三個關鍵問題:消費者隱私之保護、數位版權之保障、與小額付款之機制,並且認為這關係著網上出版的運作與發展,而這三點也正足以表示電子出版仍有需要克服的障礙。

  本文將就期刊的電子化、電子期刊的製作、佛教電子期刊的簡介進行探討,並以免費網路電子期刊為例,介紹如何實作一個簡易的電子期刊。

貳、期刊的電子化

  所謂的期刊電子化,意即利用電子媒介來呈現紙本期刊,並加上適當的功能,如目錄或是檢索,當然也包括了回溯舊期刊物,將過去發行的期刊進行電子化的工作。

  由於目前流行電子排版作業,一般稿件常使用電子檔案儲存,因此要將發行的期刊轉換成電子格式,並不困難。然而若要將過去的期刊一一電子化,經常由於只有書面資料,加上需重新取得授權(註11)等限制,工程則較為浩大。

  依筆者的了解,通常使用的策略,會先行建置期刊目次或摘要的電子資料庫,提供使用者查詢。對於全文的電子化,則常常礙於資源及版權等限制無法實施。

  另一方面,藉由日漸發達的軟體及資訊工程,對於過期刊物的電子化,也出現不少的解決方案,以下介紹幾種作法,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當然,您也可以委託專門代工及發行電子期刊的廠商來處理。

一、重新輸入、校對

  此種做法費時費力,除了建立目次、摘要等較少量的資訊外,筆者不建議使用。

二、使用圖檔

   使用圖檔只需要一台支援連續掃描自動存檔的掃瞄器,便可將紙本期刊以圖檔格式儲存。筆者建議儘可能在掃描時將解析度調成最大,以便日後再處理。另外,可 為圖檔加上註解與說明,方便日後檢索之用。目前已有部份報業採取此一作法,將過去的資料轉為圖檔,並開發圖檔的線上搜尋工具。(註12

三、利用光學字元辨識(OCR)系統將圖檔轉成文字檔

  這是另一種相當流行的方式,並且頗為有效,但不一定適合所有類型的期刊。目前已有廠商提供連續掃描自動辨識存檔的機器,不過由於目前中文的OCR系統辨識率仍有一定的極限,需經學習功能之後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如果您的期刊使用的字型較特別,或是有許多電腦字集之外的文字(缺字或外字),辨識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在輸入完成之後,仍需經過以下的處理:

一、校對作業

  雖然OCR系統提供了線上校對工具,但是仍需事後的校對工作。如果對於校對工作的電子化有興趣,可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所採用的檔案比對及看圖校對方式(註13)。

二、缺字處理

  所謂的缺字,是指電腦的內訂字集中所缺的文字,這問題尤其是在中文古籍的文獻中最常發生,因此必須經過額外的處理。解決的方案受呈現方式的影響,包括使用造字檔、字型檔、圖檔等等,可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所提供的各種缺字處理方案(註14)。

三、標記工作

  為了讓電子檔案更有效率的應用,需要針對文獻進行標記的工作。標記的內容則依實際需求而有所不同,最簡單的方式是區分標題、作者、出版資訊、摘要、關鍵詞、內容、註解等。也可以深入到文中每一個外來語或是人名都加以標識。可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所使用的標記方式:XML標記及TEI標準。(註15)也可以使用資料庫格式來儲存,達到和標記一樣的功能。

四、重新排版

  如果進行了資料庫建置或是標記作業,則可經由程式或是排版系統自動排版,甚至提供使用者線上自訂版面,這也和呈現的平台和介面有關,例如在PDA上和WAP手機上呈現就有特殊的限制。

五、儲存及輸出

  儲存及輸出需視實際的需求而訂,相對的也會影響到其他的作業,如缺字的處理與呈現。舉例而言,使用PDF檔案格式,只需要安裝相關的系統,便可將PDF檔視為一台印表機,十分的方便。此時所需的字型檔會內嵌到PDF檔案內,也可以再加上書目及標籤。

