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TRIZ時,一開始學習最多的並不是TRIZ完整的手法和架構,而是TRIZ對於創新的態度,那就是創新常常源於衝突和矛盾,或者,需求上的衝突和矛盾常常就是觸發創新的來源。舉例而言,當飛機的機翼水平伸展時,有穩定的特點,而當飛機的機翼呈三角形時,能夠飛得比較快。如果我們想要飛機又快又穩,就會發現在機翼這個項目上產生了衝突。衝突的結果是創造出了可變後掠翼。
這個概念可以反應出創新在社會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何以故?社會企業的出現,常常並非只是開家公司把某個想法落實,而是在一般企業的競爭環境中,放入更多對社會問題或環境問題的關切。如果這原本就是一個好的市場,那麼經營起來自然很輕鬆,社會企業也不會有這麼多的為難。舉例而言,進行公平貿易推廣的社會企業,為了讓小農或是環境得到保障,因此他們的採購成本比一般「壓榨型」的企業來得高,甚至高出許多,就算沒有利潤,也無法在價格上和一般的企業相競爭。在這種要和企業競爭,同時又要保障公平貿易的狀況下,就產生了衝突。這一點需要透過創新的手法來實踐,而且不一定僅是技術上的創新,更多可能是資源運用的創新或是觀念上的創新。
回到市場上,公平貿易去思考價格策略原本就是個盲點,公平貿易不易尋求低價策略,所以品牌策略(差異化策略)就成為必需思考的路線。而本於此一策略所需構築品牌印象的作為,就相對重要許多。
另外,想要在金字塔底層尋找商機(BoP)原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事實上卻未必不能賺錢。用金字塔底層的商機來思考,比較屬於由企業出發的想法,和由社會部門出發,以解決社會問題為使命的想法之間,存在著一些根本上的不同。不過事實上這兩種想法在某個程度上卻能夠合作無間,這也是某種社會企業的操作模式。
言歸正傳,如果魚與熊掌不能得兼是促成創新的重要因素,那麼要判定一個組織或是社會企業有沒有創新能力最好的方式之一,也許就是觀察此機構在兩難中選擇的態度。舉例而言,如果有一家照顧偏遠地區民眾的社會企業從事生產活動,生產的產品品質和市售產品相當,但是因為運送路程的花費較高,因此成本比近都市區更高。當採購商希望以和其他地區相同的價格收購時,該機構便表示沒有辦法,成本就是這麼高。如果採購商最終還是收購了這些產品,原因可能是因為市場缺貨(供需關係),或是單純地想要支持(愛心商品)。果真如此,一旦當市場供過於求,或是人們因為金融海嘯的影響而縮減愛心支出時,該組織的銷售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這就是想要透過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常常會面對的課題。如果沒有創新的手法和思惟,為什麼消費者要買價格更高,品質卻不見得更好的商品呢?只是因為單純的愛心嗎?抑或是錢太多了呢?
為了有效的控制成本,通常由非營利組織出身的人會選擇捨棄自己的利潤,以自給自足、損益平衡為目標。如果一方面販售愛心,同時又追求高的利得,某個程度上就會形成在解決某個問題的同時把一部份的問題轉嫁給消費者,在道德上就會受到嚴重的質疑(這是委婉語)。
有時從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的機構,也會「不小心」忽略了市場的需求,而只在乎自己的使命和需求。其結果依然是販售愛心,如果品質不好的話,通常只有販售一次的機會。購買愛心商品和純綷捐款有些微的不同,前者是一種交換,後者則更接近於奉獻。然而無論是奉獻或是交換,當一個人付出自己的所有時,如果換得的物品是差勁的,或是得到的回應態度是很糟的,平常人必然會受到傷害,或是建立負面關連--其結果就是不再消費或是捐款了。
正因為在過去市場需求和社會問題之間存在著一些無法兩全其美的狀況,才使得企業無法顧及(這也是委婉語)其他的面向,或是進入這個市場。如今,我們企圖以社會企業的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勢必得以創新的思惟和方法,在社會使命和經濟效益之間開闢一條能夠生存的道路。或許創新才是社會企業存活最重要的關鍵成功要素。
那麼,如果消費者要殺價時怎麼辦呢?請告訴你的消費者,他的購買行為所產生的意義和價值,同時表達出你很想降低成本,卻因為某種更重要的堅持而無法降價的理由。
標籤: 社會企業
2 意見:
- At 2009年8月10日 凌晨1:21 aqepaper said...
-
我並不認為創新才是社會企業的活水,社會企業真正重要的是必須回歸「市場」機制,以消費者需求為前提,經營者的態度必須與傳統的愛心、捐款、弱勢照顧的慈善精神脫鉤,建立自立自強的商業經營模式,這是經營的手段,並不違背社會企業的宗旨。
創意是必要的,有所創新更好,但需求在哪裡?如何滿足需求?則是經營(社會)企業的人更應直接思考的問題。 - At 2009年8月10日 晚上8:55 李志強 said...
-
謝謝您的分享。
「回歸」對我來說,有著「本來在一起,但是後來離開了」的意思,如果本來就不在一起,無論之後是否在一起,都談不上回歸。另一方面,對我來說社會企業是一種企業,在資本主義的觀點中,從一開始就離不開市場。
也許有些人會以離開市場的方式來經營企業,說不定那根本稱不上企業,也就不會是社會企業了;也說不定那是一種新的事業,只是……又有什麼事情和交換無關呢?
我們所形塑的市場的樣貌,募款有屬於募款的市場,宗教信仰有宗教信仰的市場,愛心有愛心的市場,就算是NPO也有NPO的市場。
換個角度想,正因為站在市場中,又想要做過去市場不做的事情,創新才扮演著這般重要的角色。
這是我一點小小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