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故事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在《聲音設計》(p146)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表單,描述音樂和故事之間的關係:

音樂故事
旋律人物
和聲布景設計
不諧和音衝突
節奏速度
樂句鏡頭/場景/段落
樂譜/作曲家劇本/編劇
演奏家演員
指揮家導演

如何運用音樂來表現不同的人物,Prokofiev的《彼得與狼》或許是個很好的例子。一般而言,利用旋律來呈現人物,可透過樂器、曲調、音域範圍(代表能力)和音色(代表情緒等級)來呈現。

和聲結構可以呈現音樂的情緒和空間背景,相對地不諧和音可以呈現故事中的衝突場景。透過莭奏來感知時間,尤其是劇場上的演出,常常是比較主觀的感覺,同時涉及事件發生的頻率和信息的量。

對於即興演出而言,取代劇本的是某種程度的儀式。即興劇中的樂師比一人一故事劇場中的樂師擁有更大的自由度,隨時可以切入,但是依然有一套隱藏的規則(例如曲風或是調式)協助樂師和演員互動。

回到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樂師透過極單的樂器來呈現各種氛圍、場景和情緒,對應不同的故事以及演出形式,似乎也可以利用這種音樂-故事的對應關係,來強化想要呈現的重點。例如,流動塑像中強調音色,一對對中強調不諧和音,故事中運用樂句(如主旋律)等等。在早期我所學習的三句話形式中,Veronica曾建議一句話用一種樂器,或許正可以顯示出形式和音樂之間存在著某種獨特的關聯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