六、其他

  為電子期刊製作搜尋介面,上網發行等等工作。這一點則可委託專業的代理廠商處理,或是和相關的單位合作。

  文獻電子化的作業是一門複雜且尚在發展的工程,國內從事文獻電子化工作的單位之中,筆者服務的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http://www.cbeta.org)提供許多的經驗和工具與大家分享,可至敝會網站瀏覽,或是洽詢相關人員。

參、電子期刊的製作--製作電子期刊的幾點建議

  製作電子期刊,其涵意是指針對電子媒體的特性所發行的電子刊物。以網路電子期刊為例,在線上設置投稿信箱,線上編輯系統,線上出版系統及發行系統,並利用超本文和多媒體的特性來呈現等等。

   另一方面,製作電子期刊摘要索引或是收費的電子資料庫,出版音樂電子期刊或是影像電子期刊等等,都可能面臨完全不同的問題。而知識產業的興起,已經顛覆 了傳統的出版流程,網際網路縮短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甚至自動形成支持的族群,而作者改變過去受邀或接受企劃之後才創作的被動形態,改以更主動更積極 的方式。(註16)而大量創作的結果,也造成網際網路的電子刊物良莠不齊,同時,多元化的發展卻又能滿足了小眾市場的需求(註17)。

  但是由於現階段電子期刊的發展尚未成熟,因此仍有許多發展的空間。例如許多學者顧慮專業電子期刊引用率低,期刊評等不高等因素,因此投稿到電子期刊的意願並不高(註18),而電子期刊過於容易複製,也造成數位版權的爭議。

  詳細技術性的問題超越本文所討論的範圍,建議有興趣者可參考相關的資訊(註19)。筆者願就粗淺的了解野人獻曝一番,提供幾點建議供讀者們參考,亦可參考拙作<淺談佛教電子書的發展與契機>一文(註20),有關電子出版的相關簡介。

一、傳統出版流程及網際網路出版流程

  傳統出版的流程,簡單的表列如下:

  產品企劃作者交稿出版社審稿編輯流程校稿輸出網片製版印刷裝釘物流倉儲配送(*上架行銷付費結帳。

  「*」配送包括郵寄送至訂戶手中。

  在傳統的流程之中,需要到付費結帳之後,作者和出版社才能獲利。而如今這個過程在網際網路出版已經遭到顛覆:

1. 網際網路縮短了讀者和作者的距離,這其中也包括了出版流程、物流,還有出版社,正式進入所謂個人出版的時代(註21)。

2. 電子作品無需等到作品完全完成才能發表,出版者可先行出版部份篇章,試探市場的反應,如果市場表現良好,再轉而發行紙本刊物。

3. 沒有實體,自然沒有存貨壓力,也沒有暢銷書得一再再版的問題,問題轉而成為數位版權、小額交易機制及網路流量的技術性問題。

4. 利用電子交易,很快的能實現獲利。

5. 學術期刊的審核機制仍然存在,並不影響電子期刊本身的價值。

6. 電子出版品容易修改、重編。

  很顯然的,網際網路的出版模式和傳統的出版模式間有許多差別,並仍在逐步發展中。

二、電子媒介與傳統媒介

  除了出版流程不同之外,媒介本身也產生很大的變化。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過去在閱讀紙本小說時,讀者純粹依著作者的設計和創意,瀏覽整部作品。然而換成電子出版品,讀者可以輸入自己的名字,使自己參與故事的發展,甚至決定故事的結局。

  因此,在電子媒介之中,讀者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成為作品的一部份。

  此外,電子媒介除了文字圖片外,更整合了聲光效果,虛擬影像,媒體的呈現不再只是平面或是立體,「時間」和「判斷」也將納入其中。

三、資訊出版以及創意出版

  以電子出版的內容為例,大致可分為資訊出版以及創意出版兩個不同的方向。

  所謂的資訊出版,就是指利用電腦自動化產生內容的機制,在部份的定義之中,這並不屬於電子期刊的範疇。例如BBS站的每日流量統計,金融市場交易月報表等等,都可以藉由系統自動產生或搜集彙整而得到。從事資訊出版,自動化機制及資訊的充沛性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而資訊出版在初期需投注較大的心力以建立自動化的過程,一般說來,當系統穩定運行後,只需透過後端的上稿系統,便能輕鬆掌控。

