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師

一個理解緣起的人,就會明白我們無法教導別人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提供一個可能性,然後由那個人決定並採取行動改變。

年輕時曾悄悄立下誓言:不為人師。不為人師之意,不在於不當老師,而是指不收徒弟。現今,常常有機會上課演講帶活動,雖然我很習慣當老師,但是自己明白,我並不能透過我的教導改變別人。能夠改變的,是當事人的決定和行動,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建構一個好的環境,提供我所知道的,以我的願景、熱情和行動為例,提供大家不同的可能性。

知道愈多,就會知道自己不知道愈多。

最近朋友轉貼了奧修的《密宗譚崔的精神與性》的附錄,一篇名曰〈心靈治療和治療師〉的文章。有幾段文字觸動了我的思緒。

「首先,不要以幫助別人來思考,因為那會使你想成你是一個救世主,或是一個師父,如此一來,自我就從後門再度進入了,你就變得比較重要,你變成了團體的中心,每一個人都尊敬你。」

「但是你要記住:你一扮演一個幫助者的角色,那個被幫助者就永遠不會原諒你,因為你傷到他的自尊,傷到他的自我,然而那並不是你的意圖……你的意圖只是要膨脹你自己的自我,但是唯有當你傷到別人的自我,你的意圖才能夠達成,你無法只是膨脹你的自我而不傷到別人,你那較大的自我需要更多的空間,因此別人就必須收縮他們的空間和他們的人格來跟你相處。」

「如果你很真誠、很真實、很誠實、很實在,你將永遠不會陷入變成一個師父或是一個救世主的陷阱——那個陷阱很容易就會掉進去。你一變成師父或是救世主的那個片刻……事實上你不是——你就無法幫助那些人,你就變成只是在剝削那些人——透過他們的弱點和問題來剝削他們。」

一個醫生,一個老師或是一個治療師,擁有技術專業,卻未必能帶給病人、學生或是個案改變。有時,當我們想要改變他人時,是從專業的框架中去跑流程,是從我們的信仰和知識中去尋找答案,就像是從小到大的考試一樣,在我們的面前不是一個和我們同等的存在,而是一個我們的專業可以解決的「問題」。

更甚者,我們會認為我們比受教者、受醫治者更有能力(至少在專業上如此)。也因此我們會展現出一種傲慢,並要站在我們面前的人聽從我們的指揮:他們是問題,而我們解決問題。

人和人相遇,是一種緣。萬事萬物的生滅,是一種緣。善緣是緣,惡緣是緣,無緣也是一種緣。這緣可因為我們的共同參與而更好,也可能因為我們的共同參與而更糟。然而,並沒有一定的公式,或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法則,讓我們能夠面對所有的因緣。

當我們起心動念時,第一個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想要改變世界時,第一個需要改變的也是我們自己。我們需要來在當下,並在自己的因緣裡產生改變,然後等待因緣成熟時,我們環境的因緣就會產生改變。

所有的教導或是療癒都是一種相互學習和相互改變的過程,一旦明瞭這個互動關係,每一次的相遇,就是一次結緣的時刻。我們改變自己,然後因著我們的改變,我們的學生、患者或是個案才有機會改變。至於他是朝著「我們渴望的方向」抑或是「他所渴望的方向」改變,需要由他來選擇。

在我們面前的不是待我們解決的問題,而是提供我們成長和結緣的機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