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許多人會定期造訪我的網誌,也許,就如同你一樣。這使得我感覺到我的網誌肩上,甚至是我所運用的話語身上,都背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

你知道的,在社會企業創業大賽之後,我有了新的身分和角色。你也知道,當公司要成立之時,若水國際並沒有投資我們,我的夥伴還需要把房子拿去抵押借錢。當時大家渴望我出任董事長一職,為此我掙扎了很久。最終,我決定接下這個任務,我同時也明白從那一刻開始,我對於我所說出去的話語得更加謹慎。雖然直至今日還是會輾轉聽到一些流言蜚語,說若水有投資我們公司,而知情者也會替我們澄清。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會有這些不真實不準確的說辭呢?若水的年報不是早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嗎?原來,世間原本就是如此。

人和人相處,難免都會有志不同道不合的時候。我不太會在網誌上公開地批評,因為很多事本該有所差別,批評總只是批評,況且許多事情也不值得公開討論。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也會在網誌上表態支持某些行動,或是不支持某些作為。但有時也會自己為自己書寫,舒發一些心情。

書寫心情時,心情偶爾會有指涉的對象。公開對象常常不是件好事,因此我常會把當事人的名字藏起來。畢竟不是每個我提到的對象都會看我的網誌,但是其他無辜的人會。有時,應該讓對方知道的事情,就應該直接讓對方知道。不過我也明白自己的性格,如果事情和自己的關係不大,很多話不會直說。

公司的夥伴有一次和我說,很不喜歡和我開會。我問他為什麼,他就說某些事情我講得太直接,他無法回答,因此覺得很受傷。一般人說話讓他覺得受傷時,多多少少他都會感到對方帶著惡意,所以他很能自處。但是他明白我並沒有惡意,而且我說的也是對的,因此無法迴避,所以會感到很難受。

對事不對人,有時也會讓人很為難呢。何況是直接對人呢?

身為佛弟子,我明白情緒是依附在習慣的價值觀之上。我看到了一個討厭的人,是因為我討厭某種狀況(如身體的感受,或是對行為的判斷),而他恰好觸發了這種狀況。有句話說,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沒錯,我得先處理我的心情,才能處理我要處理的事情。如果我要處理的事情和對方有關,那麼我還得先處理對方的心情,才能處理彼此的事情。只是處理心情倒不見得一定得和和氣氣,有時忿怒或是沮喪都能夠提供處理事情的必要情境。

最終,如果還是說了些什麼,那麼就代表自己還有所在意。對於不適切的人,佛法中嚴厲的對待方式之一,就是默擯--不與之交談。我覺得默擯其實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至少不會陷入不必要的鬥爭之中。另外一個日常生活的要求,聖弟子不在談論法義時,應該保持聖默然。好險,我不是。

我常常覺得我的性格和夥伴們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而這也正是世間有趣之處。對我而言,舒發心情、彼此溝通、表達立場、尋求認同或是公開批鬥,本質上有所不同,只是有時一不小心,卻會讓觀者產生錯誤的聯想。子曰:君子不失人(該說的就說),不失言(不該說的就不說)。這可真是困難啊!

所以哪天你看不懂我的網誌,也請不要見怪。我說不定正在悄悄地實施仁慈之德,不讓我的忿怒染污他人的靈魂。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