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呼吸

人需要呼吸,改變也是如此。透過吸,我們將氧氣吸進身體,然後透過呼,再將二氧化碳呼出去,以此來進行氧氣的新陳代謝。相對地,我們透過輸入新的想法和概念,從外在得到能量,然後再透過放棄舊有的想法和概念,減輕自己的負擔,以此來進行心靈和習性的新陳代謝。

呼吸需要空間,學習與改變也是如此。呼吸需要和其他內在的系統連結才能有效,學習與改變也是如此。呼吸的品質會受內在狀況和外在空氣環境的影響,學習與改變也是如此。如果呼吸狀況出了問題,急救時可能需要直接供給高濃度的氧氣,學習與改變也是如此。

最近又一次完成了一趟品格教育的課程。連續幾週下來,我們為孩子們的成長感到欣喜,但是每一週上課開始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孩子的狀況似乎又回到原先的情況,不禁讓夥伴感到憂心和疑惑。

昨天在討論公司的近況時,聽到夥伴分享一些關於人的改變的困境,也感受到了類似的情形。原本想要建立的好的分享文化,又漸漸地因為個人的利益而鬆散。從夥伴的聲音中我聽到了疲憊,夥伴們也提及我們需要反思並改變現行的做法。

改變的過程是一種有機的過程,而且不必然有著線性的關連。就像是呼吸一樣,總有上上下下的波動。改變也如同化學反應一般,因為外在的刺激積累而造成的改變,在跨越某個門檻之後可能會進入另一個新的平衡狀態。但是有些反應是可逆的,甚至有些我們所期待的改變在當下的環境中違反了熱力學的趨向(如能量就下或是亂度上升),也因此我們會看到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原有的改變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或是內在準備度的不足而又回到了過去習以為常的狀況。

改變經常無法一蹴可幾,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進三步退兩步,就算是有所成就。如果我們因為改變不如預期而感到焦慮,也許我們會為自己召來太多不必要的煩憂。真正重要的是去面對這個現象,接受它,然後找出更好的方式。在某個地方行得通的方法,在另一個地方可能並不一定會成功,就算相同的地方,過去的成功經歷也可能無法適用於未來。

領導的第一步就是得學會面對並感知真實的處境。真實就在那兒,而且常常不同於我們的想像。在陪伴和培力的旅途中,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做一個催化劑,只能帶來有限的資源。改變需要改變者的參與、意願和行動,只有自己幫得了自己。

我一直相信人的潛能,也明白大環境常常不利於改變。如果我們有機會能夠從更底層之處著手而產生改變,或許可以扭轉目前的困境,然而如果我們只能受困於有限的能力和資源,也只能加倍努力了。

最終,改變需要呼吸。在禪宗裡有一個詞叫做保任,指的是見性之後需要好好保護以抵抗長久以來習性的反噬。依據禪宗典籍,也有禪師明心見性之後,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跟在師父身邊,為的就是落實「改變」。

人是有機體,不同於電腦程式,電腦程式改寫了就改寫了,人不會。當然,改變同時也存在著另外的機會,一旦建立了好的信仰與習慣,要再改變同樣也並不容易。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就像是追求社會的公義或是對抗全球暖化這類的議題,需要再接再勵!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