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世界是平的》第三版第十三章的標題。我喜歡這一章的標題,在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網際網路加上平的世界,人們的熱情和行動力被串連起來。而在本章中最後一部份引用了EcoTech的CEO Rob Watson的說法,更讓我讚歎。Rob Watson在四十三歲時放棄了自己從事工作二十幾年的非營利組織跑去念商學院,然後再創立一家全新的社會企業,為的是希望能走出一條「新的道路」。他說有關環保的立法和監控體系基本上已經成型,目前應該做的是傳播和執行,但是目前幾乎找不到關心環保的企業家。並且他在給作者的信中說:

「在MBA的項目中我學到了,或者說更加確信了三件事:
一、做生意是非常非常難的;
二、只有很少的人做生意能夠成功;
三、今天的商業模式中的概念、框架和工具都早以過時。」(p415)

我完全同意這段話。我記得在一場青輔會舉辦的分享活動中,我告訴大家我在專案管理上所學的知識,在現今全然不同的創業環境中,並沒有派上用場。其實更精確地說,在新型態的創業過程中,我們所遇到的是策略、研發、執行同步發生的混亂場面,我們完全無法等待一切有了明確的方向才行動。於是我和大家分享了一句某個老師教我的至理名言:Planning is everything, the plan is nothing(by Dwight Eisenhower)。

Rob Watson認為:「主流商業模式造成了很多環境惡化的問題,卻沒有提供解決環保問題的答案。原因主要是常規的商業模式仍然沿用著十九世紀的經濟學和二十世紀的工程技術,要想解決二十一世紀的新問題,我們就有必要建立新的綠色商業模式……我們必須要改變這些人類法則,否則就會變成地球上糟糕的生物試驗。」(p414)

這段話同樣地發人深省。在過去這一年裡,我們聽到許多「過去式」的思考模式,被以「過去的」評價標準看待,無論是得到了名聲或是失去了資源,結果常常都只是羈絆於「過去」的可能性。於是有人問我如何看待被如此評價,我只能傻笑著說:「我想別人總有他們的道理,要是每一個人都這麼有創意和洞見的話,他們自己去做肯定比我們好。」

所以說難聽一點,我們沒有真正一定保證會贏的方式,我們有的只是挑戰的熱情和奉獻的決心。所以無論在學習上或是面對改變的歷程中,我們必須更加謙卑。

當然,社會企業的發展不是只靠少數人一己之力而能有大突破,如尤努斯在他的書中所提:「社會企業始終被看成一種個別現象,而無法進入主流經濟。人們並沒有注意這種企業形式,因為他們已經被教科書理論深深地痲痺了。一旦我們能夠認識到社會企業是一種合理的經濟結構,相關制度、政策、監管、標準和規範都會幫助社會企業發展成為主流。」(《新的企業模式》,p28)也許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努力,從點連成線再成面,最終才能重塑人們的印象。

也許我們可以想像,在我們努力追求社會更大支持的同時,我們將會不斷遭遇那些受到舊有模式框架的人的抹殺,但我們也明白我們終究不會氣餒,因為他們正是我們要影響的對象之一,說不定也正因為他們為我們保留了這些不願涉入的地方,才讓我們有可趁之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