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二月二十九日,今年過得十分特別。因為參加宏達教育基金會內部的offsite meeting,與花蓮、雲林、嘉義英語品格學院的老師們,和基金會的同仁們一起在北投會館,聆聽丁松筠神父分享「Joyful service」的經驗。非常開心因為身為多福領導者培訓講師之故,被視為是這個品格教育團隊的一員,然而我明白真正投注心力於孩子身上的老師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也是因為多福領導者訓練之故,曾幾度到清泉為孩子們上課,因此認識了丁松青神父。而這次又將和丁松筠神父見面,自然十分欣喜。

丁松筠神父來台至今已四十五年,在台灣享譽盛名,但是非常平易近人。陪同卓董事長去接神父的珍慧主任就說,神父不會因為你的身份地位較低而忽略了你。

這場演說讓我十分受用,而我覺得很適合分享給所有提供服務給他人的朋友們,因此簡單摘要我自己的收穫,如果有什麼精彩的地方,那可能正是丁神父的生花妙語,如果有什麼疏漏之處,必然是我的英文聽力不好所致,敬請見諒。

這場演講的主題是Joyful service,主要分成三個面向:動機motivation,調適adaptation和服務service。

保持動機與熱忱的方式,尋找到快樂(fun)和有趣(interesting)之處。尤其是對改變他人有興趣。神父分享了《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一書作者Frankl的故事。

為什麼黑又龍年過七十還可以持續充滿熱情地教同樣的東西?因為每個團體都是不同的。每個人,每個關係也都是不同的。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女士在哈佛的畢業典禮上演講,大家可能會猜想她會分享哈利波特的成功經驗,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她的演說非常值得大家去聽一聽。她分享了自己貧乏的背景,並提出想像力的重要性。而且,她把想像力連結到同理心,當我們以深度的同理心去感應到大家的痛苦,就能夠跨越自己的經驗界線,這是生命中一份偉大的禮物(a great gift in our life),我們可以將這份禮物帶給學生,我們可以藉此改變未來的生活。羅琳同時也參加了國際特赦組織。案:天下雜誌所登的講稿中文翻譯〈失敗的益處 想像的重要〉。

之前,有個外國樂手到清泉唱歌(因為丁松青神父之故,丁松筠神父也在場)。後來思考如何幫助當地的孩子,於是就開始賣小孩子的畫,攝影作品和手工藝品等等(如在花博),籌款做社區活動中心。最後,讓大家都很開心,這是一種關係的建立。

丁神父十歲喪父,最小的弟弟在父親過世後出生,家裡缺父親(Father),所以他覺得自己要做這個角色(Father,神父)。在十七歲時很迷惘,但是有一次看到了史懷哲的照片,看到他四十歲拋棄一切到非洲行醫而深受感染。快樂來自於很需要的人,沒有他(史懷哲),世界不會這麼完美。

小時候,丁神父很害羞。於是就去參加公開演說的課。遇到了一個很親切,很棒的老師,每一次都會鼓勵他,改進之處也會使用暗示的方式。有一回,自己做得很不好,不知怎麼結尾。結束時,老師稱讚他有很棒的聲音。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聽到有人說他的聲音很好聽,過去一直覺得自己的聲音很糟。這一句話後來不止是在課堂上影響了他,更影響了他的一生。

七○年代接光啟社的工作,對他來說是個學習和挑戰。他思考和同仁相處,要求不一定會成功,需要明白如何發展大家的動機。接著,他邀請老師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動機如何而來?

有人分享孩子們的笑容,有人分享團隊合作,有人分享多樣性的刺激,有人分享姊妹之間彼此傳染。神父指出這些都很重要,尤其是別人因自己的付出而改變,同時也會回過頭來改變自己。神父提到,年輕時也想改變別人,但現在了解,除了自己想改變,不然改變不了。

神父鼓勵我們,要經常回想起改變發生時的經驗,尤其是成功的改變,那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可以帶給我們力量。

神父提到,很多運用需要做中學,而我們也需要學會開心地去做。過去神父在輔大時曾參與山地服務隊,到六個部落去,團隊常常會出現衝突,衝突解決是值得留意的地方,有時團隊間衝突沒有解決,會產生許多困擾。要學會有耐心去克服,讓事情能往前推進。

1979年神父去了泰國,因為在那裡有從紅色高棉戰事逃離的人們,後來聯合國介入,在泰國邊境建立了難民營。神父想去當志願者,但是不知道能做什麼,只想到至少能夠捐血。有人鼓勵他帶吉他去,後來他真的帶去了。當他在捐血時,他看到幾個小孩來玩弄他的吉他,撥出了聲音,因此捐完血之後,他就在捐血的帳篷裡彈唱了一首歌。歌沒唱完,有十幾個人擠進帳篷。當他唱完第二首歌之後,帳篷外已經聚集了超過三百人。神父說,他在台灣都沒有這麼紅。

原來,在過去四年的赤色政權統治下,他們禁止唱歌。

後來神父唱了高山青,因此也和難民營中的華人結識。認識了這個華人(同時會說國語和柬埔寨語),後來這也幫助神父進行服務。神父說,有時你不知你的服務會如何展開。當時有一位來自瑞士的醫生,希望神父能找到需要醫治的人。因此,神父和這個華人為一組去找人。由華人先和當地人用柬埔寨語交談,再翻成國語給神父知道,然後神父再翻成英語和醫生說。反之亦然。雖然這樣子動作很慢,但是每一天都能救很多人的性命。

