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全國好書交換日。

好書交換,其實並不如名字般優雅;好書交換,其實是一場戰爭。

這是即將發生「戰爭」的戰場

首先,你得先提供符合一定標準的交換物。其實交換物也不必很高檔,只要是在某年之後出版,同時書況良好,有版權並且不違反法令和公序良俗,同時不是贈品或是結緣書,大致上都會被接受。

然後,以一本書可以換一本書的方式,在好書交換的當天,親自來選書。先來先選,晚來就只剩下別人不要的書。

九點活動正式開始,地點是在四樓大廳,八點四十分到達,排隊已經排到二樓轉角。

今年和去年的印象有些不同。一開始先放大家一起進場,待一個正式開場之後,所有人的起衝向擺滿書的地方。典禮台上放的是童書,也是好書交換中最激烈的戰場之一。

書依照圖書編目的最大類別排放,藝術類的書常常很快就被搶光。

今年的戰力比較薄弱,只有二十二本書的額度。原先想準備至少五十本至一百本的書,不過很可惜一忙就忘了這回事。因為額度少,所以需要非常小心地選書。

然而,其他人可不這麼想。

我被人們推來推去,好不容易擠到書桌旁,還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書。望著原文書那兒,都是人;影音媒體,都是人;藝術類,都是人……到處都是人。只好先迴避最多人的語文類(小說的大本營),先到社會科學類去逛逛。好不容易就這樣被人擠過來擠過去,然後來到了某一堆書前。

兩本雙環的線裝書吸引了我的注意。這種書常常是某種手冊或是參考書籍,是我喜愛收藏的對象之一。也不管旁邊一位老太太正在仔細的找書,我伸手連忙從他的面前把書拿起來一看,哇!好新,是戴尼提的書。然後定神一瞧,竟然有好幾本,而且都不重覆。於是就這樣,得到了前面九本戰利品。

仔細想想,在這麼混亂的場面中能與這幾本書相遇,究竟是我找到了這幾本書,還是這幾本書再呼喚我呢?

把書先放到準備好的袋子裡,繼續地尋找另外十三本書。就這樣逛啊逛,總覺得今年有趣的書很少啊!也許是很多有趣的書都被人搶光了吧!我想。

忽然想到了法會。農曆七月的法會中,有許多的食物被放在供桌上,然後很多不同道的眾生前來接受施食。如果來的眾生很多,一定很不容易搶到自己愛吃的東西吧。

好書交換啊,比得是眼明手快。看到一些年輕朋友組團「尋寶」,或是全家總動員,攻略各自想要的書,感覺起來就好像線上遊戲的戰場一樣。有時,寶藏會藏在很特別的地方。例如字詞典會放在總類(位置是在宗教類前),一般需要的人(如學生或是家長)卻很少去那兒逛逛。所以當我翻到一本非常新的簡明詞典時,還覺得有些不可置信。

去年我在好書交換時拿到一本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不過後來送給一位朋友剛考上高中的小孩當賀禮。不過這次總覺得這本詞典應該給更需要的人使用,而沒有選它。

詞典,對不起哦!

十點鐘離開會場時,會場的書大約只剩下一至二成。在靠近十二點時我又再度回到現場,此時剩下來的書已經很少了。因為十二點以後,可以用借書證再換五本書。不過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看到有人應該很早就進場把書選好,只是等十二點之後再出場,就可以多帶五本了。

接近十二點時,只剩下三四張桌子還有零星的書

要在別人挑剩下來的書堆中再挑五本書,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不過有時還是能夠找到很有趣的書。這一次找到一本李天命的《破惘》,記得之前是在圖書館借來看的,也算是不枉我多跑一趟。

分享一下我挑書的原則。一是珍稀,例如買不到的絕版書或是市面上不流通的書;二是實用,例如工具書或是某種技能的書;三是有趣,想看看的書;四是可以轉送別人的書,也許我不需要,但是我想我的朋友會喜歡的書。

好書交換時也得有些心理準備,就是有些書的書況並不很好。以我個人的喜好,如果書況太爛我很可能會選擇放棄。一般的髒污或是破損,有些還可以透過修補解決。建議使用的工具如3M無痕膠帶、橡皮擦、砂紙(有時甚至得用砂輪機)和自製書套等等。

不過去年選書的經驗告訴我,與其選擇相當的數量,不如選擇真正想看的好書。量勝於質,畢竟拿了一些不想看的書,只是佔地方而已。反正交換出去的書,就當是減少庫存,而且如果被喜歡的人拿去,也算個不錯的結局。太過於在意一定要一本換一本,而且還要有「賺到的感覺」,反而會失去了讀書的雅興。