  創意出版則是指利用作者的創意來從事出版,例如攝影師、影像設計者或是文字工作者。自動化的過程似乎並沒有帶來太多的便利,反而讓創作者需涉獵更多相關的資訊,造成負擔。因此,如何讓創作者盡心創作,並且讓電子期刊的出版達到最佳化的效果,就成為關鍵所在。

四、收費與付費之間

  先前提及數位版權的保障和小額付款機制的建立,是目前電子出版的重要關鍵之一,而收費與付費之間,也出現另一層次的問題。例如部份出版機構提供免費的電子刊物,其中可能帶有贊助者的廣告,並鼓勵訂戶付費訂閱更多資訊且無廣告的電子期刊,這種作法似乎取得不錯的成效。

   如果需向使用者收費,則收多少錢又成了一個問題。某些提供線上檢索的學術期刊,會線上提供摘要,瀏覽全文則需付費,另一種則是瀏覽不用付費,但列印則需 額外付費。這便需要使用小額付款機制。對於數位版權,目前也有許多限制,部份的線上刊物,如果在訂閱期限之內,可同時瀏覽現期刊物及過期刊物,但在過了訂 閱期限,則便無法登入。言下之意,使用者付費購買的,並非是「刊物」,而是「服務」。這便是數位版權的一個重點。

五、網際網路需求市場的特質

  因為網際網路是一個需求市場,因此左右成敗的主要重點,就是服務,而非單靠內容。這當然不是說內容不重要,而是在決定電子商務的成敗時,服務的好壞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以搜尋引擎為例,Yahoohttp://www.yahoo.com)提供快速的連結,About.comhttp://www.about.com/)提供了各類專家的建議,而Googlehttp://www.google.com/)則提供了引用的評價(PageRank)及客戶端的服務,不同的服務使不同的公司各有斬獲。

  另外,參與大型的電子郵件刊物發送系統,提供使用者依自己的喜好設定訂閱的內容或格式,也是一個例子。

  針對網際網路需求市場的特質,Jakob Nielsen曾提出五項建議(註22),包括網站首頁良好的進入點設計、簡介外部連結、發展訊息的呈現介面、善用電子郵件以及提供無線行動通訊服務等。

六、電子媒介的另一個罩門:螢幕解析度

  如果說電子出版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致命的罩門,那麼目前面臨最大的缺憾,可能就是顯示器(螢幕)的解析度和紙本所呈現的解析度仍有極大的差別,這也使得讀者無法長時間瀏覽。而對於部份解析度需求較大的畫面,不是不易呈現,就是得花上更多的資源。(註23

  在顯示器尚未改善之前,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微軟提出了ClearType的方式(註24),以提供電子書字型的解決方案,而Adobe 也提出了CoolType的方案(註25)。不過就筆者所知,目前這些方案並不完全適用於中文。(註26)而在這些方案尚未成熟之前,我們仍能夠使用其他的技巧來彌補。

   傳統上我們可以用調和的背景色彩及前景色彩來減少對讀者的衝擊,或是調整字距來增加文字辨識的解析度。例如之前常常見到的中文字元間加半型空白的方案, 或是用紅色來標示重大的標題等等。而排版上,儘量減少排出視窗的範圍之外而需要移動橫向的捲軸,並且留意在不同的視窗大小或是螢幕解析度下的差別。

  如何提升閱讀的舒適性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現在利用CSS 的技術已經能有效的呈現出不同的排版格式。另外像是首頁適度的留白,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縮排的應用,表格與條列等等,都能讓閱讀更有效率。

