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嘉義分享NPO轉型到社會企業之路,我的時間因為開場的時間而被延後,但是我依然決要準時完成我的分享,也因此我刪除和縮減了許多內容,包括許多例子。結束之後,小派說我講的太理性了。我覺得很有趣。以下是我的反思:

1.我不是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子嗎?@@條理分明應該是我的強項唷
2.時間有限,被邀請分享的重點不少,又希望中心的朋友可以有更完整的認識,一旦進入目標導向模式,取捨之後可能就更偏向理性論述。
3.我覺得我的簡報和舞台能力還能支持這一類的分享而不會讓人感到太無聊。
4.如果我在庭碩之後分享也許會更適合一點。
5.最終,其實我一點也不想激勵大家通通朝社會企業發展。那種call for action的方法我覺得有違我對此事的態度。

不過很可惜後來整個時間往後延,結果座談沒時間好好回應。庭碩講完之後已經足足延後了29分鐘。不過感謝淑惠大人幫我們回答了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我最後只分享了一點點。有點可惜,不過說不定別人會覺得更可惜。:D

還有,為什麼有協會認為自己不是非營利組織啊?@@是我聽錯了什麼嗎?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515/9608510.html

找自己,做自己--在舞蹈中呼吸
參加「叮咚!歡迎光臨.舞道的世界」工作坊後記
李志強,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

參加完連續五個週末光環舞集的「叮咚!歡迎光臨.舞道的世界」工作坊,有一種疲累卻充實的感受。這幾年來為社會企業和品格教育奔波的身體,好像又找回到從前的感覺。


劇團夥伴一起來觀賞演出合影

和劉老師結緣,是在二○○七年底的六家文化節,當時你說我演劇團在上午演出,下午和幾位夥伴相邀參與了劉紹爐老師的作客身音工作坊(註)。當時劉老師分享的一個概念日後成為我的座右銘之一,鼓勵著我在戲劇工作上的追尋,同時我也把這句話帶給許多不同的朋友。劉老師說:藝術的風格不在外在的形式,當藝術家和最深層的靈魂產生連結,藝術風格就確立了。

過了幾年,有一天忽然發現光環舞集在衛武營有工作坊,當時非常想南下去參加,可是考量自己的工作以及交通的距離,只好作罷,不過心裡總想著劉老師是竹東人,有機會的話一定能夠在新竹再次和老師學習。也因此當我一知道舞道工作坊的訊息,我就想方設法排除萬難地報名參加,並成為學員名單上的第一位參與者。

親近大師學習,除了課程的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老師如何接引學員和待人處事的風範。還記得以前曾經聽到寬謙法師說過小時候的一則故事。當時朱銘先生向楊英風先生學藝,楊英風大師告訴朱銘,你來我這裡學的不是技術,而是做人。我想,這裡的「做人」指的正是一種態度: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面對自然,面對藝術的態度。

劉老師說,嬰兒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跳舞了。跳舞或許是人類的天性,而且更早於呼吸。我的身體能力和狀況不算好,幸運地是這次的課程目標不在追求藝術性和高難度的表現,而在於找到「舞蹈的靈魂」。也因此,最後參與演出的學員,有退休人員、有小孩、有家庭主婦,也有像我一樣相對笨拙的舞者,但是,大家都能找到呈現自己的方法。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次課程經歷的學習,我會說:「找自己、做自己」。找自己,從認識自己、覺察自己、和與自己相處開始。隨著舞蹈的加入,我們開始用自己的身體探索。漸漸地,透過在放鬆中舞動,探索著和更深的自我連結的可能性。隨後,我們也在生命與生活中尋找元素,那些文化的記憶漸漸成為我們的力量。呼吸、踩地、唱山歌、扭轉脊椎,每個學員依照自己的狀況去尋找一種展現自己的方法,開始真誠地做自己。

和團隊一起成長,也成為工作坊中難能可貴的經歷。每一次課程,都看到老師們細心的準備,和同學們的努力。要把一位九十幾公斤的同學扛在身上,是一種挑戰;要和同學一起跳隻雙人舞,是一種挑戰;同時,看到所有的老師要鼓勵每一位學員試試看,也是一種挑戰。透過集體即興,劉老師匯集了大夥的創意,為我們編出了成果展演的舞蹈,還特別動用了許多「秘密舞器」。於是,學員們漸漸從不熟悉變成能夠透過舞蹈交流的朋友。

為演出做準備則引領我們從自己和團體中走上舞台。在那兒,觀眾參與了我們的創作過程,同時我們也要為觀眾盡一分責任。而劉老師的藝術感和創意常常讓人驚艷,像是我總覺得平凡無奇的滾身,在劉老師的編舞之下,竟成為演出中一個重要的場景。

也許常有人鼓勵我們要學習走出舒適區冒險,但是有時真相卻是在舒適的冒險中學習。參與此次工作坊其實是一種享受,因為在課程的背後,除了看到劉老師投入了許多心力,同時也受到許許多多的祝福和協助。當演出綵排時看到了重新漆過的樓台和管子,以及因應學員身材重新縫製的服裝時,總覺得我們真是太幸福了。在這些細節裡,也感受到老師們對於演出的重視和對學員的貼心。

成果展演一開始,還有點擔心自己能不能記得所有的走位和曲調,隨著燈光和海螺聲的引導,一點一滴在舞台上放鬆自己,隨著自己愈來愈投入,漸漸地歌聲從身體裡自然而然地冒了出來。當下只有身體和歌,那是一種微醺的感覺,一種平靜的感受取代了原有的擔心。我知道,我在那兒,兒時挑擔和踩在泥土上的記憶回來了,過去很努力地挑戰各種事物的感受回來了,那個好久不見的自己回來了,那都是我的一部分,而此刻,我正是我自己。原來,每一場演出也是一次學習,而得到最多的,有可能是自己。

當所有的演出結束並撤場後,我看到楊老師一一地向學員們致謝,讓我很感動。一直以來楊老師都以肯定的態度支持著我們,也常常為我們著想替我們做各種的整理和確認,直到最後一刻,依然秉持著同樣的精神和態度。在最後離開前,我特別走過去向劉老師九十度鞠躬表達感謝,我在劉老師身上學到許多,也領略到一股真誠的力量。一直以來,我很擔心自己無法很好的回應劉老師對我和我們劇團的期待,但是每一次看到劉老師熱誠和爽朗的笑容,就覺得很安心。

工作坊結束了,演出時的歌聲依然不時在耳邊迴盪。朋友分享著努力完成工作坊的心得,也有同學表達著想要繼續學習的渴望。對我來說,能把上課學習的內容帶進生活,在自己的工作裡實踐,分享此次學習的美好,也許是此刻更重要的事情。

成為生活中的舞者吧,許多前輩如是說。也許,這是另一種無動不舞的境界。

(註)當時參加工作坊的心得請參閱http://jesterlee.blogspot.tw/2007/12/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