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工程‧發現社會企業】系列報導 (播放清單)
11 年前
在公益CEO協會的某次會議上,我們討論到了公益事業大學(後來改成公益生態學園)的相關事項,一位朋友說,我們的對象似乎都太過重視於公益和無私的人,而忽略了世間自私的人比較多的事實。因為當時會議是在法鼓大學德貴學苑召開,因此我就舉了某次聖嚴法師的開示為例,說明我的看法。
依照我對佛法觀點的理解,這世界上,除了聖者之外,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是那些投身於公益的人,就某個觀點,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在行動。記得在某次國際會議上,曾有人問聖嚴法師,許多在佛教或是公益機構服務的人,薪水平均都比市場行情低,在選擇職業時,應該如何思考這類的問題(詳細問題已經不太記得了)。聖嚴法師的回答啟發了我的思考,法師說:「菩薩普度眾生,眾生包括自己。」以此為起點,法師說明了不能自外於自己的需求。待己如待人,這是我的新體驗。
平等或是公平是一種信仰。自私並無不好,問題只在於當我們自私時,我們的自私是放在什麼樣的天平上衡量。如果我們的自私會造成其他生靈的傷害或是後代的債務,我們就得思考這樣的自私是否太過於傾向自我。如果我們有權這樣傷人,別人亦有權這樣傷我。
這世界上假自由、假公益、假正義、假真理之名所造成的傷害難道算少嗎?當我們信仰平等時,我們唯一需要確認的是我們的平等為何,然後做出相應的選擇。
標籤: 書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