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演〉

你說了一季
只屬於你的
往事前塵
卻化作片片彩晶
在舞台上
閃閃發光

打開禮物之前
請深深吸一口氣
小心
那兒藏著
另一個
熟悉與不熟悉的
自己

請看

〈流動塑像〉

不安定的畫筆
在空白的腦海裡
塗抹
一幅幅的
高潮疊起

〈一對對〉

是誰巧妙地複製了
DNA的雙螺旋
讓矛與盾
在情緒的糾結中
嘶吼

〈轉形塑像〉

聲音凝成的果凍
碰的一聲
亮了起來

〈一頁頁的故事〉

記憶的繪本
心的流水帳
捕捉一葉葉
剎那與永恆的
塗鴨

〈四元素〉

樂聲勾引著形體
色彩飄流不定
在靜謐與喧嘩交界
串成
詩的名字

〈大合唱〉

輕風
在日暮的回聲谷中
大聲喊出
片 片 晚 霞

〈三句話〉

一開始
就遺忘了的
最後一句

〈拼貼〉

這是一場
剪刀和膠水間
趕盡殺絕又連綿不斷的
春雨

〈自由發揮〉

舞台上
恣意的角色扮演
生活
在永恆的定格中
嘎然而止

〈敘事者V〉

濃粧艷抹的夜
照亮銀河
輕描淡寫的
是星星的離愁

〈定格〉

故事的切片
在顯微鏡下
翩翩飛舞

〈修正〉

微笑
對著鏡頭
捲起尾巴

〈即興〉

還沒回神
就已下臺一鞠躬

〈劇場〉

空間、演員和觀眾
交織在
生活的劇場裡
演出自己

〈演員〉

遊戲場裡
忘我的土撥鼠
在眾槌之間
賣命穿梭

〈樂師〉

突如其來的鬧鈴聲
讓整個世界
跳了起來

〈觀眾〉

砧板上的魚
專注著廚師料理自己
品嚐
美味的芬芳

〈主持人〉

辛勤的蜜蜂
在觀眾與演員間飛舞
尋覓
下一個春天

〈門票〉

換取演出與觀看權利的
一種乞討

〈開場〉

傳說中的大霹靂
新生嬰兒的哭聲
除夕的倒數計時

第一響春雷大地

〈落幕〉

摭羞布擋住了
窺探的視線
讓所有人
同時鬆了口氣


  這兩天和阿坤到交大帶領Playback工作坊,雖然很累,但覺得很愉快。

  愉快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喜歡Playback,另一方面是這次參加工作坊的伙伴們,都能很快的進入狀況,並且樂在其中。另外,由於這次有兩個人同時帶領,因此能夠換手,並在分組時能在各組中支援,感覺輕鬆多了。

  這次工作坊參與的主要成員,是對咨商和輔導有興趣的學員,也有少數幾位因為對「戲劇」有興趣而參加。不過總的來說,學員對於學習和挑戰都充滿了熱情,所以讓整個工作坊進行十分順利。

  這次特別嚐試針對肢體的開展、情緒的表達和非語言溝通設計了一連串的活動。雖然礙於時間因素,有些活動只能夠做到最初步的練習,但是學員的表現讓人非常敬佩。

  有關Playback形式的部份,主要由阿坤介紹。說實話,因為時間有限,這次對於演出形式的介紹並不算完整,如果要直接上場表演,可能還得加強一番,但撇開演出的儀式不談,對於故事和演出的呈現,都有相當不錯的成果。阿坤很注意在每個形式中的練習和理解,因為透過練習,對於學員來說就有很大的助益。我也從阿坤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如果說要改進什麼,也許下次類似的工作坊,我不會問同學想要開發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想要儘可能的開發自己,相對有限的工作坊時間,要安排這麼多活動,每個活動的時間勢必會壓縮,原本可能可以達到九十分的影響力,不知不覺中降成七十分,覺得很可惜。未來有類似的情形,應該先評估一下時間,然後選擇一項來玩就好(問學員看來是個笨主意)。

  最後,好幾次自己好想跳下去玩,但是為了要計時和控制流程,只能眼睜睜地在一旁乾瞪眼,對我來說,也算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吧!當學生,感覺比較幸福。

  昨天的團練,因為參加的人不多,於是趁這個機會,大家聊聊,「順便」做故事層次的基本練習。(請參看〈故事的層次〉)

  故事層次的練習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我們這次採取比較像是某些特定層次的角色扮演。大致的作法如下:首先,請一位伙伴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後由近至遠,模擬其他角色的觀點。一直到人類共同記憶(或是集體潛意識之類云爾)或是符號這一類最底層的聲音。

  我們練習時,首先由碧芬說了他在進行的一項帶領國中生學習說故事的實驗輔導計劃(這是我認知下的描述),因為對某些孩子不太熟悉,所以上課的過程讓他覺得有點兒累。

  於是其他的伙伴,利用不同層次的角色設定,來模擬「其他人」的聲音。

第一層,我們把焦點放在上課的情境,聽一聽現場(也許是學生)的聲音。

學生怎麼看這個老師和課程呢?
熟悉的學生、不熟悉的學生,有什麼不同的觀點?
有上課的學生和沒有上課的學生,在交談時會談論些什麼?
如果我們重演這一幕,學生們在當時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會說什麼?
……

第二層,我們把焦點拉開到週圍,聽一聽環境的聲音。

學校其他的老師會怎麼說?
校長怎麼說?
家長怎麼說?
記者怎麼看這件事情?他會寫怎麼樣的報導?
其他的學生怎麼說?
……

第三層,我們把鏡頭拉到攝影棚內,現在是政論節目,聽一聽社會大眾的聲音。

主持人怎麼說?
政治人物怎麼說?
專家怎麼說?
反對意見領袖怎麼說?
Call in的觀眾又怎麼說?
……

第四層,拉到典範的層級,在這個層次中,有沒有其他的故事、原型或是抽象符號可以表示這件事?

有沒有一個眾人皆知的典範故事可以說明這件事的內在意義?
故事和什麼基本的元素有關?
故事是不是具有某種生活中的再現性?
如何表現?

  其實故事層次的練習,對於說故事的人而言,也是很好的一種服務。我們嚐試透過不同角度來分析同一件事情,當事人便能夠用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而採用這種練習形式的原因,也是想透過這個練習,把我想要告訴當事人的話,用不同的角度呈現出來。

  噫?有趣嗎?那我們在網誌上簡單的做個練習吧!這樣的練習對創意(例如作文)有幫助哦!


以前一陣子我發生的一個真實故事為例來說明(請參看〈你是什麼東西〉):

如果你是以下的角色,你會怎麼想?
早餐店櫃台上的老闆
早餐店正在煎蛋的老闆
早餐店內正在吃早餐的客人
忽然走進來的其他人
剛才等不及先行離開的那位客人
那份三明治(如果你是三明治的話)
櫃台
口袋中的錢
……

如果你是以下的角色,你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這間店的常客
第一次到這間店的客人
路旁溜狗的老人
閒來無事的小報記者
電視台SNG車
環保局人員
做戶外教學的老師和學生
想要來白吃白喝的人
風水師
……

如果您以下列的身份參加政論節目討論這個問題的話,您會怎麼說?
主持人
政治人物(民代、官員、執政黨及在野黨、異議人士)
專家學者
媒體名嘴
意圖造勢者
一般群眾
其他早餐站經營者
全民大悶鍋
……

如果這件事流傳千百年,你想這故事會是什麼樣子?
什麼故事可以說明這件事?
什麼成語或格言可以為這個故事下標題?
什麼原型或是典範可以說明故事中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