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的團練,練習了四元素,和伙伴們討論起四元素次序的安排,覺得很有意思。四元素依次為「聲音」、「肢體」、「布」和「詩」,是一個由「情緒」到「理智」的過程,也是一個由動態到靜態的過程。
若以舞台呈現的觀點,先是穿透力很強的聲音出場,然後焦點放在肢體的演出。當肢體定鏡在舞台上,使用不同顏色的布讓舞台形成一個畫面,最後,詩的語言由舞台後方傳來,欣賞像是看一幅會說話的畫一樣。
伙伴們提到這個次序是非常理想的,因為當時我們遇到的主題,是面臨突發難險時,說故事者內在的擔憂和反省,透過由情緒到理性的過程,對說故事者或是其他觀眾而言,都是一個較好的過程。
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地方,例如我們嚐試著請說故事的人給這個故事取一個名字(註),這個動作會協助(反之,也可能是限制)伙伴們在舞台上的演出。
雖然四元素可以演出完整的故事,但是遇到一些比較內在並且不宜直接演出事件的經驗或感受,如果不會四元素,可能只適合選用大合唱的形式來表演(當然,「萬能」的流動塑像也是一個選擇),而深度則比較難掌握,演出的「性格」也有所差異。
(註)也許有些人習慣由主持人下標題,但是我們團習慣邀請說故事者自己給故事取一個名字。
另一方面,四元素次序的安排,也具有很好的補強作用,任何在前一元素遺漏的重點,下一個元素可以加強,讓觀眾看到一幕幕高潮跌起的演出。
至於樂師的配合,我學習的方法是每個一元素都是單純的表現,並不建議另外加入多餘的元素。例如,使用布時,演員不帶表清,動作只是簡單的放布,調整,拿走,並不透過肢體或聲音來傳達額外的訊息。新詩吟頌也是如此,不加入肢體和表情等等。
四元素也許不是常用的方法,其中一部份原因是其藝術性質高,對於演員的挑戰也大。但是四元素是很好的訓練方式,因為只靠單一的表達方式來演譯故事,對演員來說,是很好的經驗,也是拓展自己不熟悉的表演方式的訓練。畢竟玩Playback的伙伴,不一定都是戲劇背景出身的啊!
最後附帶一提,四元素是否一定要照這個次序出場呢?嘿嘿嘿……
【原文載於搞笑寶寶的生活隨筆】
標籤: 一人一故事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