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又稱「連環圖」,亦即「Snap Shot」,是一種以定鏡的方式來演繹說故事者的故事的演出形式。常用於加快故事的節奏,或是有層次性的故事之中。透過主持人的切割,可以替故事整理出一簡單的層次,而演員隨著主持人下的標題呈現出一幕幕的畫面,就像看連環圖一樣。
在這個過程中,主持人扮演著較吃力的角色。除了要清楚知道故事的要點,還要能夠快速的下好標題。相對的演員依照主持人的標題進行定鏡的演出,由於時間很短,如果要彼此互動或是更精準的呈現,則須要更多的練習和良好的團隊默契。
在定格的形式中,演員可以扮演任一角色(包括人事物)。至於是否要決定主角,每個團體有不同的看法。有主角的好處是演出時容易出現重心,沒有主角的好處則是讓創意自由發展。我們詢問了說故事者和觀眾的觀點,發現由於主持人下的標題會帶給觀眾一個特定的觀點,因此是否有主角不會影響到觀眾的理解,再加上每一個分鏡的時間不長,因此只要有某一個部份呈現出相對應的感覺,說故事者就會接受到訊息。反之,此時主持人下標題的準確度就成了另一個重要的因素。例如某次練習時,我下標題時用錯一個詞,說故事者便跳出來加以澄清。另一件要注意的事情則是,如果有排定主角,例如第一個出場或某個特定位置的人,那麼每一分鏡的主角最好都是同一個人,而其他人則不扮演主角。
由於定鏡的時間很短,所以常常會造成演員在差不多固定的位置上演完所有的分頁。經過團體討論的結果,我們發現在每一個分鏡中,如果演員試著交換位置,會產生有趣的效果。首先,會有新鮮的感覺。第二,演員的動作轉換會更明顯。第三,互動的可能性更高。當然,也會因為走位而造成互相阻擋或是碰撞的情形,這只要多練習就可以改善。
至於音樂的角色,也有不同的見解。根據Veronica老師的說法,當主持人下完標題後,樂師以很短的音樂進入,待音樂一停演員立即呈現。如此一來,整體的節奏感非常分明。也有別的團體採用和一頁頁相同的方式,音樂可以在演出的過程中全程進場,並在音樂停止後才結束演出。
定格是十分常用且好用的形式,主持人可以採用事件的順序或是內在情緒的順序做切割。然而如何把定鏡落在關鍵的情節或轉折上,又能夠把說故事者心中的意象化成定鏡,也許是主持人必要的修練吧。
那麼,定格形式中,可以使用空鏡(沒有角色,只有環境的畫面)嗎?說不定這也是一種有趣的嘗試呢!
標籤: 一人一故事劇場
在寫作上,有所謂人稱的區隔,代表著不同的觀點:
- 第一人稱代表主人翁的觀點,亦即「我」的觀點。
- 第二人稱代表對方的觀點,就是「你」如何如何。
- 第三人稱代表他人的觀點,即是「他」的想法與見解,像是上帝的全知觀點就是常見的例子。
- 最近看到有人談第四人稱,但那究竟是「誰」的觀點呢?
簡單的定義,第四人稱必然是非我非你非他的觀點。有人認為在前三種人稱中自由的流動,就是第四人稱。例如:「這篇文章便是搞笑寶寶所寫,我寫的真好!」也有人認為第四人稱其實是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某種特定形式,如自我對話、喃喃自語或是某些特別語言中的特定用法(阿爾袞琴語、克裡語)。在保羅.席利的《天生潛能積極開發法》中,則以「第四種觀點」做為「確認」的一種方式,指的是內心與外在共同建立的一種證言。
在Playback的演出中,有些形式可以用來說明第四人稱的可能性。流動塑像中,每個人都是主角,但層面不同,有內在的喃喃自語,但仍是第一人稱。在敘事者V的形式中,則採用第三人稱、但仍可以做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的回應。而在定格的呈現中,由於可以扮演任何一個角色,所以有機會同時出現一、二、三人稱的觀點,而塑造第四人稱總體認識的可能--讓觀眾成為第四觀點。
高行健的《靈山》是一個利用人稱轉換、以「語言流」而非「意識流」描述的作品。講到流動,大合唱也是一種可能的呈現--讓觀眾成為第四觀點,或是本身即是。
即然如此,寶寶便思考,有沒有一種可能性,創造一個第四人稱的形式?
