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以前寫的文章,好像一直沒有放上網站,在此補上提供大家參考)
當年在籌辦第一屆一人一故事劇場台灣聚會時,有一天我們相約去苗栗牧羊人之家踩場地,在回程的路上,小伃問我,你這麼聰明,和這些婆婆媽媽一起工作,會不會很累?
我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只考量把工作做完,對於我擅長的事情,自己做當然是快了許多。然而如果要讓事情完成,需要靠團隊的力量時,就得彼此協助,相互等待,有時還得花費更多的心力去激勵夥伴,或是幫衝過頭的夥伴踩一下剎車。
有時我不得不承認,和一群婆婆媽媽相處,自己也會漸漸變得婆婆媽媽。許多事情,我會修改原先的期待,尤其是對於某些事情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一個人想要改變,我會給予協助;如果一個人不想改變,那麼,也許現狀就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前陣子創業夥伴打電話給我,提到以前在我們和若水商談投資事宜時,若水向我們推薦的「總經理」人選,忽然打電話來問我們有關「青平台」在進行社會企業人才培育的事情。青平台是由一群對台灣社會改造充滿熱情的朋友所組成,我們認為,台灣的民主改革進程,從解嚴後的一連串改革,跨越了政治明星的幻滅,似乎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促進公民直接進行社會參與的時期。許多朋友也認為聚焦在社會問題的解決,打造一個更好的台灣,應是此刻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共同的心聲。正因此,以社會使命為主的社會企業,自然也成為一個值得推廣的重要力量。
當這位朋友問到為啥瑪納和青平台有關係時,夥伴覺得他的語氣中帶有一點鄙夷的味道。夥伴也和我提到這位「總經理」問到光原目前的狀況,對我們增資也顯露出同樣的態度。甚至這位朋友還問到若水在光原所佔的股份,這個問題很可笑,答案當然是完全沒有。我並不知道這個謠言從何而起,打從一開始,光原社會企業的創業資金中,就完全沒有若水的參與,增資時亦然--要不然之前我怎麼可能當上董事長呢?
夥伴提到的事讓我聯想到了精英心態。精英這個標籤無所不在,對於像我這樣在求學的路上一帆風順的人而言,也算得上是精英分子吧。然而精英的身分不一定會帶來精英的心態,身為佛弟子,在佛教單位服務,常常看到許多謙恭有禮的朋友們,做著很簡單的工作。你不會知道這位在指揮交通的菩薩其實某大公司的老闆,也不會知道指引著我們前進動線的師姊,曾經在國際的舞台上發光。
日前到紫雲寺參加活動,開車來載我的幾位師兄,每個人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前輩。從他們的招待中,我強烈地感受到真誠與熱忱。說實話,對於大家的熱情,常常會讓我覺得有點吃不消哩。還記得那天早上演出時,一位師兄還很打趣地問我,今天我怎麼變得這麼年輕呢?中午時他邀請我在暑期的營隊時能夠去安站看看,只可惜我恰好另有行程(有國外學者上阿里山參訪,我奉命需要在場作陪)。
最近,公益執行長協會召開了成立大會。在這一年多的籌備路程中,我也向一群非營利組織的前輩大德們學習,雖然每一個人的能力、專業和性格都有所不同,卻能夠共同奉獻心力。當然,其中也有夥伴刻意地想要把公益執行長協會訂成高門檻,而另一群夥伴就會立刻發聲,希望能夠廣門大門以接引和培育更多的人才。
精英的身分不見得會帶來精英的心態,有時會成為另一種資產。我很喜歡之前朝邦的咨杏姊所提的「公益領航者」這個名稱,除了具有開創性之外,同時也帶著成為指引者的角色。就像是開車載我的師兄和指引我上舞台的師姊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在某個時刻扮演別人的領航者。從另一個觀點來看,這也是知識分子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旦人們認為自己是精英,以精英的視點來看待其他人,有時就會產生某種精英心態,就像是某些人覺得另一些人是自己的負擔一樣。這樣的心態未必不好,但是常常也會帶來負面的印象。另一方面,當我們指出別人的「精英心態」時,卻又很微妙地展現了我們自己自以為知道的精英心態。
誠如Robert Landy對成為一位戲劇治療師最難跨越的障礙的回答:「放慢速度,順著案主的節奏前進。」他提到那種「我都知道」的心態,充其量只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展現,以為「我知道的比案主更多!」而已。但事實上「如果案主不知道,不願意說出來,治療師是不可能知道的。」
我很喜歡這段話,這就像是我在分享我做社會企業的理念一樣,對光原來說,真正的主人是原住民朋友。雖然公司目前還是屬於股東會所治理,但是唯有原住民朋友的成功,才是我們的成功。我們只是扮演著僕人的角色。
有時,我們還得小心翼翼地迴避被貼上「精英」的標籤。例如這一次的台灣聚會,主辦單位考量工作坊能夠較為順利地安排,事先草擬了一份邀請開設工作坊的基礎名單。當夥伴邀請我時,我特別另外邀請了不在名單上的其他夥伴分享兩個主題工作坊,並得到正面的答覆。我總覺得意願與熱忱是能力以外很重要的項目。如果我們以分享為主軸,就不會出現「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這也是我會堅持在第一次台灣聚會時使用開放空間會議的原因。我很開心此次主辦單位女巫劇團支持這樣的想法,並且努力地建立一個共同參與的場域,讓與會的朋友們能夠共同分享和學習。當然,我也同意先找到一些有經驗的工作坊帶領者,對於活動整體的推進有很大的助益。
劇團夥伴有時對我的行事風格感到好奇,因為我常常問「為什麼是我」,但他們總覺得「為什麼不是我」。為什麼是我?對啊,為什麼呢?那麼,為什麼不是我呢?因為我不想。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