統計一下今天的戰果。

交換點數二十二本:

這是一開始得到的戰利品

戴尼提系列(戴尼提、一門科學的演進、生命新觀點、工作的問題、快樂之道、原始理論、思考的原理、待清新者手冊、自我分析)--這一套在我研讀完之後,應會全數捐出。

這是其他的戰利品

舞動與超越(史前文化博物館)、超越教化的心靈(遠流)、天才兒童的思維訓練(上海)、中年學音樂(張老師)、社會工作個案管理(心理)、搞定人一本通(臉譜)、箱中密戲(清大藝中)、幼兒詩詞教案設計(新苗--本書轉送巫婆)、遊戲治療(桂冠)、管理者手冊(中華企管)、有效共事之道(智庫文化)、全球EMBA名師開講企業策略篇(含CD)(培生集團)、大能力(上)(信誼)

以上這十三本書大約只會留下三本吧!

最後去撿到的五本書:

這是採集到的戰利品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學富)、藝術欣賞手記(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多古老的單位啊)、他者的歷史(麥田)--這本是賺到的、破惘(明報)、有效的輔導員訓練手冊(張老師)

最後,來計算一下如果這些書上二手書店拍賣,以訂價的一半為基準的話,總共值多少錢。

戴尼提系列依網站上的價格值4700,十三本書值3490(其中兩本屬贈書不計)、五本書值1060(手記不計),總計9250,五折價值4625元。

哇!好書交換的背後,藏著很大的「價值」啊!如果每一個人要書都得去買,那麼一定得花上不少錢(這次新竹約有兩萬本書,一本如果一百元,帳面上就是兩百萬元的流通了)。只可惜我捨不得拿書去賣哩。

3 意見:

At 2009年7月20日 中午12:19 粉圓 said...

Wow!

超有趣又超豐富的!

很奇怪自己在那兒進出十年了,居然沒參加這個遊戲呢!

只有去年沾上一點邊

好玩!

 
At 2009年7月20日 下午1:24 Unknown said...

http://zh.wikipedia.org/wiki/戴尼提

賀伯特的戴尼提一書,引來了從科學和醫學界之中,反對者不滿的評語。 美國心理學協會在1950年通過一項決議,呼籲:「請注意事實上,這些主張沒有以觀察為依據的證據所支持,不能建立科學化的概括理論。」[6][7] 隨後,有些人對戴尼提無法任同。部份反對的科學家認為戴尼提是個偽科學。[8][9]

約翰·李教授在1970年評價戴尼提:

賀伯特的生理和心理理論,是缺乏客觀實驗性的證實。迄今為止,還沒有正規的科學機構,承認他的理論是正確的,例如產前知覺和印痕、細胞記憶、戴尼提遐想、山達基教聽析程序的成效。對於無意識期間所記錄的意象,現有的知識與賀伯特的理論有所矛盾。[10]

– 約翰·李教授

哲學教授羅伯特·卡羅爾認為,戴尼提缺乏以觀察、實踐為依據的證據:

賀伯特宣稱什麼的精神科學,缺乏了作為一門科學的一個關鍵因素:以實踐性的方法來檢驗某主張。賀伯特所謂的科學,其關鍵要素,似乎不能測試,但他一再聲稱,他從許多實驗中,確立了科學事實和數據。現在甚至不能清楚這些「數據」是什麼的樣子。他的大部分數據,形式上是軼事和猜測......這種猜測用於小說是適當的,而不適宜用於科學。[11]

– 哲學教授 羅伯特·卡羅爾

薩姆納·戴維斯有同樣的意見:

戴尼提只不過是一個例子,試圖以偽科學來使自己正統化......如果賀伯特確實曾經是一個科學家,他應已經知道,真相不是建立在公理上的,事實是不能建立在一些先驗 (a-priori) 的知識。一門真正的科學是建立在假設上,而假設則憑藉觀察到的現象所達成。科學知識,是從觀察和測試中獲得,而不是先相信了一些潛意識的規定,一些如賀伯特希望我們所相信的規定。[12]

– 薩姆納·戴維斯

 
At 2009年7月20日 下午1:45 李志強 said...

Dear 仙奴,

謝謝你的分享哦。我無意進入論戰,不過無法透過實踐證明的教義,我會看成一種行銷手法並避而遠之。

如果不是透過好書交換的因緣,我大概不會看到這些有趣的東西。如是而已。

不過在你的網誌上看到我熟悉的名字,我覺得很有趣。^_^

謝謝你。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