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的對話

上週末在戲劇教育論壇和十幾位從事戲劇教育的夥伴們分享了動態反思(Active review,也許更適合翻成行動回顧)和經驗引導的概念,希望大家能夠在戲劇教學的實踐裡,有不同的工具可以靈活運用。在過程中,我也特別分享了在品格教育的課程裡,自己如何運用4F的概念來回應孩子。

課程結束之後,我反思這幾年從事多福領導者訓練的經驗,發現自己其實運用了許多不同的技巧,而這些技巧或許也有助於從事品格教育的朋友們,在陪伴孩子或是和孩子對話時可以更有效率地和孩子們溝通,因此稍加整理,分享給大家參考。

一、尋找正向價值

在波諾的CoRT®思考課程中,第一階段的第一個工具就是PMI。所謂的PMI,即是指喜歡或正面(Plus)、討厭或負面(Minus)和有趣(Interesting)共三個方向的思考模式。這樣的練習對於尋找正向意義和有趣的創意點而言,十分有用。

當我們遇到那些經常被貼負面標籤或是自信心較弱的孩子時,會發現他們很習慣這種模式,以致於經常在被責備或是面對挫折時,會自動為自己貼上負面標籤,以保護自己。如果他們太過善於或是習慣發現自己的不足(Minus),很有可能會阻礙他們發現自己的美好(Plus)和可以發展的空間(Interesting)的可能性。因此,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帶領他們看見自己的美好和可能,鼓勵他們經常運用自己的優點,然後經過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成功經驗,累積成為他們的自信。

為此,我們需要先鍛鍊自己發現美好或是正向事物的能力。另外,讚美與肯定式探詢也是很重要的工具。

二、引導方法

運用引導方法,可以協助孩子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之上,同時更有效的表達。

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是不懂,只是從來沒有想過,也缺少練習和實踐的機會。與其直接告訴他答案,或是為他下註腳,不若問他一個適當的問題,讓他能夠看見自己的模樣。

當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時,我會運用4F模式來加深經驗對孩子的意義。在孩子們說明發生的事情(Fact)之後,我會詢問孩子的感覺(Feeling),然後,再詢問是否有新的發現(Finding)。如果時機允許,再追問未來的實踐(Future)。

雖然那些臨時編織出來的謊言很容易一眼就看穿,但是我很少質疑孩子們是否所言即所行。在舞台上說謊比在舞台下說謊面臨更大的壓力,如果我們把那些「良善的行為」「當真」,那麼孩子們未來「當真」的可能性就會增高。我會把這些當成是孩子們對自己的期望而非謊言,與其戳破,不如順水推舟地鼓勵他持續實踐。

學習引導時,我們會說:引導當下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引導事情往我們想要的方向發生。然而在進行教育時,我們無法忽略我們的立場和教育的目標,也因此當我們在運用這些引導技巧時,我們並不是局外人,而是共同學習和共同成就者。

三、非暴力溝通

有時,我們需要和孩子溝通他的行為。有時,我們也需要讓其他的孩子知道,我們會一直陪伴著他們,但不會姑息或是放縱。有時,孩子們為了保護自己,會把自己「關起來」。為了引導孩子明白正確的方向,在引導他發現之外,我們還需要給予溫柔的指導。這時,非暴力溝通模式就是很好的方法。

非暴力溝通分成聆聽和表達兩個部份。基本上的表達模式是先說明我觀察到的現象(中性描述)和帶給我的感受,然後提出自己的價值觀和期望,請求對方答應。

四、用適合他們的方式陪伴他們,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安置自己

所謂的陪伴,首要之務就是自己真實地在那兒。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理解並非我們想要陪伴他就算是陪伴--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跟隨」他們罷了。陪伴常常關乎彼此,我們需要改變自己成為能夠陪伴他們的狀態,同時,我們也無需因為他們而把自己變成應聲蟲或是討好蟲。

一旦我們能夠找到安置自己的方法,就比較容易和同學們相處。真誠永遠是首要之務。

如果說這幾年來與孩子對話的經驗自己有什麼特別的值得學習的地方,那也許就是:不是我面對你、你面對我,而是我們一起面對故事中的你和我,並從中找到正向的意義與價值。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