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的難題 記得以前學習影片配樂時,老師一開始就問了我們幾個困難的問題: 這些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提出這些問題想討論的主題是配樂的時機和適當性。 配樂有其服務的對象,在一般的影片中,服務的對象是影片、意圖和故事;在PT演出中,服務的對象則是故事和演出,因此和觀眾、說故事的人以及演員都有密切的關係。 和影片配樂最大不同的是,PT的配樂即時且具有互動性,亦即配樂的本身會參與演出而直接影響結果,也因此在即興演出時沒有修正的機會,需要更大的決心和勇氣。 相反的,由於演出或觀賞的過程是線性(時間)且無法重覆,一點小小的失誤如果無傷大雅,便不會被一再檢視,所以某個程度上也可以「忽略」小小的失敗。 最好的音樂,不見得是最好的配樂。有時配樂太過「搶鏡頭」,會把觀眾的注意力由舞台的焦點拉到樂師身上,使得演員的演出受干擾。 成功的配樂,在完成任務(襯托劇情需求)以後,會默默地走開。正如同每一位演員在送出演出這份禮物之後,放鬆自己,回到空的狀態,以便進入下一場演出。 增加勇氣的五個方法 接下來,就來分享一下如何增加在PT中樂師配樂的勇氣。 首先,「施與受」是任何即興演出的基礎,不過PT的樂師有時需要「同時」反應,因此除了等待演員給予訊息之外,更需要抓住演出和故事的脈絡,適時的介入。 在自由發揮(角色扮演)時,一開始的音樂會塑造接下來演出的氛圍,這是演員接受樂師給予的明顯例子。而演出結束時,樂師得到了訊息,加上一段短的結尾,這是樂師接受演員給予的例子。在演出的過程中,不斷有施與受發生。 第二,要排序重要性。就我自己的觀點,樂師和演員伙伴一樣,是演出者的一部份,因此服務的重要性依次是故事(說故事的人)、觀眾、演員,最後才是自我。自我是最不重要的一環,有時我們害怕失敗,是害怕自己表現不好,然而所謂的失敗並不是依照個人的角度來判斷,而是是否如實的呈現故事,並提升故事的藝術價值,使演出成為一份美好的禮物。 另外一個重要性排序是配樂本身參與的程度。如先前的文章所提,對白、旁白、背景音樂、音效和環境音在配樂上有強度的差別,認清演出的主角在舞台上而不是在樂師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舉個例子。有一次團練時,正在進行流動塑像的練習,在一次演出低落的情緒的尾聲,身為樂師的我忽然敲響一聲三角鐵,讓分享者和演員伙伴們差點跌倒。 大家用著很奇怪的眼神望著我,不解我為什麼最後選擇使用這種清澈高昂的聲音。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何如此,不過我確實體會到這回的流動塑像被「我一時的衝動」搞砸了!這或許就是忘了故事的內涵而順從自我渴望所造成的結果吧! 第三,了解你的武器。正如同前面的例子一樣,了解自己能用的武器和招式,是樂師的基本功夫。我們不見得需要學會高深的技巧,畢竟即興演出中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展現,但是能夠正確的運用各種樂器、環境中能製造聲音的道具以及我們的聲音,將會讓我們的演出更充滿信心。 第四,要有失敗的勇氣。我們常常害怕會做錯,但事實上即興演出中,常常只有適不適合而已,適合就是好的。平常在練習時,要多嚐試,並得到團體伙伴的支持與回饋。什麼是適合的,什麼會造成演員的困擾,觀眾的感覺是什麼,而對故事又造成什麼影響。 記得一次演出自由發揮形式時,我選擇用了一首歌做開場,內容隱喻了故事中主角所遇到的困難,但是說故事的人一開始覺得我用的歌不適合,和他所想的「實情」不同。 然而當演出即將結束時,他忽然理解我所使用的隱喻,是定位在對整個故事的理解之上。幾位演員伙伴在演出後也對我表達驚訝,認為我挑的那首歌十分切題,對於塑造氛圍也非常有幫助,一位伙伴告訴我他聽到那首歌時還嚇了一跳。 不過事後我檢討了當時的情形。使用這首歌的確有點風險,因為使用隱喻,對於演出的藝術性雖有幫助,但相對較不「真實」。幸好原來的故事比較沈重,較象徵性的手法有助於呈現,而且那首歌也是當時腦海中浮現的最好選擇。 第五,精簡、精簡、精簡。說精簡很簡單,但是要怎麼辦呢?有個簡單的作法,就是保持專注。 專注是樂師配樂時最重要的事情。在聆聽故事時,樂師同理說故事的人,掌握故事的核心和精華。在主持人下指令時,樂師同理主持人,掌握演出的形式和可能的節奏以及流程。在演出的過程中,樂師以觀眾的角色同理舞台上的演員,一方面參與演出,一方面以觀察者的角色協助修正整個流程。 因此,我覺得用心傾聽是樂師最重要的特質之一,而不是拚了命的演奏。