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師--過場

在Playback中,音樂的即興表演是很原始的、很有趣的。

在大多數的形式中,音樂負責切割不同的「幕」或是「畫格」,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則是成為演員的一份子,以具有穿透力的聲音參與演出。

雖然樂師坐在旁邊,但樂師一直和演員伙伴站在一起,一同詮釋故事。為了使觀眾的目光聚焦在舞台上,樂師不宜過度的「舞」弄樂器,也不適合從頭到尾像交響樂團一樣演奏。

適當的協助舞台上的演員,也是身為團體伙伴的一員,非常重要的任務。

在協助演員的過程中,過場(或是切換畫格)是樂師很重要的工作之一。一般較短的形式,樂師有固定參考的依循,但對於一些較長的形式,如大合唱,角色扮演等等,樂師並沒有公式可以參考,但是這類的形式,音樂反而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樂師可以主動協助演員中止太過冗長的橋段,或是拉長時間讓演員能夠有充份的準備。樂師如同台上的演員一般,需要不斷的和演員互動,不斷的給予和接受訊息。這部份個人覺得樂師的角色可以參考廣播劇的運用方法。

廣播劇因為沒有畫面,所以聲音表達變成了重點,而聲音表達必需直接、簡單、易懂,並有好的安排(如適當的間隔讓聲音容易被區別)。廣播劇透音樂、音效和對白來換幕的手法,也很值得參考。

曾經有一次演出時擔任樂師,在一個故事劇情中,發現一個橋段被拉的太長,於是我就用較獨特的樂器來介入,並且為下一個橋段起頭:開始唱生日快樂歌。

伙伴們在舞台上也領略了我的給予,在生日快樂歌(可預期的時間長度)內重新佈置舞台,並順利的接上下一個橋段。

記得這個例子的原因,是因為演出的過程中,樂師在必要的時候,要有勇氣跳出來接手演出,讓伙伴們順利的進入下一個情境中。而當時在我將唱完生日快樂歌的時候,伙伴們也已經就定位,讓我覺得很開心--因為他們同時也解除了我歌即將唱完的窘境。

這個經驗讓我得到了一個啟發:歌聲能夠壓縮演出中不重要的片段,直接進入重點,讓劇情更緊湊,演出更有力量。

無法結尾的故事,樂師也要善巧的協助演員給故事一個好的Ending。一個響亮的敲擊,一陣強烈的鼓聲,甚至在舞台後傳來的聲音(這不一定要演員詮釋,有時樂師也能詮釋的很好),都是很棒的嚐試。

沈默是樂師學習的另一項課題。什麼時候才要出手,同時也並非坐在那兒享受別人的演出,樂師透過不同的觀察點,持續給予伙伴們支援,並得拿捏介入的程度。舉例而言,自由發揮或是角色扮演時,有時我們會留給主角一個獨白的機會,做為結尾。此時樂師也許會保持沈默,或是使用合適的樂器讓這個氛圍持續留在舞台上,一直到全部的演員在舞台上定鏡,讓某個深度留在觀眾的心中,讓掌聲延後發生。

就像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風格,其實樂師也是如此。對我來說,樂師不是Playback的主角,但是卻有著一種魔法,讓故事由平面變成立體,也可以協助演員伙伴們更容易的演出,協助觀眾更容易接收訊息。也因此,樂師仍得仔細聆聽故事,分析故事的內涵,更要全神貫注的觀察伙伴們的演出,適時的給予支援。

一個好的樂師在演出時,他的眼光不會離開舞台太久,不會低頭自顧自的玩,因為他一直和舞台上的演員站在一起--樂師,也是一個重要的演員啊。

【原文載於搞笑寶寶的生活隨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