首先,如果以三句話的形式為範本,可以依次由演員出場,陳述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的想法。可以選擇定鏡、演出或是流動(產生互動),寶寶覺得每位演員結束時採用定鏡較合適(像三句話)。
然後由第四位演員代表「第四觀點」,做為「全相式」認知的起點。
第四人的作法可以是:複製每個人稱的觀點、使用布、使用內在聲音或是引導不同人稱的演員彼此互動。可以說話或是不說話。
第四人也可以是社會的聲音、如道德規範、政治氛圍或是人類共同記憶,也就是更底層的聲音。但要避免流於說教而沒有內容。
每個人稱的演出不宜過長,建議的長度是短形式至中形式。
樂師可採用類似一頁頁或是三句話的方式伴奏,當然像是一對對或是定格用做分隔也是一種可能性。主持人不介入。
可能:
以下的情鏡可能可以嚐試使用這種形式:當說故事者陳述某件故事,包括了多人觀點,或是很難整理出頭緒時。也許,我們想要編織一個可能性,試著挖出更深沈的故事意涵。
危險:
我們只聽說故事人訴說,有時很難去捕捉故事真實外在環境的聲音,也就是第二、三觀點。其實Playback的屬性是第一人稱(我的故事),第二、三觀點具有猜測的危險性,此時第四觀點必需要加以澄清或串連,將焦點聚焦回主角身上,但要避免下結論,只是提供一種原始呈現的可能。
其實,如果就說故事者的立場,整個Playback的演出,可以說就是一個第四人稱的觀點。
那是我的故事,但事實上故事中的不是我,而是他!你認為呢?
標籤: 一人一故事劇場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豬媽媽帶著三隻小豬一起生活。豬大哥個性浪漫,喜歡天馬行空胡思亂想,豬二哥喜愛大自然,擁有精巧的手藝和敏覺力,豬小弟則是踏實認真,辛勤努力。
有一天,豬媽媽給小豬們一筆資金,對他們說:孩子!你們已經到了要學習獨立的年紀,這筆錢拿去,好好地過生活。
豬大哥拿著錢,開心地來到一處視野寬闊的高地,心想:這真是一個好地方。於是很快動手搭了一間稻草屋,舒舒服服地躺在稻草堆上,望著遠遠的天邊,思考著下一步該做什麼大事業。
豬二哥則到了溪谷旁,從小喜愛大自然的他,選擇溪谷旁一個安全舒適的平台,花了三天建好一棟木製別墅,並添購了創作所需的工具,準備大展身手一番。
豬小弟則在一處便宜的山坡地上,用了所有的資金,花了七天蓋好一棟堅固的磚房,安安心心地住了進去。
某一天傍晚,晚霞美艷得讓人誤以為在大海的另一邊真的住著神仙。豬大哥在高處看到,想起這可能是風雨的前兆,但是受美景地吸引,便拿起畫筆,想要捕捉這美麗的景色。
豬二哥完成了手邊的作品,在平台上伸伸懶腰,看見遠方的雲彩,根據他對大自然的瞭解,直覺有些不對勁,因此急忙進行準備。
豬小弟則一直在屋裡埋首工作,無暇他顧。
這天夜裡,狂風大作,豬大哥在稻草上熟睡著,忽然覺得好冷,原來屋頂被強風吹飛;大雨隨著狂風襲來,豬大哥連忙收拾家當,逃離現場。
豬二哥整夜無法入眠,頻頻望著溪水,只見水位愈漲愈高,平台有被淹沒之虞,於是背著逃難小包包,迅速離開。當他到達安全的地方時,小木屋已經泡在水中。
豬小弟忙到深夜,打開窗戶,才發現外頭風強雨大,便開始擔心兩位哥哥的安危。忽然屋後轟隆作響,還來不及回頭,只聽嘩地一聲,屋子應聲而倒,豬小弟連跑帶爬衝出屋外,到了高處,只見大量的土石流滾滾而下,磚房轉眼不見蹤影。
所謂「暴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色剛亮,風雨就像是一場噩夢般煙消雲散,然而大地受到風雨摧殘,滿目瘡痍,令人不忍卒睹。
三兄弟各自熬過驚魂之夜,濕淋淋地回到老家。彼此相見,恍如隔世,不禁抱頭痛哭。待心情稍為平復,每個人便談起自己的經歷。
