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宮城三一一大地震發生之後,接連聽到了許多朋友反思著「人定勝天」的必然性。有點訝異,因為大家都過度自信以致於誤以為「人一定能夠戰勝自然」。我很不喜歡「大自然的反撲」這句話,因為大自然就是大自然,「所謂的反撲」根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只是人們視而不見或是刻意忽略,以為自己可以予取予求。同理,我也很不喜歡現有對「人定勝天」的解釋,人們只是被過剩的自我意識所綁縛罷了。

傳統的中國思想,強調知天命,追求天人合一,以及「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許多的思想中,對於「天」都抱持著尊敬的心情,並以順天應人的方式,期許能夠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在比較古典的用法上,「人定勝天」並非是指「人一定能夠戰勝自然」,更妥切一些的解釋,我覺得會是「人們如果能夠團結合作、共同努力或是安定下來,才能克服命運或是大自然所帶來的挑戰」。看到了日本人民這次因應災難所做的努力,不正證明了雖然有天地帶來的困境,只要我們一起努力,總有克服的希望嗎?

以下我們來一起看看不同的古籍中,曾引述到類似話語的情境:

《逸周書.卷三.文傳解》中提到「人強勝天」。由文義可知,兵強勝人,人強勝天,其前題在於先順應天時,不殺幼小動物,不砍尚未成長的大樹,並且生十取一,才能夠積累。累積才能夠強盛,並且克服天時的變化。如果不是如此,就會物頓空,然後亡國。

《開望》曰:「土廣無守可襲伐;土狹無食可圍竭。二禍之來不稱之災。天有四殃,水、旱、饑、荒,其至無時,非務積聚,何以備之?」《夏箴》曰:「小人無兼年之食,遇天饑,妻子非其有也;大夫無兼年之食,遇天饑,臣妾輿馬非其有也。」戒之哉!弗思弗行,至無日矣。不明開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人各修其學而尊其名,聖人制之,故諸橫生盡以養從(生),從生盡以養一丈夫。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有五年之積者霸,無一年之積者亡。生十殺一者,物十重;生一殺十者,物頓空。十重者王,頓空者亡。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能制其有者,則能制人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則人制之。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一曰「神明」,出二曰「分光」,出三曰「無適異」,出四曰「無適與」,「無適與」者亡。

宋.劉過〈襄陽歌〉(據《龍洲集.卷一》引)中提到「人定兮勝天」。詞義尚不清楚,但是可知道的是人定是一組詞,可能意指人之安定。

十年著腳走四方,胡不歸來兮襄陽。襄陽真是用武國,上下吳蜀天中央。銅鞮坊裡弓作市,八邑田熟麥當糧。一條路入秦隴去,落日彷彿見太行。土風沉渾士奇傑,烏烏酒後歌聲發。歌曰:「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買劍傾家貲,市馬托生死。科舉非不好,行都兮萬里。」人言邊人盡麤材,臥龍高臥不肯來。杜甫詩成米芾寫,二三子亦英雄哉!

歷史通俗演義中,宋史篇中有提到「人定亦能勝天」,勝天是指「克服天命」:

第十八回:
耶律休哥,為契丹良將,亦未嘗無失策之時。代州被賺於張齊賢,徐河見敗於尹繼倫,是休哥非真無敵者,誤在防邊諸將,多半如賀令圖,無功而思爭功,不才而誇有才,死在目前,尚不及覺,乃為休哥所屠害耳。或謂以宋朝全盛之時,終不能下燕、薊,意者由天命使然,非人力所可及。不知天定勝人,人定亦能勝天,況君相有造命之權,顧乃任將非人,竟令山前後十六州,久淪左袵耶?人謀不臧,諉之於天,天何言哉?豈為人任咎乎?

第七十回:
愈答道:「我國非不願與貴國議和,但貴國逼我太甚,奪我兩河、三鎮,羈我二帝,尚欲逞兵江、淮,冊立叛逆,試問如何和得?自來國家存亡,半由天命,半由人事,人定亦能勝天,姑與貴國再決勝負,請看我朝,果毫無能為否?」理直氣壯。兀朮幾無詞可答,但說道:「要戰就戰,難道我朝怕汝不成?」言畢遣還王愈等,世忠得愈歸報,正擬調兵遣將,隔宿出發。到了翌晨,由偵卒來報,金兵已經夜遁,偽齊兵亦逃去了。

另外,《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中提到的天也是指命運:「又有犯着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為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

《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和申包胥的故事,說到了「人觽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觽即是觿,有鬥爭之意。

始伍員與申包胥爲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觽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注)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爲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許。包胥立于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六月,敗吳兵於稷。會吳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闔廬弟夫概乃亡歸,自立爲王。闔廬聞之,乃釋楚而歸,擊其弟夫概。夫概敗走,遂奔楚。楚昭王見吳有內亂,乃複入郢。封夫概於堂溪,爲堂溪氏。楚複與吳戰,敗吳,吳王乃歸。
(注)正義申包胥言聞人觽者雖一時兇暴勝天,及天降其凶,亦破於強暴之人。

蘇軾的《三槐堂銘並敘》中提到申包胥這段話:「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此處將「天定」分成「天未定」和「天已定」兩者,意思是指天命或是天地運行的道理。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蹠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所傳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另外查了幾段列在後面,供大家參考:

《四部叢刊.居易堂集》卷十二
周氏全孝傳 語云:「人定勝天!」精誠之極,金石爲開,况於人乎?故吾之立行,徒能盡之於我者,君子以爲而未全也。茍得之於人,而天亦隨之得全,全昌斯無憾乎。嗚呼!難矣!爲作周氏全孝。(《四部叢刊.三編集部》頁49~50)
案:我的斷句怪怪的。

《四部叢刊.敬業堂詩集》卷四十八
太陽萬里九天遠,狂風吹倒百鍊剛。古來天定能勝人,人定亦能勝彼蒼。吁嗟乎!人定勝天可奈何,尸位不去慚顔多。詩家若有斡旋手,請君更作囘天歌。(《四部叢刊.初編集部》頁6)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