  當然,好的文章撰寫是提升閱讀舒適性的根本作法之一。請記得,電子期刊改變了介面,改變了媒介,卻無法提升文章本身的品質。

七、固定期刊的連結位址

  為了提升網際網路文獻的引用品質,減少網址更動所造成的連結中斷與不便,我們需要為每篇文章設定一個固定的位址,尤其學術文獻更是如此。

  學術性的著作目前對於此類的支援與規範尚不完備,但是已經有不少計畫從事相關的研究。例如CrossRef計畫(http://www.crossref.org/),便是藉由PILAPublishers International Linking Association)的組織來運作,並且使用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系統(http://www.doi.org/)的技術,來確保每一連結的永久性。目前該計畫已將超過三百萬篇的文獻納入資料庫中。

  DOI系統除了提供了此類轉址的服務,給予每一篇文章固定的位址,甚至也可以設定收費的機制。爾後不再需要上圖書館翻閱不同的資料,經過DOI系統,人們可直接連結到參考文獻,並線上進行電子交易並瀏覽參考文獻。

  另外,除了固定的位址之外,能連結到文獻中的特定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情,此時便需要為電子期刊加設完善的標記。以CBETA目前所採用的TEI規範為例,就是為了方便日後學術文件的連結、使用與交換而設定的。TEIText Encoding Initiative)規範是學者們研究了各種不同的西方文獻,整理出的一套標籤集(Tag Set),希望獲得大家採用而促進電子文獻的分享交流。

  如果想在網路上發行刊物,又不想利用其他的系統轉址,建議您不妨選擇一個好的網址。(註27

肆、佛教電子期刊簡介

  不同的電子期刊,因著系統的差異而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及應用。縱觀國內的佛教電子刊物,則普遍停留在「紙本刊物」延伸的階段,雖然已有像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此類單純發行網際網路期刊的刊物,但是在呈現上仍未超出傳統出版形式的框架。

  在佛教電子期刊的領域中,筆者依照期刊的性質,簡介幾個電子期刊的應用範例,提供讀者們參考。

一、期刊檢索、目錄

  首先介紹「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http://ccbs.ntu.edu.tw/)。

  您可以在此找到相當多的資訊,其中也包括了佛學期刊的檢索引擎,收錄的資料大多是學術及免費的佛學刊物,目前已建置了兩千多筆的期刊全文,並陸續增加之中。

  進入搜尋系統之後,可選擇檢索的項目及範圍,亦可進行全文的關鍵字檢索,例如在作者欄輸入筆者的名字進行查詢:

  搜尋之後,便可得到相關的結果:

  目前有一筆資料,可直接點選,線上瀏覽全文。

  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查詢系統,例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http://www.stic.gov.tw/data_all.htm)、國家圖書館的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http://www.ncl.edu.tw/或是台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藏佛學相關期刊聯合目錄查詢系統(http://www.lib.ccu.edu.tw/Buddha/)。

  善用此類電子目錄或是檢索系統,可以很快的找到相關的資料。

二、各種佛教電子期刊

  目前已有不少教界的電子期刊上網,可在下列網址找到相當豐富的佛教電子期刊的列表:

http://www.gaya.org.tw/library/b-ip/b-ip_7.htm

  筆者僅就個人的習慣將刊物簡單的分類加以介紹,詳細的應用留待讀者們自行至寶山探訪。許多的網站提供了站內檢索、電子報發送及電子期刊下載的服務,十分的方便。

三、學術研究期刊

  佛教學術性的期刊,例如《中華佛學研究》(http://www.chibs.edu.tw/chibs/journal/chbs/index.htm)、《中華佛學學報》(http://www.chibs.edu.tw/ chibs/journal/JR-BJ001/index.html)等等。

  這兩份刊物均以紙本為主,電子期刊早期保留了純文字檔案的呈現方式,近期則使用超連結處理註解的部份及HTML的各種格式來呈現內文。整體而言,是屬於紙本刊物的延伸。

  網路上這一類的學報相當多,可供研究佛學時參考。

四、專業期刊

  例如《佛教圖書館館訊》(http://www.gaya.org.tw /journal/),《僧伽醫護》(http://www.sangha-care.org.tw/fifth.html)等等。

  《佛教圖書館館訊》屬於季刊,主要的內容在介紹圖書館相關的事務及資訊,《僧伽醫護》則是雙月刊,內容針對法師及醫護人員提供相關的僧伽醫護資訊。這兩份刊物也是屬於紙本刊物的延伸,並以網頁的形式在網站上公開。

