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課程裡,和不同的參與者互動分享,獲益良多。

我從丁凡的身上學到一個很好的態度:「奉獻而不犧牲。」做任何事情,如果讓自己覺得有所犧牲,可能有某些地方需要重新檢視和調整。每個人都需要愛自己,出於真誠而自願的行動,是好的選擇。

這段分享讓我回想起之前在北藝大分享運用一人一故事劇場在災後心靈陪伴時的經驗。當時惠敏法師分享了自己的反思,法師思考在助人工作裡,慈悲喜捨同等地需要重視。慈悲喜捨,又被稱為四無量心、四梵住等等。簡單地說,慈是給與快樂,而悲是同理痛苦或是拔除痛苦,喜則是對成就同感喜悅,捨則是採取平等與中立的態度面對(冤親平等)。而慈悲喜捨的對象,包括他人與自己。

這不禁也讓我聯想到慈濟的話語:「甘願做,歡喜受。」甘願即是心甘情願,指非常願意而沒有任何勉強。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出於真心的願意,做完之後,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開心地接受。這和偶爾會聽到的「歡喜做,甘願受」有點不同,後者的意思是:「非常開心地做,沒有任何勉強地接受結果。」如果甘願變成「做人要甘願」這種略帶著願賭服輸的態度,似乎就不怎麼甘願了。

付出,然後快樂著。我想,這是很重要的學習。我們需要學習同時平等地對待自己與他人,不要讓自己受苦,也不要讓他人受苦。我喜歡割肉餵鷹的故事,可以感受到菩薩平等地對待眾人的渴望,但是卻不執著於自己。另一方面,我也很擔心在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就一味地要求自己或是他人犧牲,反而遭致無盡地苦難。

如果生活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有所學習或是成長,一切的服務、付出或是奉獻回到這個主軸之上來思考也是適當的。多愛自己一點,在適當的時機說不,也許能讓未來的自己不會為此感傷。


註:丁凡是同一時期學playback的朋友,但是初階和進階都和我不同梯,直到2009APG才算真的認識。她的口譯超強,在花鼓節時見識到她的專業風采,這一次又再度見識到她的真誠與灑脫。:D和她聊得很開心,也很開心這次的實踐課程能夠有她和我們在一起。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