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味

朋友看了我寫的一首詩,勸我應該多寫詩,這樣感覺起來才比較會有人味。我說給另外一位朋友聽,我抱怨著,要有人味還不簡單,三天不洗澡,必有厚厚的人味。朋友笑了,我卻陷入了另一種深層的悲傷。

當一個人在土地裡生活,久而久之,多少會有些土味;當一個人在書本裡打轉,久而久之,也會染上些書卷氣習;但當一個人在金錢堆中鑽營,很快地就會發散出銅臭味;當一個人在生死交關的戰場上搏命,他的眼神就會充滿著殺氣。

味道的本身並不是生命的全貌,卻是一種難以擺脫的黏著。一旦沾染,就像是上了癮一般,成為生活之必需。說錢臭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賺到錢,還是因為錢的味道蓋過人的味道,不得而知,不過形成的習慣,卻會讓錢的臭味從舉手投足和開口的那一瞬間釋放出來。

我終於發現,原來正因為別人散發了這樣的氣味,我們才會聚在一起。臭味相投,也許可以稱之為人類社會的費落蒙吧。

巨人肩膀上的世界

大學時,我的指導教授對我說,站在巨人的肩膀能夠看得更高更遠。這句話用在學術研究上,常常讓人感念前人的努力與開創,但是如果只是平空的引經據典,卻會讓人有種空虛的落寞。過了許久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其間的差異,關鍵不在於「巨人」,在於「站」。

看得更高更遠是行動的結果。如果我們不曾真實地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不會明白究竟能看得多高多遠。那巨人肩膀上的世界究竟長得什麼模樣,是世間真實的風景,抑或只是我們構築的想像,難以回答。更何況,是否真能看的比巨人更高更遠,還說不得準。

為了站上巨人的肩膀,我們得開始行動。

只可遠觀的巨塔

以前有位老師告訴我,寫文章最忌堆砌而沒有真實的情感。這句話讓我受用無窮。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舞台上,我們常常流於將說故事人的故事切成積木,然後再一一堆砌起來,如果輕輕一碰,就會散落一地。

如果演員不能尋到貫穿故事的軸線,如果演員之間不能彼此交融成一個整體,積木堆得再高,永遠只能是一個只可遠觀的巨塔。同樣的道理,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學習過許許多多前人的智慧,如果只是停留在表相或字面上的理解與運用,而無法內化成為自己的風格,無法在足跡中踐履,一切不過也只是裝點門面的亮片。

或許,這不過只是滿足感官刺激的一種寫照。

真正的巨人

真正的巨人,不會留下他的肩膀,而會用他的力量造一個觀景台,邀請人們站在台上眺望他所見的風光。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