五、一般性雜誌

  例如《慈濟月刊》(http://taipei.tzuchi.org.tw/ monthly/monthly.htm)、《法鼓雜誌》(http://www.ddm.org.tw/Big5/maze/index.asp)等等。

  此類刊物內容豐富,由新聞新知、法師開示,至活動訊息以各式專題報導等等。常常也是屬於紙本期刊的延伸。

六、新聞通訊刊物

  新聞通訊的刊物,例如《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http://ccbs.ntu.edu.tw/cbeta)、清華大學慧鐘佛學社郵件訊息(http://buddha.club.nthu.edu.tw/buda/)等等。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的系統,主要分成「電子報」和「CBETA之 友」網際網路論壇兩個部份,前者每月定期上網,利用電子郵件及新聞群組發送,內容除提供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最新消息之外,也介紹相關的電子化資訊和應用。後 者則利用新聞群組及郵件列表,讓讀者參與各式討論,相關的討論經過整理後也會在電子報及網站之中刊登,並且可以即時發送最新的訊息。

  利用定期刊物及不定期刊物兩種模式互補,是這份刊物的主要策略。

  而慧鐘佛學社的郵件訊息,主要是傳送相關的活動及資訊,並使用郵件列表及信件附件的方式傳遞訊息。

七、筆者推薦

  慈濟電子報(http://news.tzuchi.net)訂閱系統:

  當您登入了慈濟電子報的訂閱系統之後,會發現總共有十二個項目可供訂閱,除內容廣泛之外,亦同時提供定期及不定期的刊物,可供讀者選擇。

  其中部份電子報可運用資訊出版的技術,直接由資料庫產生,並透過郵件系統發送。例如靜思語、節目表、歷史上的今天等等。每當您生日之時,還會收到生日的祝福,而且如果您願意,可以加入緊急通報的體系,隨時投身慈濟救助的行列之中。

  這套系統除了朝向需求市場發展之外,同時應用資訊出版的技術,可以選擇在網頁瀏覽或是利用電子郵件接收訊息。雖然出版品的內容仍是以文字或圖像為主,但出版的模式可提供大家參考。

伍、電子期刊簡易DIY--以免費網路電子期刊為例

  要製作電子期刊之前,首先要確實進行產品的規劃,並儘可能不要向讀者提出任何不負責任的承諾。如果正式發行刊物(例如光碟版的期刊),則可申請ISSN以保障版權。接下來筆者將以線上(網路)免費電子期刊為例,簡介如何製作兩種不同形式的電子期刊。如果需要較複雜或是專業的服務,可以向專業的代理公司洽詢。

一、簡易電子郵件刊物

  首先是使用電子郵件傳送的方式,將免費刊物直接送到訂閱讀者的信箱之中(註28),此類期刊常見的有會員通訊、活動訊息等等,例如慈濟電子報(http://news.tzuchi.net),佛陀教育雜誌(http://www.amtb.org.tw/magazin/magazin.htm)等等。

  將所需的工作簡列如下:

編輯作業:產品企劃邀稿作者交稿審稿線上編輯校稿上傳輸出至讀者的信箱 & 行銷作業

讀者:上網訂閱訂閱確認定期收到刊物

  此種方式需要一個線上編輯系統,一個線上訂閱系統及一個線上發送系統。

  可尋找免費的電子刊物發送站台,例如魅力站(http://www.maillist.com.tw/,限使用於個人免費電子刊物),上網註冊帳號,並詳細閱讀網站上的相關規定。

  當註冊通過之後,便可以進行第一次的發報作業,可以得到以下的服務:

  一個短網址、線上編輯系統、過期電子報檢索、線上留言版、讀者訂閱系統、樣版設定(含PDA版面)、流量報表及讀者管理系統、發送系統(可定時)、評鑑管理、線上輪播廣告及一組可以在網站上套用的訂閱表單。

