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設計》一書中(p94),引用了十八世紀學者弗里德里希.馬爾伯格 (Friederich Marpurg, 1718-1795)的研究,提出了情緒狀態的聲學表達方式。不過作者指出這個對照表中的用語可能帶有某些社會偏見或是陳腔濫調,但是仍然可以從中提煉出 普遍性的規律和情緒表達的本質。以下的表單是我從書上摘錄下來並把相關的情緒排列後的結果: 〈情緒狀態的聲學表達〉情緒 表達 快樂 快節奏的;活潑的、喜洋洋的旋律;溫暖的音調色彩;更協調的和聲 滿足 比高興更加穩定和安靜的旋律 大笑 延長的、疲倦的樂音 希望 得意的、歡躍的旋律 大膽 挑釁的、奔騰的旋律 恐懼 向下翻滾的進行,主要在較低的音域 浮躁 害怕和希望的交替表現 急躁 快速的變化,討厭的變調 膽怯 類似於害怕;但常常被急躁的表現所強化 謹慎 搖擺的、猶豫的旋律;間斷的、快速停止 單純 田園風格 同情 溫和的、流暢的、哀傷的旋律;舒緩的樂章;低音部的重複音型 愛情 協調的和音;主要樂章上溫和的、討人喜歡的旋律 羨慕 牢騷的、惱人的樂音 嫉妒 由溫和的、搖擺的音調引入,然後出現強烈的、斥責的樂音;最後是運動樂章;尖聲的不和諧音 憤怒 與連續音符結合的憎恨的表現;低音部繁的快速變化;急劇的、強烈的樂章;尖聲的不和諧音 憎恨 粗暴的和聲和旋律 後悔 悲痛的元素,除了使用過的狂暴的、哀傷的旋律之外 悲哀 緩慢的、無精打采的旋律;嘆息;意調細膩的、簡短的關愛;主導的不和諧的和聲
從 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類似情緒的細微差異,這種差異與其使用各種術語來詮釋,不若自己拿器樂器來試一試便會有所感覺。正如同演員的肢體和情緒表達能力, 需要符合各種強度和狀況一樣,樂師使用樂器也應該能夠表達不同種類和強度的情緒,更甚者還需要能夠塑造一個情境氛圍,讓演員得以即興發揮。
看了這張表單,不知大家是否覺得樂師似乎非得受過良好的音樂訓練,不然沒有辦法有效掌握各種情緒的表達呢?其實當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樂師並沒有這麼困難,以下簡單介紹我自己使用的方法,提供和我一樣不熟悉樂器的人參考。
首 先,試著多唱一些充滿各種情感的歌曲,並從中找到歌曲主要表達的意境;然後就可以用主要旋律或是副歌,來當做情緒表達的工具。由此入手,其好處是比較簡 單,而且自己的聲音是我們最熟悉的樂器--想想,我們控制什麼樂器的能力超過我們控制自己聲音的能力呢?當然,這麼做也有缺點,那就是歌曲(歌詞)常常反 應某個時代某個族群的狀況,有時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因素並不能全然套用在說故事人的情境之中。另一個困難則是:開口唱歌有時比敲打樂器難上百倍--這不但需 要練習,記憶力要好,同時還得要有足夠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