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資與經驗

夥伴問我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尷尬的不是問題的本身,也不是不應該問這個問題,而是要回答這個問題有些尷尬。

夥伴參加了一個為較資深的人士開設的工作坊,同時又參加了一個為較資淺的人士所開設的工作坊,然後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覺得在資淺的工作坊中的某些學員,其實比在資深的工作坊中的某些學員更有經驗,因而對年資所代表的意義產生了疑惑。

簡單地說,原本年資和經驗就不一定正相關。平平是高中三年級生,有人能夠用英文寫出流利的文章,有人連基本的單字都還不太熟悉。更何況是沒有受過完整訓練的同人呢。

使用同人一詞,主要是因為前幾天在文化前瞻論壇上聽到了某些評論之後,就發現其實在台灣的一人一故事劇團中,至少有一半有同人化的傾向。我們的劇團當然也是如此。

既然是同人,或者更準確一點,既然是同好會,在專業發展上就可能會因為團體或是個人的喜好而有所不同。一個三年或是五年的團體(如我們),當初成立可能只是源於幾個夥伴參加了一次三天的工作坊便組成,自然極有可能比不上一個連續受過一年紮實訓練的新團體來得更有表現力。所以雖然年資較淺,卻可能表現得更好,這原本就無可厚非(哎呀,聽起來好像是我不太想進步的樣子)。

另一方面,同好會的聚會常常並不是因著提升專業的動機,更多可能是因著社交上的需求,也因此偶爾會出現為了聚會而聚會,在學習上朝著同樂會的方向前進的可能。如果在一開始沒有學習到正確的概念,在過程中也沒有進一步地再學習或是確認,的確也有可能會因為習以為常而信以為真,導致一些甚礎認知上的模糊。

夥伴和我說,他覺得自己在「資淺」的工作坊中有比較多的學習和收穫。我很開心他有這樣的發現和反省。我想如果是我,說不定也會得到同樣的結論。

要判斷自己到底行不行,還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呢。更何況,還得用年資來計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