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晚上帶了一場「音樂故事風」,讓伙伴們嚐試一下用音樂說故事的氛圍。結束練習之後,有一種很累很累的感覺,回到家裡幾乎直接倒在床上一覺到天亮。不過當天老毛病又犯了,我把太多的西放在一次的課程裡,結果沒辦法順利的達成原來預期的效果,目前拿捏時間恐怕是我最弱的一環吧!
先簡介一下課程的大致內容。首先,以不同的音樂為背景,讓伙伴們在空間中自由走動,伴隨著音樂伸展肢體,一邊熱身,一邊也能體驗一下不同的音樂氛圍。我選的音樂多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也有以某些特定故事為背景的配樂。像是頑皮豹、久石讓的人生的迴轉木馬、電視影集「飛狼」和「馬蓋先」的主題曲、一些舞曲和古典音樂等等。
在體會不同的音樂、節奏、旋律、樂器和歌曲之後,我特別選了日本動畫Angel Heart中的配樂「Gloria」讓大家聽一聽,這個曲子可能在說什麼樣的故事。
接著,我請伙伴們「玩」一些簡單樂器,並嚐試用樂器的聲音來表達情緒、角色和劇情。一般而言,一個故事至少會有三個要素:角色、劇情和場景。簡單地說,所謂的角色是一些重要且可辨視的個體,通常也是劇情中參與和改變的對象;劇情是指一連串發生的事件,重點則是這些事件的關連和產生的改變;場景則是事件發生的時空環境和氛圍。以上三種,都可以用音樂來表達。附帶一提,在做playback樂師時,除了演出故事之外,同時還擔任部份儀式的任務。
我選了「彼得與狼」的前兩段做為樂器扮演「角色」的範本(「動物狂歡節」感覺比較複雜),角色的特質、情緒和發生的改變都可以用音樂呈現。情境的部份有許多音樂可以示範,像是「頑皮豹」就是很好的例子。劇情也可以透過樂器的互動或是音樂的改變來呈現,唱歌有時也是很好的方式。
透過操作不同樂器、節奏、旋律和風格的聲音,可以讓音樂更繽紛。其實除了樂器之外,發出聲音或是在環境中直接取材都能帶來幫助,例如用腳踩地板發出碰碰的聲響,或是哼一首兒歌等等。
最後的一個活動,是結合「音樂」和「肢體」的遊戲。我選用了俄羅斯超級美聲男高音Vitas的一段音樂為主角。先讓伙伴們排成一排,當音樂開始時,陸續上場表演。
第一個人上台,依照音樂給他的感覺舞動身體或是演出,當第二個人上台時,他就在台上定格。後一個人上台可以視台上定格的伙伴為物件,隨著音樂起舞,直到第三個人上台時定格。當第三個人上台時,第一個人隨著音樂離開,排到隊伍的最後面,保持舞台上只有兩個人,一動一靜的畫面。
最後,當音樂停止時,台上的兩位演員定格做結束。
Vitas的特色是音域很廣,所以音高會飆來飆去,非常的精彩。在台下看時,會覺得很好玩,可惜昨天人數不多,一下子就得上台演出,還蠻累的呢。
原本還想帶一個小活動:詩的流動塑像,但是因為課程有點延遲所以作罷,不過倒是可以在此一簡單的介紹。所謂詩的流動塑像就是以一首詩為主題,演員們依次做出流動塑像,很簡單吧?絕句是很好的素材(因為只有四句),像是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卻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演員出場的方式和之前一個活動很像,只是把音樂改成詩,而且演員不下台。詩是濃縮的語言,尤其是中文的古詩,雖然字意比較容易懂,但肢體表達卻要求更高,因此也有另一層的挑戰。如果換成是白話詩(近體詩或是新詩),也有另一番風味。
操作時,演員上台朗誦一句詩,並同時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然後再舞台上定格。第二、三、四位伙伴依次上台重覆上述的步驟,彼此也可以產生某些關連。最後定格結束。
一般而言,詩的選擇愈白話、愈簡單愈好。因此絕句比律詩好,五言比七言簡短,初唐的詩比晚唐的詩好,盛唐時較白的詩更好。因為晚唐的詩常常用典用事,不容易表演。
其實音樂有許許多多的用途,在活動中很容易塑造氣氛,因此平常多多留意適合的音樂,在工作坊和課堂中都可以運用。這也是我向一些資深的老師學習到的小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