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場分享中,曾有人問我,做社會企業之後,我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我當時無法回答,並答應提問者我會寫一篇文章來回答她。我明確地知道這些年來我改變了很多,不過困擾我的是我並無法確認我的哪些改變是因為我從事社會企業,而哪些則是緣於生命旅程之必然,而哪些又混合了許多不同的面向。

我想把提問修改一下:在從事社會企業的過程中,豐盈了我哪些方面的成長?這樣,問題變得容易回答許多。

從事社會企業之後,我發現台灣許許多多地方都有好美的風景,關於人,關於奉獻,關於對台灣社會和土地鍥而不捨的努力。其實以前就知道一些事,但是除了自己接觸的生活範圍之外,很多是靠著媒體的眼和嘴--而後者正是狹礙的主要來源。因為從事社會企業這一行,有許多踏入其中才會了解的事物,也得到許多人的錯愛,有機會更多的接近平常無法接近的人事物。這拓展了我的視野,也更落實了我的信念。

從事社會企業之後,我發現我們都被框在許多的框框裡。我遇見的許多人,特別是專業人士,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只是背負著許多框框的人。我們的框來自於外界的教導,來自於經驗,來自於我們想像所構築的世界。因為社會企業這個領域,我看見了框和存在於框外的世界。這很美。我不再像以前一樣這麼在意框,這麼保護我自己的框。

從事社會企業之後,知道現實和夢想之間微妙的關係,也知道原來因緣如此不可思議。有種寫作現實唸作殘酷的競爭,也有種寫作挑剔唸作善意的祝福。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自會愈來愈謙遜與自在。

我們就像一群在叢山峻嶺裡的探險家,踏著前人的恩澤,為自己與後來者留下道路和指引。興許人們會巧遇我們化為白骨的軀體,期待我們留下的姿態能帶給他們勇氣與前進的力量。

前陣子讀完一本透過冥想來得到平靜的書(《平靜-平靜內心的25種方法》),書中介紹了一些冥想的方法與概念,讓我覺得很有趣。於是我解構了書中所運用的步驟和設計,整合成為一個小秘訣,似乎可以運用在不同的事物上。在此分享給大家。

SECRET

第一步:情境(Scenario)設定
首先,設定一個情境。例如,一個場景,一個事物或是一個故事。情境包括發生事件的步驟與流程。

第二步:體驗(Experience)
當情境設定好了之後,透過五官知覺和想像,在過程中體驗情境所創造或是觸發的經驗。

第三步:改變(Change/Choice)
體驗升起後,在適當的狀態下,做出不同的改變、調整、連結或是創造。這會引發下一個步驟「更新」。

第四步:更新(Renew)
把改變和新的選擇代入原先的情境,就會得到新的體驗,選擇一個適合的選擇來更新「自己」。

第五步:允許與賦能(Enable)
當做出更新的選擇之後,允許自己與外在系統允許並接納這個更新,發展自己的能力,然後讓更新實現。

第六步:蛻變/轉化(Transform)
透過持續的改變和累積來促進自我蛻變和轉化。

並非所有的冥想都要走過所有的階段或是在所有的階段都保持著同樣的關注。最終需要依靠實際設計的需要來調整。以下用書上的一個練習為例來說明:

練習6 至高無上的和諧

  以下這個觀想練習,能讓我們明白,在與心靈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充滿尊嚴,並且多麼值得被愛。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舒服地坐下來。(轉化目標和引導) 
  1.專注心思,想像自己是流浪在外的遊子,現在已準備啟程回家。(情境)把注意力放在前額中心,接著觀想一個“絕妙光體”由椅子浮升,飄離你的肉身。(經驗)你感到自己漂浮起來,輕易穿過天花板,不斷上升,直抵天空(改變與創造),享受如振翅小鳥般的寧靜與自由。(更新和允許) 
  2.你不斷前進,前方的空間像三D立體畫面朝你逼近。“絕妙光體”在瞬間化成一顆微小的閃亮光點,仿佛燦爛銀河裡的一顆流星。(情境,經驗)接著你減緩速度進入一片溫暖、金黃色的光芒之中,就像躺在一床最柔軟的羽絨被褥裡,沉浸在安詳與平靜的氛圍裡。(改變,更新和允許) 
  3.觀想一片金黃色的光芒,它充滿了愛,並邀請你靠近。(情境)你感到自己變得很特別,心泉中湧出純淨的愛(經驗),療愈你千萬個傷口(改變)。你非常享受這份靜謐,與愛融合(更新和允許)。