  接下來已經完成了電子刊物設定,只要定時上網將資料貼到編輯系統發送即可。

  而讀者訂閱時只需輸入電子信件的位址,該站會發送確認信函,待讀者確認之後,即列入郵件發送表單。雖然讀者訂閱的過程和期刊的製作過程沒有關連,但也需留意訂閱者的留言和建議。

二、簡易網頁刊物

  有許多朋友擁有自己的網站,希望能在自己的網站上出版一套網頁的電子刊物,並不需要利用電子郵件來發送。此類刊物內容常見的有評論性文章,專欄等等,例如明日報的個人新聞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將所需的工作簡列如下:

編輯作業:產品企劃邀稿作者交稿審稿線上編輯校稿上傳至網站行銷作業

讀者:定期上網瀏覽

  此種方式需要一個網站,一個線上編輯系統(及一個線上發送系統)。

  如果沒有個人的網站,可以選擇一個提供網頁空間的線上新聞系統(如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而在這裡我們申請一個網站來存放期刊資訊,並且讓使用者能夠瀏覽。筆者選擇了奇摩站(http://www.kimo.com.tw)的免費網頁空間。

  首先,申請加入會員,然後再申請一個免費的網頁空間,利用線上的編輯器製作一個網頁,記得加上「站內檢索」的功能,以利日後處理。

  此時會取得一個帳號、網頁空間、網頁排版系統、線上編輯或是上傳系統(也可使用FTP)、計數器、留言版、討論區及相關的支援,當然,還可以申請其他的免費服務,例如免費信箱或是筆記等等。

  其實此時已經可以用此網頁直接製作電子期刊,不過在此筆者願介紹另一個線上出版系統。首先,我們到Bloggerhttp://www.blogger.com)申請帳號。Blogger是一個免費的線上出版系統,雖然是英文介面,但是蠻容易上手,可在網站上的「HOW-TO」專欄裡學習如何使用這套線上系統。

  詳細閱讀過相關的須知之後進行註冊,註冊完成後,會獲得一個帳號、線上編輯系統、線上發送系統,並由使用者決定是否要將文章登錄至Blogger的目錄之中。

  當然,也可以使用其代為提供的免費網址來存放網頁。一開始系統會要求建立一個專欄,此時可暫時建立一個欄目,之後便可以透過系統來修改或刪除。

  在Blogger的線上編輯系統之中,可線上修改設定、樣版、新增欄目、組織編輯小組(Team)、以及定時(每週或每月)將文章製成壓縮檔供讀者下載。另外,Blogger也提供現成的Bookmarklet(註29),可讓使用者輕鬆的連結至網站上。

  除此之外,在Blogger的發送系統中,允許使用者自定FTP的上傳位置,此時只要輸入自己的網址或是先前我們在KIMO申請的免費空間就可以了,這也替我們省下不少的麻煩。

  進入線上編輯系統編輯完成之後,只需要設定好相關的檔名,便可以透過Blogger將期刊送到特定的網址之中。當然,可以將待審的稿件送到一個暫存的位址,而將正式出版的稿件送至正式的網址中,或是利用小組(team)功能來共同編輯。

  利用上述的過程,我們已經建立了兩種不同形式的電子期刊。接下來,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處理。

三、<進一步處理>

  第一,如果原本的網站上沒有搜尋引擎,可利用線上的免費搜尋引擎。首先,連結到PicoSearchhttp://www.picosearch.com/)申請一個免費的搜尋引擎,系統會提供一個搜尋的表單,在使用者輸入網址之後線上產生相關的索引,此時需要花一點時間。當索引建立完成之後,只要將表單加到網站中即可使用。

  不過PicoSearch的免費服務有網頁數量的限制,並請記得勾選支援繁體中文的選項。

  第二,如果希望網路文件有特定的位址,可考慮運用DOI系統(http://www.doi.org),如此一來就不必擔心將來因為網站搬家而導致連結失效了。

  第三,每當期刊的份量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也許會希望能製成「電子書」樣式的期刊,筆者建議可使用微軟公司出品的HTML Help格式,或是ADOBE出品的PDF格式。關於如何利用免費軟體將網頁製作成HTML Help檔案,可以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上的介紹(註30)。另外,使用PDF格式具有跨平台的效果,並且可以購買針對PDF檔案進行檢索的系統。

