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宗教相關的BBS版探險過。探險是種比喻,比喻一種去危險中尋找樂趣的過程。

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在宗教BBS版上的人都是如此。有些人是「戰士」,有些人則是「佈道者」,當然,也不乏「行銷自己」的人。就算同樣的角色,每個人的立場多多少少又有些不同,所以,宗教版上常常會發生小規模的「戰爭」。

有趣的事情依然有趣,會發生的論戰依然會發生,只是自己探險的場域改變了,這種論戰對我而言,就漸漸地遠了。

最近在好書交換時,拿到了九本關於戴尼提的書。很久以前在圖書館借到《戴尼提》這本書時,就覺得很好奇。好奇於為什麼能夠把事情說的這麼模糊,又這麼有自信;好奇於為什麼最後會有「類直銷」的行銷手法,要人們進一步連繫,就好像這本書只是個廣告;好奇於為什麼暢銷書作家能夠創建宗教;好奇於冠以科學之名,卻缺少符合科學方法的論述……。

但是要取得進一步的資料,就得去接觸,可是還有更多更有趣的事情等著我去探險。終究,這次的好書交換給了我一次機會,能對戴尼提和山達基的理論系統多一點認識。

我想,說不定某一天,我真的也可以創建一個宗教(註:我的一些朋友建議我應該去自創一個宗教品牌,只可惜今生我樂當個佛弟子,僅此而已)。當然,我也有我自己的問題,那就是我樂於冒險,卻不太想幫忙別人承擔責任。照顧人這件事情我不擅長,也不想擅長。

回到正題,其實戴尼提的相關書籍還蠻好懂的。大致看了一下,能夠找到一些樂趣。簡單來說,就我的觀點,山達基的信念是「建立自我」,而其過程在某個意義上是不斷地重復並強化自我,並調整自我朝著某個方向努力。

會特別有這個感覺的原因,是因為佛法的核心法義之一是「無我」,所以佛法的教導中,有許多方法是為了引導或是協助人們解除「自我」的綁縛。不過因為「無我」造成了後人在「解釋」輪迴上遇到了一些「麻煩」,也因此發展出不同的系統。戴尼提的系統,在某個面向和「如來藏」的方向一致,但是目前看到資料的深度,前者遠遠不及於後者。使用「方向一致」的詞彙,只是表示對於某種「不變」的存在主體的設定,然而就此一主體功能上的描述,其實相差還蠻大的。

正因為和佛法核心追求上的差別(指建立自我和無我方向上的不同),所以看這樣的書籍,內容就無法成為重點。相對地,學習「如何創作這套系統」就成為一種很迷人的探索。

當然,我必需承認,在這些書籍的看法中,有許多觀點和我一樣,例如生命是一場遊戲,或是改變是時間最常見的形式。另一個當然,也有許多觀點和我不一樣。

當我傾聽內在的聲音,發現了一種愉悅的心情(說是竊笑說不定更合適)。或許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種有趣的Business Model。至於是誰因此得利,又是誰因此失意,It's not my business. 就請恕我不傷腦筋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