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源均來自pixabay.com

如何把實體活動轉化成為線上活動?以傳球與大風吹為例

李志強/戲劇引導自由工作者

為了協助表演藝術的老師們準備線上課程,在6月13日我特別開了一場「實體活動轉化成線上活動分享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我分享了自己對活動設計的思考脈絡,以及如何透過拆解和轉化,把一個實體的活動轉化到線上。當然,並非所有的活動都能夠達到原先的效果。有時我們不得不放棄原先的想法,另外選擇更適合的活動;有時我們能得力於線上環境而創造出更簡單有趣的活動。本文中我將分享工作坊的一部分內容提供大家參考。

活動的3P:參與者,績效和流程

要把一個活動搬到線上之前,我會先確認活動參與者的狀況和活動想達成的績效(目的,產出)。事實上實體活動的參與者和線上活動的參與者即便是同一個人,在「能力」和「面臨的挑戰」上,可能展現出不同的特質,而他們渴望達到的目標也可能不盡相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照前篇文章〈不一樣的戲劇活動--重新定義七件事,讓線上戲劇活動更豐盛〉,裡面有特別提及「重新定義參與者」。一旦我們理解了參與者有著不同的狀態,或許我們會為了活動的目的來調整活動流程,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理解或設定「活動的目的」,對於拆解和轉化活動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特別當我們需要調整成不同的操作型態時,清晰的活動目的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小活動範例

以下將用兩個小活動為例說明。我們選擇以小活動來說明和練習,用意是希望能夠更容易理解。

一、傳球

傳統的活動方式可能是圍成一個圓。在圓上傳球。在線上我們無法傳實體的球,所以我們需要轉化。



實體活動目的:

1.練習施與受

2.讓每個人輪流被看見(Shared focus)

3.為之後的活動做準備。

線上活動目的與實體活動目的相同。


實體的傳球活動流程:

1.圍成一個圓。

2.一個人拿球開始。

3.把球傳給身旁或圓上的另一個人。

4.另一個人接住球。

5.重複3-4,直到結束規則發生(例如,每個人都拿過一次球)。


線上的傳球活動流程

1.每個人打開視訊和聲音。

2.一個人(老師)拿一個想像的聲音球。

3.喊下一個人的名字,並將球丟給他。

4.聽到名字的人接住想像的聲音球。

5.重複3-4,直到結束規則發生(例如,每個人都拿過一次球)。

(注:使用手機者要調到發言者的視訊畫面,才知道現在是誰在說話)


這裡使用了一個簡單的轉化:傳實體球轉化成傳聲音球或是想像的球。透過聲音來施與受。如果我們想要更進一步創造傳球的「幻相」,也許我們得先練習透過鏡頭來工作,例如,每個人拿一張紙傳給另一個人。


二、大風吹

傳統的活動方式可能需要圍成一個圓坐下,但是椅子比總人數少一張。一人站在圓心,喊一些自身有的屬性,符合屬性的人換位子(搶位子)。沒搶到位子的人擔任新的中心者。



實體活動目的:

1.促進彼此的認識與連結

2.樂趣與炒作氣氛。

3.運動身體。

線上活動目的與實體活動目的相同。


實體的大風吹活動流程

1.比人數少一張的椅子,圍成圓,面向中心。

2.一人站中間,其他人坐椅子上。

3.中間的人說:「大風吹」,其他的人說:「吹什麼?」

4.中間的人說:「吹」加上一件自己有的特質,外顯或是內隱的。

5.所有符合這個特質的人要換位置。站起來跑到另一個地方。

6.最後沒有位置的人到中間成為下一位。

7.重複3-4-5-6,直到結束規則發生(例如:時間到)。


線上的大風吹活動流程

1.每個人開視訊。

2.某一個人開始做王。

3.王說:「大風吹」,其他的人說:「吹什麼?」

4.王說:「吹」加上一件自己有的特質,外顯或是內隱的。

5.所有符合這個特質的人要站起來,做特殊的動作(例如左右轉一圈身體),並在聊天框打上1代表完成(手機和平板會比較難完成,也可更換更容易的方式,但是需要有人判定順序),或是點愛心來表示完成。

6.第一位或最後一位或是沒有完成任務的人,到中間成為王。

7.重複3-4-5-6,直到結束規則發生(例如:時間到)。


這時我們發現了不同選擇的可能。如果我們玩大風吹的意圖是促進大家交換位置,打破原來因為人際連結而站在一起的狀況,那麼這個玩法不一定能夠達到我們要的成效,這時直接使用自動分組功能說不定就能達成。然而事實上每個人都孤單在家,也許一開始讓熟悉的人在一起會是相對好的選擇。若要模擬相同的情境或是場域,可能需要使用像是Gather.town的平台來協助我們創造虛擬的空間位置,但是此時運動到的卻只有固定的手指。如果我們更強調找到很多連結,也許這時直接使用社會計量即可。無疑地,我們帶領活動的意圖會影響我們的選擇。

一旦我們調整好了要搬上線的活動,剩下的就是試玩和滾動式調整。有時真正操作才發現效果好像不如預期,或是出現新的議題需要處理。




轉化的一些策略

在線上有些策略可以協助我們思考實體-線上的轉化方式。以下是其中一些可能:

1.使用動作代替位置:例如1,2,3木頭人時,用輸入特定內容代替碰到鬼。

2.使用指名代替隨機,隨機代替指名:例如鬼抓人時指名要抓某人。

3.空間轉化成為畫布(平面化):例如使用Jamboard加圖片做反思卡的挑選。

4.練習虛空中的施與受:例如傳聲音球。

5.運用分組創造小隊討論/練習空間:例如分組討論策略或是分享,兩人一組做鏡像。

6.使用金魚缸聚焦於競賽:例如各隊派代表到中間,其他人關視訊。

7.在大組中做小組的活動:例如在大組中同時一起做兩人一組的哥倫比亞催眠。

8.利用背景音(發言者畫面)取代亂數切換:大家都打開麥克風,並切換至發言者畫面,放音樂舞動身體,然後可以模仿任何出現在畫面上的人。

9.運用小道具或是工具程式來輸入亂數:例如用抽撲克牌代替擲骰子。

10.使用聚焦功能創造舞台:會議主持人使用聚焦功能把PK者或是表演者請上舞台。例如有人喊Freeze定格,演員上拍下某人。此一功能和開關視訊的效果有些微的不同。




四項建議

這些年在線上帶領戲劇活動,累積了一點小小的心得。在我的經驗裡,線上活動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溝通和確認。加上參與者也需要適應介面,有時在效率上會受到比較大的考驗。因此如果我們可以先思考究竟我們想在線上創造什麼樣的體驗,對活動的設計與帶領會有很大的幫助。

1.少即是多

試著一次做一件簡單的事,讓事情容易成功,也容易預估如何調整。


2.時常連結

經常停下來確認大家的狀況。以便儘速協助大家進入活動中。


3.創造體驗

重點不是我們想要帶領什麼活動,帶他們去哪裡。重點是我們創造了什麼體驗。有時示範和暖身就足以讓大家理解,有時需要借助各種資源(如影音資源)。


4.接受結果

線上教學正是「學學半」最好的寫照。我們在教,同時在學。在這段旅程中,無論發生什麼,常常都是因為我們正勇敢地冒險才有機會發生。接受發生的結果(Yes),並加以改善(And)。這個過程也是對參與者(特別是學生)最好的示範。


最終,祝福各位可以如魚得水,相忘於江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