豬大哥說:我沈迷於美麗的風景,而忘了危險近在眼前。雖然再建一個稻草屋很容易,但是不結實的房舍,無法承擔這樣的風險。這真是難能可貴的教訓。
豬二哥說:雖然我早有警覺,但是當初建築時,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雨量,我也只能匆忙逃出,所有的心血結晶都付諸流水。
豬小弟則說:我原本以為有了一個穩固的磚房,就能夠一勞永逸,誰知外在環境變幻莫測,土石流一來,瞬間摧毀。所謂的「安定」,在這個無常的世間恐怕是稀有品項了。
三兄弟面面相覷,覺得非常沮喪。
豬媽媽在一旁為小豬們遞上熱湯,並安慰著說:孩子們,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你們能夠通力合作,也許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情。幸好你們都沒事,雨過天青,還可以重新來過。
媽媽的話如當頭棒喝般讓三隻小豬清醒過來,小豬們緊緊地抱著媽媽哭泣。
媽媽又拿出一筆錢,對小豬們說:這是我的私房錢,原本準備安度晚年之用,你們先拿去吧!兄弟們要一起創業,彼此合作,共同打拼!
因為母親的關懷,小豬們轉憂為喜。
豬大哥說:我擅長於整體觀察,建構願景,但疏於小節的觀察和細部的實作。這部分要靠兄弟們給予支持!
豬二哥說:我對組織架構很熟悉,也有敏銳的觀察力,但是要像大哥一樣眼光長遠,或像小弟一般把基礎建置得那麼好,卻力有未逮。
豬小弟說:我沒有兩位哥哥的高瞻遠矚,只是希望有個穩定的環境,對於外在變化的反應能力實在很差。
豬大哥說:只要我們能截長補短,一定能夠蓋一棟安全、實用且美麗的房子。我們還要把媽媽接來一起住,兄弟們一同生活。這就是我們當下共同的目標。
豬二哥接著說:沒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們要分享所學,攜手創造更高的價值。
豬小弟說:那就由我來做時程和細部規畫,開始著手工作吧。
三兄弟們同心協力,很快地在一處安全美麗的地方,建置一座大莊園。
面對辛苦建築的成果,豬大哥說:眾志成城,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如果不是集合大家的力量,恐怕成就不了這種格局。
豬二哥也有感而發地說:這陣子我學習到許多東西,這個結果的確是我們群策群力、共同創造出來的,真是「三個豬腦袋,勝過一個諸葛亮」。
豬小弟則說:雖然有了安定的家園,但我們還是要小心經營,做好風險管理,不能再像先前那樣後知後覺了。
兄弟們回想當時的風風雨雨,不禁相視而笑。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三兄弟決定合力開設一家公司:三P(三隻小豬) 管理顧問公司,將他們學習的成果和更多人分享。公司在團隊學習和組織再造等領域中,表現傑出,連年獲獎。
目前豬大哥正在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而豬二哥則在公餘之暇,致力環保議題的推動。豬小弟由於勤於涉獵科技新知,加上誠懇踏實的作風,被電視台邀請擔任節目的主持工作。
這一天,豬媽媽在莊園的陽台上望著美麗的景色,想起三隻小豬各有成就,歎聲道:早知道他們這麼有出息,當初就該多生幾個!
本文原載於《台北e大鮮活管理報》第八十六期
http://epaper.hilearning.hinet.net/images/tpec/86/01.htm
<註>本文插圖是從圖庫光碟中選出來的,有時買一些圖庫光碟效果還真不賴,只可惜光碟沒有附原始向量圖檔,不然還可以自己修改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