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原始佛教的出現,在回答一個問題,那個問題會是什麼?
佛陀說,他所教導的,只是苦和苦的止息而已。這就是原始佛教所回答的問題:「苦如何止息?」而這也是佛陀出家的原因。
如果說大乘佛教的出現,在回答一個問題,那個問題會是什麼?
在我的理解中,大乘佛教所回答的問題,用白話來說,就是「佛是怎麼煉成的?」
這兩個問題有許多共通的答案。不過某部份的答案,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有不同的想法。一旦明白這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在解決或是回答不同的問題,就較能理解彼此的差異。
為答案提問是個很有趣的活動,在即興劇中也有這樣的形式。主持人邀請觀眾提出一個「答案」,然後台上的演員要說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即是觀眾所提的「答案」。當然,即興劇的娛樂目的會讓主持人選擇最具效果的提問,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可以為提問設定滿足自己的標準。舉例而言,精簡、直指核心、使答案更具專一性等等。
如果說,學會「為答案提問」這個方法,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那麼,那個問題又會是什麼?
對我來說,那會是「為所有的存在找到與我有關的意義」。然而,這個答案的意義又是什麼呢?^_^
顯然,如果我們過於專注在不斷地問「為什麼」,有時會陷入另一個無止盡的探索之路。對於組織而言,需要適可而止。為了更進一步產生效益,在回答了提問之後,可以更進一步地探詢以下的問題。
如果原始佛教回答了「苦如何止息」這個問題,那麼究竟是怎麼辦到的?能夠用三個核心方法來說明嗎?
原始佛教採用的方式,簡單地說,就是戒、定、慧三學。另一種方式也許可能是「指出世間緣起的真相和可行的道路」、「激勵並引導世人努力」、「透過實證者做為無可反駁的證明」,這就似三轉法輪的「示轉、勸轉、證轉」。
於是,我們可以從這樣的分析中得益,反思、理解並學習。
0 意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