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一場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出之後,我們會進行反思以便深化學習,並調整未來的行動。然而反思的過程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經歷了一場很挑戰的演出之後,參與者可能會陷入沮喪之中,甚至因而造成彼此的不滿而引發衝突,如何兼顧我們對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信仰、照顧每一位參與者真實的感受,同時處理「事情」以便日後進步,是團隊領導者常常需要面臨的課題。

反思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能夠有效的討論,需要更多的準備。還記得在八八水災之後的展翼天使計畫裡,我們特別向所有參與聯演的團隊介紹了「行動後反思(AAR)」這項反思技術,目的即是為了推薦一個結構性的反思方法,協助各團隊縮短行動和學習之間的距離。

行動後反思,適合在行動之後立刻執行。和檢討會不同,其目標並非找出角色和責任的關係,也並非是對全盤做一個檢討,而是透過行動中所有的經驗來學習,以便接下來的任務能夠做得更好。一般的行動後反思包括以下六個步驟:

一、確認行動的意圖。

行動主要的目的和目標為何?評估指標為何?

二、發生了什麼?

專注在發生的事件本身,何時、何地、發生了什麼事。重點是真實發生的事件,而非評價或是判斷。可以依照時間序來回顧,或是找出關鍵的事件並排序重要性。

三、反思學習。

反思從中間得到的學習,或是給予有相同行動的人適當的建議。

四、下一步:轉化學習為行動。

可分短中長期做行動計劃,需要連結什麼樣的資源,如何落實等等。

五、採取行動。

分工並列出行程表,透過行動把學習的知識轉化成為團隊的能力。

六、分享。

有誰還需要知道這些事?

在這個架構之下,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引導方式來協助團隊成員做反思。反思的結果,我們可能會找出新的行動方向,強化或是刪減原有的行動,改變或調整行動的目標,或是停整這項行動。

對一人一故事劇場而言,所謂的行動,並非僅限「演出」本身,還包括演出前的準備與相關的調配。經常,我們會習於聚焦於舞台上發生的事情來探討,運用故事線等記錄來協助我們反思並思考更多可能性,然而事實上影響演出行動還包括眾多的要素。一次完整的行動後反思,能夠協助我們看見更多學習或改變的可能性。

運用更活潑多元的方式來反思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裡,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協助反思的進行。以下簡單介紹一些反思的方法:

一、三張椅子

在空間中放上三張椅子,一張代表做的好的;一張代表做得不好的,一張代表想要挑戰或是改變的。團隊成員自由上去,坐在任何一張想做的椅子上,代表自己說話。

二、畫(排)出心情曲線

每個人在同一張海報紙上畫出從演出之前到之後的心情,並標註重要的事件(運用便利貼或是直接畫上去)。再進行引導和反思。

三、分成幾個項目探討

分成幾個項目探討,例如由各個角色分享,由不同的流程(如開場結尾和故事線)來探討等等。不同角色的分享,可先分組寫下各角色在過程中好的和不好的和疑惑的部份(我常用綠燈、紅燈和黃燈來代表三者),再輪動以便每個人都可以參與不同角色的反思。

四、故事線

運用布或是物件,在地板上依序排出故事,探討故事線的推進和故事核心的掌握。

五、心情圖卡

運用心情圖卡來做為促動反思的媒介。不過圖卡不是重點,提問才是。

六、看影片

最困難也許也是最痛苦的做法就是把演出的影片播放大家一一檢討。

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反思,能夠活化參與者的參與感和產生不同洞見的可能。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反思活動運用了太多腦袋和太多討論,不過如果平常比較偏重感性的練習,偶爾調動一下理性平衡一下,也是件很棒的事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