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站上舞台?為什麼要在公開的場域裡說自己的故事?為什麼要演一人一故事劇場?

之前曾和一個戲劇本科的朋友聊到一人一故事劇場。很久以前他曾經在牯嶺街小劇場看過一一擬爾的演出,因此對於一人一故事劇場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他對我說,他覺得我們劇團以「服務服務者」為使命很特別。「你們不是為了藝術而劇場。」他說。

這句話很值得玩味,同時引發了我的思考。

現代的世界習於分門別類,以便將事物安置在某個固定的位置上。如果我們以某個身分去呈現另一個種類的內涵,就會成為一種「跨界」。然而許多分門別類的方法,其實只是協助人們認知上更為便利,並不是世間真實的分別。

戲劇是否只能成為某種藝術性的追求呢?我想許多人一定會說不只是這樣。有些人追求藝術的戲劇,有些人則用戲劇作治療,有些人用戲劇推動公民運動,也有些人用戲劇來革命。無論何者,都很好。只是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為何要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實踐我們的劇場?

一人一故事劇場也是如此。本質上一人一故事劇場不同於追求藝術的劇場,也不同於民眾劇場或是戲劇治療。一人一故事劇場有其獨特的信仰和操作手法,硬要把一人一故事劇場分類,有時會自討苦吃。然而,當我們要介紹一人一故事劇場時,如果沒有把一人一故事劇場放在某些框架之下,又不容易說清楚。所以我的夥伴會說,介紹一人一故事劇場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演一場。

有時和不同的藝術工作者聊起,就會發現在藝術工作者中,也有許多不同的取向。有些藝術工作者投注生命在呈現出各種可能的美學,有些藝術工作者則期待藝術能帶給別人幸福。有些人把作品當成自己的一部份,有些人則覺得作品應用來觸動改變。有些人覺得技藝層面很重要,有些人則覺得與其充滿匠氣,不如發自內心的真誠感人。

我相信,藝術可以提供許多不同的人擷取自身的資糧,因此無論抱著哪一種信仰,似乎都能找到合理的落腳之處。然而我就和每一個人二樣,投入自己從事的劇場工作,總會帶有自己的想像和期盼,而這些期盼也是引領我前進的動力。

服務服務者是經過對市場和一人一故事劇場以及團隊成員的評估之後,所產生的概念。當年討論劇團的主要目標時,有些夥伴的確提出某些針對性的族群,如憨兒、青少年或是老人,但是我明白要做這樣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學習,因此才提議做第二線的服務,於是服務服務者的概念才形成,並受到夥伴的支持。對我來說,一人一故事劇場究竟適不適合放在第一線的服務上,又或者需要長期的陪伴和發展,第一線的工作者比我們更合適去判斷和執行。

另一方面,就我個人而言,一人一故事劇場不是展現「我」的舞台。我即興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把珍貴的禮物(故事)編織成另一個樣貌送給大家。我想服務和究竟能不能成為一種服務兩者之間,原本就存在著想像和現實的差距。我能給的,其實也只是一個願意聽的場域。

因為不展現我,同時也不展現我的思考和批判,所以我的目標就不在於希望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來改變觀眾。如果有特定的方向想要改變觀眾,也許其他的劇場形式更為合適。當然,我也明白有些人會覺得一人一故事劇場太女性化,太軟弱,太強調於過去。不過如果我們認真地思考,不正是因為許多民眾劇場的形式並非如此,太男性化,太強勢,太過直接地專注在未來想要他人改變的方向,才能讓一人一故事劇場顯露出他的價值?

一位老師說得好,一人一故事劇場是心(Heart)的劇場,而非思考(Mind)的劇場。就是這樣。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