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靜靜的。只是搬家之後不知道是因為陀羅星動還是怎麼搞的,整天跑來跑去。有一陣子很享受這樣的生活,不過久了,還是需要停下來好好的整理一番。有機會結善緣很好,但是五蘊世間的事情,還是得好好照顧。

前天在玉里,說了一句很久沒有說的話:「你們讓我……。」在非暴力溝通的思維邏輯中,每個人的情緒來自於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或是沒有得到滿足。所謂的「你們讓我」是把自己的責任丟到他人的肩膀上。自己感到慚愧,也顯示出在一連串的奔波,我無法很有意識地保持在一個期待自己存在的狀態,而回到了更久之前的習慣。這同時也是一個訊號,告訴我還需要精進,可喜可賀。

昨天早上和朋友會面時,談到以前在舞台上想要身體先於思考行動,很難做到,但是生氣時好像想控制都控制不了。我覺得這個經驗也有助於我運用在舞台上。

最終,所謂的學習就是這麼一回事吧。有了好的學習能力,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層面不斷地學習成長。我們經常運用的引導反思流程,對我來說,不僅只是用來設計活動和教學主題的連結,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流程引導參與者覺察並思考,然後內化這個思維習慣,成為學習能力的基礎。

回應一:
就我理解的非暴力溝通NVC的思維方式,當他人做了某些行為時,之所以我們會有所反應,緣於我們有所觀察或感知。而感知會引發我們的情緒,情緒則緣於我們內在需求的連結。NVC認為,不是因為行為造成我們的情緒,而是因為我們的需求。有時相同的行為在不同的情境中會讓我們有不同的感受,這是因為不同情境中我們的需求不同。有時同一行為在同一情境之下對不同的人而言帶來不同的感受,是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
所以NVC的描述是:我看到……,我覺得……,因為我重視……。但不是你……讓我……。

回應二:
在佛法的觀點中,這個過程有點不一樣,但是本質上也有類似的地方。感知的過程被稱為「觸」,是三個方面同時發生的過程。外在的訊號(六塵)和感知系統(六根)相應而升起覺察(六識)。之後會有苦、樂、不苦不樂的「受」升起。


學習NVC的過程很有趣。有時有些朋友會告訴我,他在什麼什麼狀況下也學習了相同或是類似的觀念,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一回事。這是一種修練而成為的過程。我知道一些不同的做法,然後選擇一項我相應的法門來實踐。誰說什麼其實不一定這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什麼」。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