這個過程是一層一層運行,因此會不斷地反覆經驗。情境之後引導經驗,然後在經驗中創造改變。之後更新推進,並且讓自己能夠連結或是擁有這些狀態。以達至轉化的目的。

其實我們也可以結合不同的策略和哲學(例如非暴力溝通)來冥想。一個有助益的練習是當我們不小心升起了負面的想法時,我們可以轉化成為正向有助益的行動。

一、(經驗==>情境)觀想一個不喜歡的情景或是夢境,在其中產生了不開心或是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感受。
二、(重新選擇)注視著自己沒有滿足的需要,並且品嚐這些需要。告訴自己這個需要很重要,剛才那些想法只是提醒自己需要尚未得到滿足的訊息,而不是願望的本身。
三、(更新)清洗先前的言行與想法,把需要重新放置在情境的核心。重新建構情境,再次經驗。
四、(使能)允許自己改變,尋找策略讓自己有能力滿足這些需要,允許世界用其方式來回應我們。
五、(轉化)採取行動讓轉變在現實中發生。

舉例而言,當我看到別人生病,心中可能升起以下的念頭:我也會生病;他好可憐;他一定是怎麼樣所以才會生病……。此時心中升起了一些感受。追蹤這些感受,找到感受源頭的需要,可能是:健康與自主;貢獻與理解;澄清與自我肯定等等。專注在自己在乎健康和自主的需要。清洗之前自己也會生病的情境(自我哀悼或是零極限是簡單的清洗方法),更新成為我很健康且自主的情境。讓自己的全身心允許自己滿足這些需要並且尋找策略。將念頭專注在如何滿足自己的需要上,而非「需要無法滿足」、「評論他人」或是「證明自己」。為自己採取行動。

關於溝通的小故事
By 李志強 jester.lee@gmail.com

「溝通」這個詞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出現在中國的典籍上。《左傳.哀公九年》:「秋,吳城邗(ㄏㄢˊ),溝通江淮。」在公元前486年,距今2500多年以前,當時吳王夫差為了能夠運送糧草,便在今日揚州的附近開挖了古邗溝連結長江和淮河,後來也成為京杭大運河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溝通這個詞的本意即是指在兩條獨立的河流間建立連結使其相通,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運輸糧食。
※  ※  ※  ※  ※
一直以來,淮河和長江一樣,都擁有自己的出海口。南宋紹熙年間(1194),黃河南側決口,開始長期數次奪取淮河的水道入海,同時帶來的大量泥沙淤積使得淮河入海的出路受阻,漸漸形成了洪澤湖,最終迫使淮河只能匯入長江。清代時黃河再一次改道北遷,並且從山東大清河進入渤海,然而原本侵佔淮河入海的河道,卻已經淤積成為一條高出地面的廢黃河。
※  ※  ※  ※  ※
黃河因為途經黃土高原因此攜帶著大量的泥沙。由於泥沙淤積,在大部分河段中黃河的河床都高於流域經過的城市與農田,只能靠著大堤約束。因此每當遇到洪水或刻意決堤,就可能造成黃河的改道。然而黃土高原之所以水土流失,卻是肇因於人為的過度開發,植被消失所致。
※  ※  ※  ※  ※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旨在建立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之間有品質的連結,以便豐富彼此的生命。如果每個人都是一條獨立的生命之河,那麼好的溝通便可以為彼此輸送豐富生命的資糧;反之,除了可能造成河道的破壞,也可能會奪取對方生命的出口。另一方面,能夠透過自我連結和同理,梳理自己生命的需要,也許就能避免洪水潰堤造成的泛濫,讓自己的生命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