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之一字,甲骨文是一人雙手植木於土中,簡單地說,就是栽種的意思。古文又作「秇」、「埶」、「蓺」,意思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後藝字也用以稱述各種才能和技藝,甚至成為一門學科,如「六藝」。
術之一字,甲骨文是道路(行)中有跡。《說文解字》說是:「邑中道也。从行术聲。」《康熙字典》引述古籍說是「道徑也」、「迹也」、「業也」,所以基本上術就是道路的意思,後也用以稱「技術」、「方法手段」、「思想學說」甚至是「方術」「權謀」等等。依照《漢語大詞典》所述:『《禮記‧鄉飲酒義》:「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是故聖人務焉。」鄭玄注:「術,猶藝也。」』換句話說,藝術其實也是個同義複詞,用於代替藝。
性之一字,甲骨文是一個心加一個生。心是象形字,在左或是在下,生也是象形字,就是植物發芽破土而出,象徵生長。《說文解字》說是:「人之陽气性善者也。从心生聲。」《康熙字典》則是引述「天命之謂性」,指出性是指本質,或是與生俱來的心性。後來用來稱述本質、特性,用在名詞性的後綴,表示一種對本質描述的情感、態度和範疇。
藝術,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幾種意涵:
1.泛指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術技能。《後漢書‧伏湛傳》:“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蓺術。”李賢注:“蓺謂書、數、射、御,術謂醫、方、卜、筮。”
2.特指經術。清方苞《答申謙居書》:“藝術莫難於古文,自周以來,各自名家者,僅十數人,則其艱可知也。”
3.通過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而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如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建築等。
4.比喻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
5.謂形象獨特優美,內容豐富多采。
藝術性,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的解釋是「具有傳達藝術概念或表現藝術價值的性質」,而在《漢語大詞典》中則是指:「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所達到的准確、鮮明、生動的程度以及形式、結構、表現技巧的完好的程度。」
了解了藝術性之後,要探討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的藝術性,其實就相對的容易了一點。對了,在《Gathering Voices: essays on playback theatre》一書中,有收錄Jonathan Fox的〈A Ritual for our time〉一文,文中有一張圖針對藝術性、社會互動性和儀式性三個特質各有一些「描述」,一時手邊找不到書,因此沒辦法為大家列舉出來。這張圖在網路上下載的PDF檔中沒有哦。有需要的朋友請直接找書來看,也許就會發現可以切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