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旭光五週的課程,是一次滿滿的豐收。這次的課程中,我們同時針對學員、學長和老師進行許多學習和挑戰。正因為許許多多朋友的共同支持,才讓這次的課程能夠圓滿順利。結業式時,許多家長前來觀禮,學員們一一上台分享,縱使拿著稿單的手不停地擅抖,卻仍能定下心來把想說的話講完。我為同學感到驕傲,他們真的很棒。從他們的努力中,我看到他們未來展翅高飛的模樣。

馬克吐溫有句話說得好:「習慣是不能從樓上窗戶丟出去的。它們必須搬下樓梯,一次一階。」人們習慣的養成過程,需要經歷一個改變的歷程,無論是舊習慣或是新習慣都是如此。也因此,如何安全且漸進地讓改變發生,經常是團隊帶領人或是領導者需要思考的事情。

唯有站上舞台,才知道想要扮演好演員的角色有其困難。我們應該放入多少空間和多少壓力,我們應該如何拿捏時間與成效之間的平衡,在在考驗著執行團隊的彈性與學習能力。當課程結束時,因為行程之故,似乎有些儀式並沒有圓滿,可是我相信這或許又是另一次結緣的開端。取捨永遠發生在當下,卻將帶我們在生命之旅中經歷不同的風光。

我常常認為自己受到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影響。這是事實,但是更準確一點的說法應該是我個人已經養成了某種習慣,而這種習慣的養成過程中,一人一故事劇場的訓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在乎真誠更多於技巧,在乎目的更甚於過程。在言談的過程中,我扮演陪伴者的時間更多於教導者。正因為漸漸與生命的底層相遇,我愈來愈安住在自己的信念裡,也愈來愈不想強求他人改變。我深深相信,雖然不刻意要求,卻有助於我們共同創造一個新的自己

有時我們常常會懷疑,究竟是我們給得多,還是收穫得多;究竟是我們服務他人,還是獲得他人的服務。事實上,我們正在共同創造。就像是鹽加入水中變成鹽水一樣,此時水有新的特質,鹽也有新的可能性。有朝一日因緣結束,鹽再成鹽而水還是水,但成為鹽水的短暫際遇仍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當我們相遇,彼此分享了真誠的自己,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在生命更深的地方共同創造出一次又一次的美好經歷。當天空被烏雲遮敝,我們會憶起共乘一把傘的故事;當陽光升起,我們會想起攜手奔跑的過去。生命的本然有其困境,但詮釋權仍然屬於自己--要不,這世間這麼多的苦與樂從何而來?

身為多福領導者訓練的老師,我明白每一次參與都是一次實踐多福精神的機會,也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過去這些年,我試著用自己的步伐為這個課程帶來一些新的可能性。「說」有時是沒有用的,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對抗的情緒之中。唯有一次又一次親身的實踐、觀摩和學習,透過反思與精進,才能創造出新的未來。

把多福領導者訓練運用在品格教育中,我確實有自己獨特的想像。這些想像也許和其他的主事者有所不同,但是我並沒有放棄共同創造的機會。在每一次的溝通、檢討和反省會中,我常常思索著運用多福領導者訓練在品格教育上的價值和可能性。目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時間永遠都是不可逃避的限制,如何安排課程的步調,讓一切變得更容易發生,同時又要顧及課程的品質與複製的可能性。

也許對我來說,適合不適合經常比好不好更為重要。面對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和小學生,我們應該用同樣的標準和媒介嗎?如果我們的心中永遠只有想要教的而非學員想學的,如果我們所在意的是自己教學的經驗而非學員學習的經驗,那麼這樣的學習恐怕只能對於少部份準備好的人有較好的功用。

中國人常用竹子來比喻君子的美德。當竹子漸漸向上成長而愈來愈高時,同時也會漸漸地低下頭來。在《看不見的大猩猩》一書中,作者提到了自信錯覺的兩個面向:第一、人們過高地評估自己的水平,尤其是在與他人進行比較時更會如此;第二、人們通常把自信心和能力聯係在一起,高度的自信是能力強的重要表現。但事實上,自信與能力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當人們發現愈低能愈無知的同時,也會發現當人們的自信水準和能力水準愈接近時,人們會愈謙卑。因為當我們真的知道的愈多,就會知道我們不知道的更多--也許這正是許多知名的科學家最終臣服於上帝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自信來自於對能力準確的評估。《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換句話說,能夠瞭解他人的人是聰明人,能夠瞭解自己的人是明白人。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以《老子》之言為訓,當我們為學員建立自信時,我們需要建立在學員真實的能力之上。我們不但要有能力了解他們真實的優點(知人者智),還要能夠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優點(使之有自知之明)。我們邀請他們鼓勵那些真正感動他人的人,藉以告之他們是有力量的(使之明白勝人者有力),同時我們邀請他們一次又一次挑戰比過去的自己更好一些(自勝者強)。這是我們需要努力學習和實踐的功課。

認為自己啥事都能幹是愚蠢的。這些年來我常看到許多能力與自信水準不一致的朋友,卻也看到了許多非常謙遜的專家和長者。我遇過許多因為沒有發現自己的優點而沮喪的人,也遇過不少因為沒有發現自己的缺點而驕傲自大的人。過去會強調挫折讓人更成長,現在卻強調鼓勵才能使人有動機。一旦我們忽略了成就的因緣並非只有挫折與鼓勵,我們就能有更寬廣的視野看見更多的可能性--然後選取適當的途徑,帶領彼此成長。

品格這回事,常常在逆境中更顯出其價值。每一次的課程,對於學員、學長和講師而言,都是一次挑戰、學習和體驗。當我們真正的踏上旅途,才會明白箇中風光。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