如何用最精簡的方式,把故事的核心要素呈現,並協助主持人、演員演出,是每個樂師的挑戰,也是我們團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一旦我們能感受到演出中的狀況,就能進一步評估「夠不夠」。如果不夠,如何用手上的樂器創造最好的效益? 打從學習Playback Theatre開始,老師們都教導我們,不必像是「交響樂」一般從頭演奏到尾,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員不必演出無關緊要的事件(例如打電話聊天三分鐘)一樣,浪費觀眾的注意力,也無益於演出的整體力量,我深有同感。 樂師配樂的五項練習 以上五項是個人的心得,多聽多看多學是任何一個演員(樂師)必需的工作,我自己也正在學習。時常更換角色,如演員、主持人、觀眾等等,有助於樂師更有勇氣發聲。接下來分享幾個樂師的練習活動,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情形參考運用。 一、時機的掌握 兩人一組,一個人演出肢體(可說話),另一個人用樂器(一項或兩項)來配音。 您看過較古老的古裝武打場影的配音嗎?當演員武器互擊時,用聲音和器具來配製音樂與音效,有助於提升時機的掌握。 二、聲音的施與受 前一個練習比較接近後製配樂,能夠增加出手時機的掌握,但和PT的即興演出還有一段距離。 我們可以用聲音來做施與受的練習,例如演員依照聲音來表演肢體,這種活動很適合打擊樂器。簡單的一種作法如下: 熱身:依照打擊樂器的節奏,演員在空間中自由的走動,並伸展肢體。 吵架:演員和「聲音」吵架。記得許多電影中出現「天外飛音謎之聲」嗎?這個練習可以轉換成內在困擾或是被壓迫的呈現。 內在聲音:用樂器做演員的inner voice。例如一個年青害羞的男孩子向喜歡的女孩子表白時,用心跳聲來做背景。 其他:演員以默劇的方式在舞台上「探險」,和樂師做施與受的練習。 (活動一、二可用對口,亦即播音員的活動來當熱身。此時演員開口但不發聲,發聲的練習由播音員來配音,可兩組一同上台演戲。) 三、氛圍的塑造 選定一項情緒,大家使用單一一項樂器來嚐試,看看什麼樣的情緒適合用什麼樣的樂器,討論之後交換。多嚐試不同的樂器,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方法。 也可以把樂器分散,伙伴們圍成一圈,想要用什麼樂器來表達,就直接拿起來,一次一個樂器演出。進一步還可以做「聲音的流動塑像」。 四、用音樂說故事 當情緒的練習之後,可以嚐試用樂器來訴說一個完整的故事。 首先,邀請伙伴分享一個故事。主持人可以選擇適合的形式,而形式則是使用樂器來表達。適合的形式像是一頁頁的故事(感受)、三句話、大合唱、自由發揮等等。 之後用類似正式演出的方式,演員們用樂器來演出整場故事。 (活動三、四進行之前,讓伙伴們先玩一玩各種的樂器。同時可尋找各種產生聲音的可能。例如塑膠袋、撕紙、踏地板等等,也可嚐試非正規的樂器使用方法。) 五、歌曲創作 大家可以躺在地上輕鬆的休息,關燈,讓伙伴們的視覺可以休息一下。 請大家即興唱歌,如果有人會唱,就跟著應和。一次唱一首歌。 可以設定主題,例如家庭、友情、愛情等等,也可以用情緒為主題。 如果沒有合適的歌,有沒有可能修改歌詞即興創作呢? (要練習歌詞的即興創作,重點是能夠很快的產生有意義的歌詞,這一點可參考即興作詩的方法。) 結語:Show Me not Tell Me 以上五個練習,都可以增加樂師在演出中的勇氣,當然還有其他的活動可以運用。例如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或是分析「訴說故事的樂曲」(如彼得與狼),也能夠增加我們對音樂的想像力。而這些活動自然也有一些相關的暖身活動,大家不妨多多嚐試。 本文是自己從事Playback Theatre樂師的一點小小心得,算不上是很嚴謹的作品,只是希望能提供一些非科班出身,又不熟悉樂器使用的伙伴們,在扮演Playback Theatre樂師的角色時,能夠更有勇氣去敲下手上的樂器。即興劇場常常說:「Show me not tell me.」凡事需要多加練習。一場精彩的演出,好的配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由於聲音具有穿透力,因此常常具有影響全場的力量。有時準備一些「中性的」音樂素材,在不知道該如何做又應該奏樂時,能夠拿出來充數,也算是個不錯的辦法。而樂師所需要的敏覺力和同理心,其實許多伙伴在演員的練習中已經具備,剩下的只是轉換手上的武器,由肢體換成樂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