  最後,請別忘記對刊物進行行銷、維護及相關服務的推展。編輯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在這裡筆者只能提出一些簡單的心得和建議供讀者們參考。

陸、結語

  World Book的發行人 Michael Ross曾在一場演講中提出了精闢的見解(註31),他形容出版業給讀者的,應該是更多的專業服務,也就是編輯上的服務,而不光是出版品內容,而在網路環境之下,如果說「內容是王」(Content is King)的話,那麼「服務就是上帝」(Service is God)了。

  筆者相信這句話對於一般電子出版品如此,對佛教電子期刊同樣適用。也許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需求,但是相信您能同意,沒有實體的網路電子期刊,所提供的將不只是瀏覽或是內容,使用者更需要的是「服務」:快速的檢索、最新的訊息、互動的瀏覽方式等等。

  沒有人能為未來十年的資訊產業下斷言,電子出版品的發展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腳步,一步一步脫離傳統的發行方式,如同AI Ries和Laura Ries所述(註32):「真的不知道未來世界會是怎麼樣的狀況,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日後世界的發展會經常有出人意表的變化,會改變你的管理手段和建立品牌的模式。」當然,也會改變出版的模式及期刊的面貌。



【附註】

註1: 李志強,<淺談佛教電子書的發展與契機>,《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第20期(2000年12月),http://ccbs.ntu.edu.tw/cbeta/data/news/news0012.htm
註2: C. Newton-Smith, "When the Electronic Journal Comes to the Campus", In The Electronic Journal : The Future of Serials-Based Information, ed. Brian Cook. (New York : Haworth Press, c1992), p. 31.
註3: 郭麗芳,<網路電子期刊評估之研究>,《大學圖書館》,1卷3期(86年7月),頁56-81。
註4: B. Shackel, "The BLEND System: Programme for the Study of Some Electronic Journa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4(1983), p. 22.
註5: F. W. Lancaster, "The Evolution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 Library Trends, 43(Spring 1995), pp. 518-527.
註6: 出版系統製作廠商Atex曾經發展一套名為Omnex的全能出版系統,使用XML為基礎建立單一資料庫,希望能達到跨媒體出版的目標。簡單的說,就是單一稿件來源(XML),經過系統的處理,能夠在不同的媒體上發行。然而這個計畫卻因為複雜度過高而在2000年底停止。
註7: Steve Outing, "The Race to Extend Print Circulation Digitally, Globally", Stop The Presses!, January 30 (2000), 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outing2000/F_013000-1.asp.
註8: 釋惠敏,<電子佛典數位化的運用與展望>,《佛教圖書館館訊》,第24期,http://www.gaya.org.tw/journal/m24/24-main1.htm
註9: 網際網路確實能節省許多的開銷,但同樣也要投注其他的成本,如大量的廣告文宣、或是購買了昂貴的網址等等,如果管理不當,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妥善的企劃及良好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網站的維護也是所費不貲。
註10: http://www.digitaldeliverance.com/
註11: 由 於數位版權仍然尚未建立完善,當您將過期刊物電子化上網提供服務時,請留意是否會造成版權的困擾。並非所有過期的期刊內容,都可以順理成章的電子化,而不 會受到原作者的侵權告訴。請參考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著作人投稿於新聞紙、雜誌或授權公開播送其著作者,除另有約定外,推定著作人僅授與刊載 或公開播送一次之權利,對著作人之其他權利不生影響。」
註12: Steve Outing, "The Business Case of Digitizing Oldest Archives", Stop The Presses!, November 10(1999), 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outing1999/F_111099.asp.
註13: 吳寶原,<創意靈感--關於電子藏經的輸入、校對及編輯>,《佛教圖書館館訊》,第24期,http://www.gaya.org.tw/journal/m24/24-main2.htm
註14: 周海文,<佛典缺字處理簡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第2期(1999年6月),http://ccbs.ntu.edu.tw/cbeta/data/news/news9906.htm

