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這個世界有什麼要求呢?

請把你對世界的要求先寫下來,然後,從自己開始改變。

甘地說:「You have to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人生常常會遇到很多不順遂的事情,尤其是涉及人際之間的相處更是如此。有一個朋友,以前很想要自己參與的團體能夠更加的精進,但是團體似乎不太認同他的想法,因此他覺得有種無力感。當時我鼓勵他,如果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理應去做的事,也是他渴望的事,那麼他為什麼不自己跳出來做呢?

他似乎並沒有這麼做,我也不清楚原因,也許他還是想要在團體裡和大家一起努力吧。過了一陣子,團體決定要往前走了,可是團體的一些決定,他又有配合上的困難。等我知道時,他已經離開這個團體,到另外一個團體去。

又過了一陣子,我聽說他和原先的團體完全鬧翻了。這樣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總覺得某個程度上和這位朋友要求過高,卻不願承擔有關。甚至還有其他的人覺得這位朋友太過挑惕,就算你依照他的想法去做,他也是不滿意。

如果一件事情只發生一兩次,也許只是偶然,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就可能是某種更底層的原因所致。追求好的表現,這原本並沒有什麼不好,然而如果只是為了讓自己好,而不願意相對的付出,那麼只會讓別人覺得一切只是為他的私心服務而已,那麼,彼此之間的連繫只會每下愈況。

一個人要管好自己簡單,在團體中則是另外一回事情。佛陀曾經指出,要成為受大家歡迎的領導者,有四件事需要實踐。

第一,是布施,用白話來說,就是提供別人需要的東西。
第二,是愛語,就是用對方愛聽且能接受的方式來溝通。
第三,是利行,即是去做有益(利)他人的行為。
第四,是同事,也就是和他們在一起。

這不單只是團體或是組織,對於需要進入社區的朋友,也可以參考。這四件事情中,沒有一件是要求別人做的,都是從自己開始。如果我們尊重別人的意志和選擇,想要別人改變,就得運用影響力。運用影響力的方式,諸如法制力、強制力、獎賞力、專家力(資訊力)、參照力(魅力),在一般的團體中,法制力和強制力的影響力可能較不受歡迎。

最終,改變還是得從自己開始。人與人之間相處,可以道不同不相為謀,但是如果要別人配合你,還不如仔細想想自己應該怎麼做。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