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領老人教育的課程時,一位七十五歲的阿嬤和我說他不會畫圖,因為他只念了小學,做了一輩子的工,也沒有學過畫畫,所以他問我可不可以不要畫。答案當然是「不行」,而我當然也不會直接說出「不行」兩個字,而是鼓勵他,引導他用遊戲的心情去畫畫。
這不單只是一次的經驗,也不單只是我個人的經驗。許許多多的朋友,無論是老人、小孩、還是年輕人,都會遇到這種情形,而這樣的狀況在畫畫、舞蹈、歌唱、寫詩或是戲劇表演上都會發生。
發生了這種事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點都無需驚訝或惶恐,因為我們都是被分數綁架了的人。
一個人會認為自己沒有畫畫的天分,或是不會畫畫,抑或是畫得很爛,我個人認為通常有兩種原因。第一,這個人從來沒有畫過(或是沒有練習或學過);第二,這個人過去在畫畫時被貼上了不會畫的標簽。不會畫的標簽常常是以評價或是分數來呈現,一旦被人貼上了這種標簽,得到的回報不是遭人恥笑就是為人唾棄,到最後自己也拋棄了自己,就變成不會畫畫的人了。
我自己也不太會畫畫,在環島時畫在筆記上的台灣,一位做廣告設計的前輩看了不敢恭維。說實話,畫的還真的和地圖上的台灣不像,可是,誰又真正看過台灣究竟長成什麼模樣?
準確的描述地圖上的台灣是一門技術,但是我想記錄相對的位置,並不需要準確的台灣地圖,那麼隨手勾出一個圓又有何妨?一旦我們的眼睛被地圖上的標準所綁縛,我們就成了地圖的奴隸,連想要自在地休息時也難逃監控。
人人都是規則的奴隸,其實這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一旦規則成為主人,我們就將失去自由。為了脫下這個長期以來背負在肩上的「銍錮」,引導者在帶領活動時需要為學員做更多的準備,甚至在示範時也不能畫得太好。不過有時卻很難假裝,一旦熟悉了某種技術,總會不禁意地流露出來,就像學過詩的人對詩的語言具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就算是刻意裝腔作勢,也會不小心露出馬腳。也因此,要更加地小心。
在西方有一種快速學習法,其中提到孩子的學習像碗,什麼都裝得進去;大人的學習像瓶,只有被瓶口接納的東西裝得進肚子裡。我很喜歡這個比喻,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把瓶口打開,漸漸地再次成為一個碗,然後才能夠快速的吸收和學習。
能嬰孩乎?這個命題應該不只限於修行。
PS: 後來在第八次課程時,這位阿嬤告訴我,他現在每天都陪孫子畫畫,而且畫的很開心。我聽到之後也覺得很開心,只是……我帶的可是戲劇團體耶!顯然鼓勵別人畫畫比鼓勵別人演出更容易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