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苑科大分享活動設計課程,是一次意外之旅。結這個緣份,主要是在去年到紫雲寺幫忙暑假營隊輔導員做團隊動力的培訓,因此有老師推薦可以找我去分享。一開始接到邀請時我很驚訝,考量路途遙遠(所費不貲),加上還有許多很棒的老師,所以建議他們可以找其他的老師來上課。不過感於邀請者花了許久的時間不斷地連繫才找到我的連絡方式,於是我就答應了這門差事。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思考如何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內,把活動設計的某些重點濃縮起來和同學分享。我發現有些人對於活動的認識僅限於團康活動,而對團康活動的認知則聚焦在活動帶領上。這其實並無不妥,但卻可能因此失去了某些可能性。舉例而言,如果在營隊的過程中,簡單地導入一個「問卷調查」的任務(即強制要求每個人依照手上的問卷去找其他十個人訪談,以便做結果統計),就可以促進大家在行進間或是團隊生活裡去和其他不認識的人交流。而且這樣的結果可以更進一步地去發展成某些成果,諸如書面的報告(如社區海報)或是成為一場演出。

說實話,這些年來已經很少帶領「團康活動」了--雖然常常在帶領大團體的戲劇活動時,會自動變身成為大型團康活動,但是我還是會努力把重點拉回到想要引導和討論的方向。考量自己的學習歷程,加上曾遇到不少前輩,因此我問我自己,如果在二十年前,有機會能夠聆聽關於活動設計的課程,我會希望自己能夠聽到什麼呢?於是,我決定多一點從參與者的角色來分享活動設計的可能性。

初學活動時,我們常常會想要學習很多不同的活動,並且在帶領活動時,會期待活動能夠按照我們所預期的狀況進行,就如同我們看到或是實際參與過的成功經驗一般。這種期待並沒有錯,我們總希望能夠帶給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參與者一個愉悅而美好的經驗,然而事實上卻常常無法如法炮製。之所以有這樣的差別,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只看到了「活動」,只記得自己經歷「活動」時的經驗,而沒有看到參與者所在的狀況、帶領者細微而純熟的技術以及場域中許許多的助緣。

我曾經在一次帶領團隊活動的過程中,因為太High結果造成一位學員身體不適。由於當時在地下室,而且空調狀況很不理想,七十幾個人一起做激烈的活動,在興奮中很容易忽略了輕微的身體不適,身為帶領者也因為活動依照自己的構想非常順利的進行而有所疏忽。幸好當時沒有造成大礙,這位學員在休息之後也回到團體中繼續參與活動,但是多多少少已經影響到了參與者學習的權益。

當時一位朋友提醒我沒有留意到「氧氣濃度」這件事,讓我非常震驚。什麼時候你會在帶領平面活動時,考量「氧氣濃度」呢?如果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挫折(縱使整體而言這場活動還算成功),我可能還是會持續地犯同樣的錯誤。當然,這位學員可能原本身體就需要更多的調養,不過如果當時我能夠更好的掌握活動之間的「呼吸」,也許就能更順利地達成使命。

從活動參與者變身成為活動帶領者,首要之務就是認清活動是為參與者服務,而不是參與者為活動服務。我承認有些活動的確只要去做,就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穫,但是如果只是想要把活動跑完,很容易為彼此帶來挫折。在這種狀況之下,好的帶領者能夠掌握改變的兩種力量:陰與陽。陽是向上提升的力量,是激勵的力量;陰是向下沉澱的力量,是舒解的力量。對抗是陽,接納是陰;用更大的能量去面對是陽,用更低的姿態去承接是陰。

無論是團體、個人或是團體的歷程(如創意發想),都有某種內在的能量起伏,因此帶領者需要感知能量的狀況,採取必要的行動(陰與陽)。當能量太低時,能夠往上提,當能量太高時,能夠向下降。隨順此歷程的調整方法,也就是所謂相生的路徑,反之,則是相剋的方法。了解了團隊的狀態,就能進一步思考可以選擇的活動。

為了能夠隨機應用,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活動進行解剖。例如,活動的目的為何?參與者的狀況是否有所限制?活動所需的場地、時間和道具為何?是否有前行或是後續活動?能不能轉化成為一個作品或是演出呈現?

當對活動的結構與帶領的方法有所理解後,就可以試著改編或是調整活動。所有的改變,應該儘可能滿足活動的目的和參與者的需求,而不是優先考量設計者的需求。此處所謂的參與者需求並不單是指參與者個人心中或是意志上的需求,更包括改變所需要準備的事項。有時活動的目的和參與者的需求之間產生衝突,此刻帶領者需要思考如何連結兩者,並充份地運用各種影響力。

每一個人帶領活動,都有其潛在的哲學。這也是活動帶領人必須一次又一次自我檢視的部份。出於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系統,就會引導出不同的風格。最終,要成為好的演員,得先成為好的觀眾。同理,想要當一個好的帶領者,就要先成為一個好的被帶領者。當夥伴在舞台上演出或是帶領時,自己也需要努力地配合,協助參與者投入。

活動的帶領和設計是不斷地學習和練功的過程,累積了經驗值,再加上四處尋師訪道,想必就能慢慢「升級」。因此在帶領活動時,要有意識地給予自己挑戰,並常常反思,讓好的能更好,不好之處也能慢慢改善。最後的叮嚀,舞台上不要耍寶,除非你能夠耍得上檯面,太過於刻意,除了失去真誠,也會失去人們對我們的信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