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世界裡,當我經歷了足夠多的「意外」,我才明白對於所有他人的故事而言,我都是無知的。

故事,是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最重要的原料。我不想教導說故事人什麼才是對的,我也不想教導觀眾什麼樣的想法才是好的。有時受限於邀演單位的屬性,多多少少演出會朝著某個方向前進,但是重要的不是說出「答案」,而是提出「問題」。觀眾比我們想像中知道的更多,理解的更深,我們的任務不是教導他們,改變他們,而是創造一個空間,讓故事被分享出來。在某個場域被分享的某個故事,都有其因緣與意義。然而人們是否因此而改變,也有其因緣與意義。

對我來說,一人一故事劇場創造了一個柔性對話的場域,在這個場域之中,每一個人的個人經驗都是重要的,無論他的經驗或想法和我的是否相同。為此,我選擇在主持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演出時儘可能保持著一個開放的態度,不會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置入或是推廣特定的立場。

有時演員不經意地流露出在某些社會議題中自己的立場,甚至可能遠超過說故事人所分享的故事中的狀況。這樣的流露出於自發,可能增加了劇場的神奇效果,卻有可能因此讓觀眾不願分享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覺察,也許能夠從更大的視野來看待這個故事所需要的各種聲音,而不會從角色中脫離回到自己而陷入強烈的情緒之中。

最近和朋友討論到是否要為社會議題中某個特定的立場進行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如果當我理解某個社會議題中存在著不同的立場,我會選擇為這個議題演出,而邀請不同立場的觀眾們分享他們的故事,而不會只為某個特定的立場進行演出。當然,有時主辦單位已具有某種特定的色彩,即便如此,身為主持人我也會盡力保持著開放的態度,試著邀請不同觀點的故事,但是實際情形通常會比較偏向某一方,我學習接受這個結果。

這樣的選擇傾向可能和我大學時曾有一次參加異議社團的經驗有關。當年我去參加了清大某個社團的活動,幾位學長姊一再說抗議人士打警察,就國家和人民的力量相比,像是小孩子打大人幾下一樣,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我看到了另一些學長姊的表情,猜測他們應該並不認同這種觀點,但是他們並沒有說出來。我是菜鳥,正在選擇我可以參加的社團,因此我沒有做出任何的表態,只是覺得這樣的社團不是我想參加的社團。如果你認為傷害他人是可以被允許的行為,同理別人也可以如此對待你。這是我僅此一次參加這個社團的經驗,因為我明白這不是我想要的地方。這也是我常常引用甘地的話語的原因:「我們必須成為我們希望世界變成的樣子(We must be the change we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或許這樣的選擇就是一種立場,一種堅持一人一故事劇場本質中平等、尊重、接納和愛的信仰。這沒有什麼不好,我們渴望讓少數人的聲音被聽見--不是被我們聽見,而是被其他的觀眾所聽見;被聽見的不是我們渴望說故事人分享的故事,而是說故事人渴望分享的故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