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一個工作坊,在工作坊中要進行腦力激盪,於是各組就針對議題進行討論。我參與的這一組剛好只有三個人(其他組平均五至六人),另外兩位小組成員是學校老師和研究員,一位十分擅長分析思考,一位則擅長批判性思考。當我們在進行發散式的力激盪時,長於分析思考的老師首先畫出了一個矩陣,而長於批判性思考則提出了許多關鍵性的問題,兩者都可以讓我們得到許多點子,然而很明顯地,他們並不熟悉腦力激盪的方法。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好,加上又淋了點雨,有些頭昏腦漲,只能盡可能地產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貼在珍珠板上。某一位老師甚至還失蹤了一陣子,跑到別的地方去找人聊天拍照。
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幾位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走過來,看到了我們的板子上貼的點子不多,就竊竊私語地說:「我覺得他們很不open-minded。」我楞了一下,然後便繼續完成我的工作。之後,有看到一位女生一直在附近走來走去,於是就好奇地問她的單位,她告訴我她是「引導師」,並且建議我如果某個項目的發想太少,可以試著去別組逛逛,找些好的點子複製過來。不過當時其實我已經逛過好幾遍,只是覺得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點子想要抄。
原本的設計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思考的工作流程,然而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插入其他的活動,讓原本的思維流程和團體動力不得不一再地被打擾,讓整個引導活動變得有些混亂。。最終,原本預計要進行的活動產出,就不了了之地移到隔天再戰。雖然如此,我們小組還是順利地發展出一個可行方案,並且讓小組的成員有參與感。而最後主要採用的點子是某位成員的點子,我想在後續的過程中,可能可以有更高的參與感吧。
透過這次的經驗,讓我得到了一些學習和反思。
首先,千萬不要在自己帶領的團體旁邊說三道四。我們無法保證別人沒有聽到,也無法保證我們的觀察和推論是正確的。我們小組之所以某些板子上的點子比較少,是因為我們花了大部份時間專注在某個板子之上。當然,我們只有三個人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否不夠open-minded,是無法由這樣的訊息得證的。就算我承認以我的標準而言,另外兩位小組成員的確生產力不是很高,但是至少其中一位老師很願意努力試試,我覺得這就是開放心胸願意嘗試最好的行動和證明。我們只是現在沒有辦法產生很多點子而已,不代表我們沒有努力開放自己的思維。
再則,引導師如何有效地提供協助,需要適當的鋪陳。例如,如果在一開始主要帶領的引導師先介紹其他幾位引導師,並說明可以向他們尋求必要的協助,也許對一些小組而言是很棒的支持。而身為引導師,也不需要急忙地給出建議(尤其在我還沒有開口問之前)。任何的建議都有一些前題和假設,其中包括了對「成功」和「需求」的定義,也許在開口之前,可以先探詢一下當事人的想法。
第三,整體活動的安排有其邏輯與結構,維持一定的動力和穩定性是比較好的選擇。兩組不同的流程各自單獨運作都是很棒的活動,但放在一起卻不一定能起到加與乘的作用。當然,我理解有時某些事情會卡住,需要提供一些不同的刺激,但是卡住的原因可能只是參與者沒有準備好,拿別的東西出來攪和,只會讓大家的注意力跑到別的地方而已。
第四,身體的狀況真的要好好照顧,頭昏腦脹很難好好的工作。
這次的工作坊,很多地方都看得出主辦單位的用心和努力,可惜有時過度地想要有華麗的展現,卻可能讓一場美好的演出變得索然無味。也許真的是我不夠open-minded吧。但是誰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