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出之後,坐下來和觀眾一起對話,聊聊剛才的演出,聊聊演出中沒有分享的故事,聊聊觀賞完之後的心情。或許,一人一故事劇場對我而言,社會場域此一要素,更勝於療癒或是藝術性的表演。

人們為什麼踏進劇場,為什麼要說故事,又為什麼而感動呢?每一個不同的場域,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答案;每一個場域中不同的個人,也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答案。這表示,很難用同樣的方式去面對不同的人群,但同時多樣性又是每一場演出中的根本課題。

我們如此相像,卻又如此不同--或許這正是對話能產生力量的原因。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對話,是一種特別的對話。這種對話的基本要求是用心聆聽。和一般的對話不太一樣,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對話的發生被分解成好了幾個階段。

首先是個人與內在故事或感受的對話。某一個人舉手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因為是某個人的親身經歷,縱使那是十分罕見的特例,或是帶著極特別的觀點,我們都無法否認有一個活生生的人在我們面前,用這種方式活著,陳述著一種「見證」。在這個階段裡,觀眾保持著傾聽而不開口,讓自己有一個空間去接納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境遇。

當故事或是感受轉化成為藝術的形式呈現在舞台上,觀眾以另外一個形式重新再檢視一次。然後故事和觀眾個人產生了對話,這就是第二個階段的對話。觀眾的內在被觸發,有某種變化在心中發酵。

於是,某些觀眾舉手分享了他的感受或故事。故事召喚出另一個故事,這就是第三層的對話:故事與故事的對話。故事與故事的對話是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最主要的外顯對話形式,也架構了一場演出的故事線與進程。

除了故事和故事的對話之外,一人一故事劇場常會提供另一種對話的空間,那就是第四種對話:觀眾和觀眾之間的對話。在演出之後舉行一個小小的座談,目的便在於此。這種對話和平常的對話也有一些不同,觀眾聆聽並且觀賞了先前所有的分享,多多少少會用不一樣的心情來面對彼此。接下來的對話不再只是規則與規則的對抗,更多一點回到一個真實的人的身份相互分享。

從「個人-故事」,「故事-個人」,「故事-故事」到「個人-個人」,這些對話可能沒有一定的次序,而且隨時都會發生,而正因為一人一故事劇場所建構的魔法空間,讓這些對話得以醞釀。

然而事實上,對話常常無法在第一次就達成任務。人們彼此間的信任是否足夠,以自己的故事為對話的媒介是否受到參與者的尊重,演員在舞台上的詮釋是否能夠符合真、善、美的需求,主持人的引導方法企圖將對話帶往何處,而觀眾群體對話的動機是否強烈等等,這些都將影響對話的進行。

顯然,對話絕對不是一個人或是一群人所能決定。為了邀請所有的人共同參與,需要更多的努力,並讓觀眾理解某個程度上,分享的權力掌握在他們的手中。當然,究竟應該做多少的努力,在不同的團體中也會有不同的見解,這種多樣性的存在其實也是必然的現象。也或許,在每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團之中,或是不同的一人一故事劇團之間,也存在著對話的需求和必要。

讓對話發生,需要更多的準備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