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

之前一位朋友知道我要去上關於品格教育的課程,於是笑著問我,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去教品格教育呢?對這位朋友來說,品格教育應該是老夫子在教導的課程。如果這個邏輯是正確的,品格是屬於上了年紀的人才能教導的課題,那麼許多年輕的學校老師將因為沒有辦法教授學生而可能讓品格的狀況每下愈況。

為什麼品格教育只能是有年紀的人才能教導呢?我猜想這可能隱藏著很多原因,一是資歷和經歷的關係,二是年長者足以服眾,三則是年長者所背負的「框架」,以及更多更多。我沒有更進一步地詢問這位朋友的觀點,不過我覺得品格的本身即是一種修練,重點不在於順境中的選擇,而在於逆境中的選擇。也因此關於品格教育,並非只有年長者才有資格談論。

最近遇到了另一位朋友,覺得品格教育聽起來很八股,好像是教條式的規範,就像是過去我們所學的公民與道德一樣。和他分享了我們的做法之後,忽然覺得很累。品格教育聽起來也許真的很八股、很刻板、很教條,但卻不會因為時代的發展而過期,反而更為重要。

如果我們因為過去對於「公民與道德」此類教忠教孝的科目的影響而把道德、品格當成過期的主題,就可能為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建立錯誤的認知。就像是如果人們常常把「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幹」奉為圭臬,會發生這次塑化劑的風暴,就完全不是意外。

在目前的生產模式下,我們需要仰賴供應商供應我們所需,然而我們卻無法一一檢驗供應商所供應的服務或是產品,是否真的符合標準。我們之所以願意接受或是選擇某些供應商,除了經濟效益上的考量之外,還包括了對標準的信任和對人的信任。然而我們萬萬想不到,有人會以塑化劑添加在食品之中,並且造成了廣泛且重大的傷害。

這次塑化劑的風暴影響層面非常的巨大,除了食品衛生的課題之外,對於人際之間的信任也造成了巨大的危機。更甚者,許多父母會因為疼愛小孩反而傷害到孩子(因購買含有塑化劑的食品、保健品和用品)而自責。另一方面,吃下肚子裡累積在身體中的塑化劑所造成的實質傷害,將無法彌補。

身為佛弟子,我明白「戒」是一種保護,其本質即是「不傷害」。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戒是一種自我設限,是一種不自由,是一種思想和行為的箝制,然而事實上正因為我們需要在社會中生活,因此我們更需要持戒以確保彼此能和平相處。至於為何有人能夠自稱「虔心向佛30年」卻能做出傷害他人的事,顯然在他的眼裡視戒律為無物,虔心二字似嫌狂妄了點。

說實話,在品格教育這個領域裡,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如果有機會能夠多宣揚一些善的理念,能夠讓學員有更多一點的自信,能夠讓學員在做選擇的時候能夠思考到這樣的選擇可能不一定是好的,其實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對我來說,就算是八股了一點,也值得嘗試。

以下是維基百科對於品格教育的定義(http://zh.wikipedia.org/wiki/品格教育),提供大家參考。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又稱為品德教育,是一個概括詞,一般用來描述對孩子未來在個人和社會生存有幫助的的教學。為培養良好的品性,而加以教育的訓練。內容包括智慧的啟發、良好習慣的養成等。屬於這個主題的概念包括社會和情感學會,道德認知發展,生活技能教育,衛生教育;暴力預防,批判性思考,道德推理和衝突解決方案和斡旋。這個教育的形式介入教孩子和青少年價值包括誠實、管理工作、仁慈、寬厚、勇氣、自由、正義、平等和尊敬。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