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會企業,我不知道有沒有一種標準答案。我認為社會企業還在發展,其模樣理當由第一線的實踐來創造,現在我能做的,只是把是非題變成選擇題,再把選擇題變成簡答題。

每個符合我對社會企業基本想像的努力,無論是個人或是團體或是策略聯盟,我都會認為他們是在某一個山頭為後人劈出一條嶄新的道路,但有時真相可能只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的奮鬥罷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於社會企業的法令,期待先有產業促進的鼓勵措施,而非先制訂一堆管理的辦法。一個在水中掙扎的人,要的是能夠幫助自己浮起來的浮木,而不是讓自己看起來美美的馬甲。

另一方面,在多元方案的系統中,我會建議評選發展社會企業的潛力單位,而非評選社會企業案例,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理由。首先,如果社會企業本身的範疇都還不能定義,判定是不是社會企業(是非題)其實有所困難;再則,機構要不要發展成社會企業是一回事,有沒有發展的潛力是另一回事,我尊重並接受機構為了成就使命而做的選擇(選擇題);第三,我希望專注在創新的可能性上,而非未能做到的事情上,所以我在意的是什麼地方對發展社會企業有助益或是值得他人學習(簡答題);最後,當我有機會和單位連結時,我渴望能彼此透過經驗的交流與機會的探詢,打開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我對身為諮詢輔導委員的自我要求是:了解自己所知有限,把目標專注地放在機構的目標上,貢獻自己的經驗。

最後,對於我來說,會暫時把社會企業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1)社會企業:為了社會目的所做的事業;
2)能夠存活的社會企業:已達成財務自主能夠朝永續發展的社會企業;
3)成功的社會企業:具有影響力並朝使命持續精進並能夠存活的社會企業。

虧錢的企業是企業嗎?是的,他們是企業。你有聽過人民支持度很低的政府嗎?有,甚至現在不少人氣到自己想出來選總統。那麼,為什麼社會企業一定要達到損益平衡才能算是社會企業?社會目標不是才是重點嗎?要不然直接去做企業就好了,別讓自己背著這麼重的發光器材。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