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20120706),SI團隊將在台北分享參與TUV與ICA在四川服務的經驗分享。為此我們開了好幾次的會議,再一次的合作,不禁讓我檢視了「我們」彼此合作所創造出來的模式,並一同回味了這些日子以來共同經過的歷程。

去年,當Jessie邀請我參與這次的服務計劃時,我受寵若驚。對我來說,這是一份禮物,可以贈與他人,並且可以有許多的收穫和學習。為了這次的行程,我們從去年九月開始就召開了許多次的會議,一次又一次沙盤推演和檢討,並且不斷地修正我們的預期和計劃,就算是到了服務現場,我們依然不斷地反思和調整。這樣不斷往返的討論,有助於我們準備好我們的服務。有時為了北上開一次會,我需要往返乘車六個小時;為了去內地服務,我需要排除一些有收入的工作。連續三個月去內地,也讓我必需放棄今年去雲南參與兩岸交流的機會,但是無論如何,這趟旅程帶來了滿滿的收穫,同時也是一趟受到祝福的旅程。

當我們重新審視了這趟「英雄之旅」時,團隊的夥伴不約而同地覺得最值得和他人分享之處,就是「團隊」或「團隊歷程」。也因此,我們決定在分享會中以英雄的旅程為敘事的軸心,介紹我們團隊所經歷的起伏與際遇,這趟從個人(I)到團隊(We)到任務(It)再回到個人(I)的旅程。

一、從個人(I)到團隊(We)

一個團隊的形成,有許多需要努力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我覺得Jessie的努力對SI團隊而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還記得第一次的會議中,Jessie就邀請團隊成員先分享自己的意圖和願景。由於我們是志願服務,因此每一個人的熱情就成為必需要考量的重點。同時,很幸運地我們也被賦予了一定的信任和權限,能夠決定如何完成這次的服務。這樣的開誠佈公對未來一起共事奠定也很好的基礎。

之後,我們也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專長,和想要嘗試的服務。這樣的彈性空間讓較資淺的夥伴也有許多挑戰的機會。在此同時,為了減少風險,我們達成了一個共識:無論屆時有多少人能去,我們每個人都要對其他人所做的設計和服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能夠彼此支援或填補空白。雖然事後並沒有發生代打的事,但是這種每個人先照顧好自己,卻同時能夠支援別人的氛圍,就成為SI團隊的分工合作模式--當然,這讓我們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跑流程,卻也讓我們有許多彼此學習的機會。

另一個重要且值得分享之處,在於團隊所建立的正向氛圍。無論是行前的設計或是行動後的反思,我們都非常正面的看待和思考。
二、從團隊(We)到任務(It)
當任務不再是由一個人獨自承擔,當決策不再需要一個人背負,就會出現新的可能,我們的心能夠更輕鬆更柔軟,我們的勇氣也會更俱足。當然,前題在於每個人都有意識自己是專業的引導者,並且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在彼此討論的過程中,也會尊重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會出的錯一定會發生,此前SI團隊也遇到了相同的事情。當第一天的課程結事時,我們發現了我們所得到的訊息和實際發生的情況有些落差,在第二天早上,夥伴在思考了一晚之後,提議修改流程,以符合參與者真實的需要。當天還沒亮,我們被告知並請求我們的意見,我們全數同意了這樣的調整,並接著更進一步尋求更好的可能,這也讓負責的夥伴有很大的壓力。然而,在我們共同分工各自努力之下,這樣的調整得到了不錯的成效。

同樣的狀況在準備第二次課程時也發生了。在預演時,夥伴提出了最壞的情況,而負責銜接兩次課程的我,也因此備妥了其他的方案。到達現場時,發現雖然不是最糟的狀況,卻亦不遠矣。幸好備案發揮了效果,雖然和期待不同,不過隨著團體的腳步前進,是我們的責任。

每一個當下,無論是誰在當主要的引導者,我們都儘可能地和夥伴在一起,提供必要的協助。夥伴會走近我,給我建議,這是團體共同的任務,我們都希望能夠把事情做好。所以夥伴說,SI團隊是一個充滿Yes, and的團隊。
三、從任務(It)到個人(I)
在此,我選擇跳過任務回到團隊的過程而直接回到個人,是因為我希望從這個角度來檢視任務和個人的關係。

每一次的任務,也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我們所付出的,也許遠遠比不上我們所得到的。當然,對參與者而言,我們也渴望他們能得到許多。由於這次的任務,提供了每一個人實踐和自我挑戰的機會,也因此我們能夠更寬廣地思考我們的方向,探索不同的可能。

在每一次結束之後,我們都會正向的思考我們自己在這個旅程中所得到的禮物,無論是在舞台上發光發亮的時刻,或是從其他人身上學到新可能的時候。我們把彼此的分享當成一份禮物,我們會共同反思與分享。

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的確也經歷了接近風暴期的時刻。身為引導師,我們並不害怕衝突。然而我們需要足夠大的空間,能夠容納每一個人想法。當我們能夠重新地去看,去理解彼此的期待和需求之後,就會發現其實我們都渴望服務能夠真正為參與者帶來價值。
最終,這趟旅程是個美好的經驗,也許下一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不過我們曾經走過的,正是未來更加美好的資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