杜正民,<佛教藏經的文字問題與解決方案>,《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第21期(2001年1月),http://ccbs.ntu.edu.tw/cbeta/data/news/news0101.htm

王志攀,<CBETA電子佛典缺字實務>,《佛教圖書館館訊》,第24期,http://www.gaya.org.tw/ journal/m24/24-main4.htm
註15: 周邦信,<標記語言的應用>,《佛教圖書館館訊》,第24期,http://www.gaya.org.tw/journal/m24/ 24-main5.htm

Christian Wittern,"Editing XML",《佛教圖書館館訊》,第24期,http://www.gaya.org.tw/journal/m24/ 24-main6.htm

吳寶原,<簡單標記介紹>,《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第4期(1999年8月),http://ccbs.ntu.edu.tw/cbeta/data/news/news9908.htm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研發組,<簡介學術版XML標記--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例(上)>,《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第5期(1999年9月),http://ccbs.ntu.edu.tw/cbeta/data/news/news9909.htm
註16: 美國暢銷驚悚小說家史帝文.金(Stephen King)不透過出版社,在自己的網站刊登電子書小說供網友下載,並獲得廣大讀者的回響。史帝芬.金形容這是讀者訕笑大型出版業的最好方式。
註17: 曾 有一本名為Lip Service的恐怖小說,因為內容太過限制級,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結果作者透過網路出版電子版,再藉此收入影印了數千本促銷,而一度登上亞馬遜書站的 暢銷書排行榜。另外,像是如何製作陶器的書籍,儘管需求者非常的少,但透過網際網路無遠弗屆,仍能達到發售的效果。
註18: 周秀貞,<網路電子期刊對使用者影響之研究:以淡江大學文學院及外語學院研究生為例(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卷4期,頁59-69。
註19: 製作電子期刊包含的技術十分繁多且深入,光是W3C提出的網際網路相關規範就多達數十種,因此需要審慎的選擇使用的媒體和介面。而未來的發展仍無法預測,您可在網路上找到許多相關的資料。
註20: 同註1。
註21: David J. Emberton,<十倍速線上出版>,http://taiwan.cnet.com/builder/authoring/story/0,2000020511,20000901,00.htm
註22: Jakob Nielsen, "Request Marketing", Jakob Nielsen's Alertbox, http://www.useit.com/alertbox/20001015.html.
註23: 那忠福,<又清晰又酷的顯示字體>,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na2000/F_051000.asp.htm
註24: "Microsoft ClearType information page", http://www.microsoft.com/typography/cleartype/default.htm
註25: "ClearType, Cool Type : The eyes have it.", http://www.adobe.com/epaper/features/cooltype/main.html.
註26: 李志強,<由眼球追蹤分析談起,簡介網頁設計的幾個概念>,《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第18期(2000年10月),http://ccbs.ntu.edu.tw/cbeta/ data/news/news0010.htm
註27: 所謂好的網址的定義,可參考AI Ries & Laura Ries合著的The 11 immutable laws of internet branding一書,書中有精要的見解。
註28: 請記得把電子郵件送到「訂閱」讀者的信箱中,而不是散發垃圾郵件。
註29: 所謂的bookmarklet,是指利用瀏覽器的書籤功能(Bookmark)做成的小程式,您可以參考http://www.bookmarklets.com/或是拙作<利用Bookmarklet製作快速連結>一文,《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第23期(2001年3月),http://ccbs.ntu.edu.tw/cbeta/data/news/news0103.htm
註30: 李志強,<如何快速地產生HTML Help電子書?>,《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電子報》,第20期(2000年12月),http://ccbs.ntu.edu.tw/cbeta/data/news/ news0012.htm
註31: 演講資訊:Booktech East Conference, http:// east.booktechexpo.com/或參考那忠福著<國王變上帝:電子書的新出路>一文,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na2000/F_022001.asp
註32: AI Ries & Laura Ries,《網路品牌法則》,(台北市:臉譜出版,民89),頁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