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我在IAF台北引導分享會,分享了「參與式戲劇(paticipartory theatre)初探--以形象劇場(image theatre)為例」。在活動中,透過戲劇的熱身活動與體驗,打開對話的空間,並以形象劇場為媒介,共同探討大家所關切的議題。

一開始,我並沒有設定某個特定主題,不過心中對於近日社會所關切的一些議題有些心裡上的準備。我選擇以五個階段來設計整個活動:

.check in/戲劇熱身活動
.議題分享:主題選擇
.形象劇場(image theatre):運用形象劇場方法進行社會議題探索
.分組創作:以戲劇創作尋找更多可能
.結尾的祝福(Wish for the world)

當我們從日常生活踏入分享場域時,需要一些準備,以便進入更深的探索與冒險,因此,熱身是非常重要的階段。所謂的熱身,依照活動的需要會聚焦在不同的方向上,例如,如果需要促進討論,在熱身中我們會試著打開思考和對話,而不只是肢體的熱身。

一開始,我邀請每一位參與者介紹自己,說說自己為何而來,並且有什麼樣的期待。我自己也分享了自己的期待與想像。然後,我選擇「Two by three by Bradford」做為第一階段的熱身活動。兩人一組,透過1-2-3答數,漸漸地把肢體動作加入。之後,再由共同創造的三個動作排成一場小的戲劇片段呈現,協助參與者從較低的「焦點」進入到較高的「焦點」(「焦點」指被觀眾注視的程度)。

在短暫的討論之後,我選擇「團隊猜拳」做為連結到形象劇場的橋樑。我們共同創造了「台灣黑熊拳」。一開始以五戰三勝的方式分兩組對決,之後,邀請兩組尋找共同的連結。活動之後,引發了很多深刻的討論。例如,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參與我們覺得開心,我們採用什麼樣的領導或決策方式,當急於達成共識時會發生什麼事情等等。有一個有趣的狀況是,某一組打了個PASS給另一組,然後結果就真的如同預期,因此這組就得這個方式是有效的,然而事實才發現,這完全是誤會一場。另外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決策者不想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受到很大的「群眾」壓力,最後選擇退讓。我們也討論到究竟是誰要先改變?似乎堅持到底是最好的策略,但是你輸我贏之外,什麼才是我們真正共同渴望的成功呢?

我想,正因為引導者們善於表達自我、揭露假設和能夠保持對不同意見的包容,透過每個人表達不同的想法與看見,我們做了很多的交流,甚至還可以連結到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面向。我很享受這麼深刻的討論,於是思考我可以怎麼推進到下一步。評估我想要示範形象劇場的操作方法,我的確可以把溝通或是決策的議題繼續推進,但同時我理解在場有些朋友渴望探討戲劇引導的方式,在最近一些眾所關切的議題上(如核四議題)可以怎麼運用,因此我決定邀請參與者分組討論自己想要討論的議題。

參與者分成兩組,然後分享自己關切的議題,選擇一個議題,轉化成一個畫面(所有人上舞台定格)來呈現。為了協助演員能更好的調整,在演員上舞台呈現時,我邀請觀眾閉上眼睛,等畫面排好時再睜開眼睛。之後,觀眾分享「用眼睛所看到的事情」。在此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探討關於「觀察」和「評論」之間的區別,也沒有停下來更進一步地探討評論背後的「假設」。然後,我邀請演員就自己的角色,一一發出一個聲音或是一句話,讓大家更多理解演員想要呈現的內容。

當兩組都分享完之後,我們經過一些簡單的討論。我發覺之前討論的關於溝通的議題,似乎在呈現中存在一些連結性。之後,我邀請各組再一次上舞台做出一個靜像畫面,呈現五十年後的事件紀念館。這一次回到個人的身分不經過小組討論,演員一一依序上舞台,讓呈現的呈現過程也成為一種呈現(通常「機械」是一個好的熱身)。之後,一樣由觀眾先說話,再由演員發出一個聲音或是一句話。

對我來說,第二次的呈現和第一次的呈現之間,有一些質感上的不同。當我們保留時間透過緩慢的建構,運用自己的直覺和創造力來呈現,觀眾會看見更多更深甚至更多元的面貌。在第二次的呈現中,我們也觸及了很深刻的糾結。在後來的討論分享裡,我也示範了運用一些簡單的方式(參考腦中的警察),協助參與者跳出角色。

如果有更多的時間,我會邀請各組思考並發展一個策略或是途徑,來協助我們從現狀邁向未來。形象劇場的操作一般分三個階段:現實形象、理想形象、轉化形象。而這個過程即是尋找改變的可能性的實踐。劇場做為一種「預演」,或許在當下我們無法找到最好或是有效的改善策略,但是正因為我們認真的思考和找尋過,這些嘗試的過程都將成為我們未來的力量。


另一方面,此次分享也帶著方法上的學習,如何運用這些方法,也是我們共同探索的目標。也因此如果有更多的時間,我會邀請大家共同探討我所運用的方式。在此次的活動設計中,我運用了許多的「對比」。在「Two by three by Bradford」中,從數數字到轉化成為動作;從兩人一組到兩人呈現。在團隊猜拳中,從比輸贏到找連結。在形象劇場裡,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建構畫面,同時我們也體驗了「觀看」和「呈現」的不同。在分享討論中,「坐而言」(如團隊猜拳之後的討論)和「起而行」(如看到形象劇場之後的分享)之間是否有些不同,是否正如同Boal所言,一圖勝千言。

活動的最後,我們以慶祝與哀悼做結。很開心參與者都慶祝有所收穫,無論是看見多元性,或是找到方法放到自己的工作中,又或是很開心地玩耍。我做了一次哀悼,哀悼邀請我來分享的Jackie因為趕火車需要提前離開而無法和我們共同慶祝。

謝謝Jackie的邀請和引導者協會的夥伴們的協助,也謝謝每一位參與者願意積極參與並分享自己的想法。在論壇劇場裡,呈現是一種對觀眾的提問,而我也很喜歡Joker並不全然是facilitator,有時必需成為difficulter的想法。我一直以為,參與式戲劇的美好從來不只是那些好玩的活動,或是創造一些體驗來促進學習與反思,而是能夠打開並維繫一個空間,讓不同的事情得以發生,讓人們有探索與發展的舞台,並從日常的壓迫和禁錮中解放。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