神父就這樣過著白天救人,晚上唱歌的生活。有一天晚上大家正圍著他聽他唱歌時,有一位著軍裝的人拿著槍指著他的鼻子,用他聽不懂的話叫囂著。大家很害怕的一轟而散,而他很驚訝,但是不知如何而來的勇氣,他繼續唱著歌,因為他覺得這是件好事,就算是自己死了,也可以做一些好事。後來,這個人走了,他也不唱了。

回想起來,若是平時自己知道有人要來殺他,他一定先從窗戶逃走,可是當時卻有勇氣。這應是他在服務他人時,覺得自己並不重要。他相信他所做的,在服務中的愛,給他勇氣和力量。原來,這個人是警衛,很擔心大家聚在一起會發生問題,因此驅散大家。

神父又分享了想像力的重要性。以及別低估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別人的生活。有時,彼此可以激發彼此去幫助別人,就像產生連鎖反應。他說志願者出發之前,都被要求不可以帶相機、錄音機和錄影機等器材,可是他在香港的朋友偷偷地在難民營中拍照和訪問。他知道時很驚訝,並說這不是不可以的嗎?他的朋友笑笑繼續偷偷地工作著。當他的朋友回到香港之後,舉辦了一個巡迴展,展出幻燈片,並在一個月內為難民營募到了二十萬美金。這件事讓神父被激勵,思考自己很乖很聽話,被要求不能帶就不能帶,卻因服從規則而少了服務他人的機會。因此隔年他就帶攝影機去拍紀錄片,同時回台辦活動募款。

神父提到,最重要的是順從我們自己的能力,直覺,天賦和能貢獻之處。有時小時候的夢想是最原始的興趣。去發現自己的能力,並能藉此長養熱情,悲憫之心,同理心和信心。就像是坎伯說的至福Bliss一樣,那是一種深深的快樂。

神父一開始想要來求台灣,但是後來發現台灣和非洲不太一樣,人們很努力,也很正向。後來,神父感覺是台灣救了自己,他後來改變了自己的動機,希望自己能成為文化的橋樑。

他試著在媒體上做社會工作。神父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天他忽然想喝咖啡,於是走到外面的街道上,遠遠有一個人看見他,就向他衝了過來。神父有些訝異,不知此人是誰。後來這人來到神父面前和他握手,並表達感謝之意。原來在五年前,這人遇到低潮,正拿起刀要自戕時,忽然聽到了一個音樂節目在訪問神父,神父分享了自己生長經歷中的苦難,讓這人覺得心有戚戚焉。心想,如果神父都可以走出來,自己為什麼不試試呢?就這樣放下了手上的刀子。而這一天正巧這個人從高雄來台北,而神父正巧走出來買咖啡,所以才能結一面之緣。

神父說,千萬別覺得我們會的太少或是無意義,很多人會覺得沒有辦法解決這些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做一點點,沒有什麼事是微不足道的(Nothing is too small)。

神父特別提到了課程設計的相關事情。他說可以參考小王子中和狐狸交朋友故事。慢慢建立信任。課程的調適和了解以及誤解有關。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差異。有時中國人比較含蓄,而且說話常常很隱微,如何表達友誼和彼此理解需要學習。神父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教英文,當時有長頸鹿英語的案子,他還得趕在去中國之前,到八仙樂園去拍片頭。

說故事是最好的教學方式之一,但是說故事要溝通價值。溝通價值有時根本不用直接講出來,像是一個關於電話母親的故事:一個孩子每天下課都會到電話亭去打電話給媽媽,問媽媽一些事。有一天,他很生氣地把電話摔下來跑走了。老師很奇怪,就想和媽媽聊一下,拿起話筒才知道是報時台。原來,這孩子的母親已經不在了,他要靠著這個打電話的儀式和媽媽溝通。這個故事讓許多人(包括男性成年人)掉眼淚,而啟發大家珍惜並勇於說出自己的心情。

說故事可以很簡單,例如:「窗外有一棵樹,我可以用樹做很多家俱,然後賣錢。」同時,也可以這樣說:「窗外有一棵樹,如果我好好照顧他,他也會好好照顧我。」這兩個故事不太一樣。但可以和生活連在一起,傳達不同的價值,同時也可以增進技巧。

最後,神父分享了幽默和微笑的重要性。他說自己做廣告,理解一點廣告心理學,當有人哭了或是笑了時,比較會買東西。大笑可以放松,溫暖的關注也很重要。小孩像是海綿一樣吸收所有的東西,但是注意力比較短。需要特別設計課程的內容。過去神父在學情境喜劇的劇本時,被要求每三十秒內就要有一個笑點,不然就會被退稿。我們不需要如此,但是如果十分鐘之內,都沒有奇特有啟發之處或是笑點出現,那麼就不太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

神父問大家的實務做法,有老師建議兩個老師在前面用戲劇的互動很有效,有人建議音樂,歌和圖畫,也有人說玩遊戲或是做活動。神父提醒大家,孩子是很好的觀察者,他會看出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和正在做什麼。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