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中有一些彼此撞擊的聲音,我明白又到了另一個需要靜下來面對自己的時刻。
前一陣子,除了忙著許多不同的事情之外,心情也因為無法去雲南交流而受到很大的影響。我清楚地知道,當我放下一件事,必然會有另一件事情出現取代它,在不同的選擇中,似乎總會有最好的安排。然而,不得不放下這一年以來心中殷切的盼望,著實讓自己很受傷。
排除了願望無法遠成的遺憾,我發現短時間之內要融攝各種不同面向的角色,讓我精疲力盡。演出、演講、授課、引導、帶領團體、企劃、分享、交流和許多會議,不同的角色淹沒了我的生活。一連串沒有喘息和轉換的步伐,讓我無法好好地調整自己,如果再加上不時被抓去救火,生活中的空白完全被疲累所佔據,使得自己無法思考,無法感覺,自然無法好好的扮演好自己應有的角色。
昨天晚上,正準備要回家休息時,在書堆上看到了《一生的旅程--班迪達西亞多傳記》,直覺裡面能夠找到我所需要的答案,於是便拿起這本書。躺在床上隨手一翻,一段話映入眼瞼:「下雨時,若使用陶壺碎片來蒐集雨水,只會得到碎片能夠容納的水量;如果用小陶壺,會得到滿滿一小壺的水;如果用一個大盆子,會得到大盆子能夠裝的水。」(P130,〈好的領導者〉)
也許,我所遇到的內在困境,不過只是無法安置種種思緒在小小的世界裡。如果我的心量可以再大一點,如果我的接納可以更多一些,如果我的世界可以更寬廣一點,如果我的根基可以再深一些,這些彼此卡住的因緣,也許能夠產生更多的連結和化學變化。
每一個人就是一個經歷的陶壺,在生命內在的反應就像是煉金術士的魔法融爐,能夠產生什麼,終究和陶壺的大小,投入的素材及反應的媒介有關。有些反應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有些則需要特別的轉化。為了讓反應朝向我們渴望的方向前行,哪些需要加入,哪些需要移除,都需要我們時時刻刻警醒著。
身為佛弟子,應當以正精進來面對日常生活中的修煉。所謂的正精進,即是已經做得好的還要更好(已生善令增長),沒有發生的好讓其發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經做得不好的不要再犯(已生惡令斷除),沒有發生的不好要使其不會發生(未生惡令不生)。也因此,每一次的經歷之後,我都會反思,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事情(無論好壞)發生,下一步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未來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如何應對。真正精進的重點不在於「結果」,而在於結果發生之後所採取的「行動」,也因此,透過對問題的理解(苦)和成因的分析(集),定訂問題解決的目標(滅)和採行正確的行動(道),正是培養智慧的來源。
在此之前,我們需要能夠接納並面對自己,打開自己的陶壺,如果我們只用一片小小的碎片去承接雨水,那麼得到了一點點小小的水滴,不正是最恰當的結果嗎?
標籤: 書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