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相信

因為我們相信凡事其來有自,因此我們不會擔心,只把力量投入在最重要的地方。

在某些人的眼中,佛教徒會有過度樂觀的傾向,有時也會讓人感覺到一種鴕鳥心態。然而實際上,佛教徒把生命投注在願意投入的方向,而把無關緊要的事情放在一旁。

在佛經故事中,有一則譬喻是這麼說的。有一個人中了毒箭,一心只想找到是誰想殺害他,他分析了許多資料,包括箭的製作、毒的來源、射箭的手法……他想要知道一切,才願意去治療,於是在他還沒有找到答案之前,就毒發身亡了。

解毒對一個中毒箭的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去處理最重要的事情,反而花心思去處理其他的事,結果喪生失命,事情的原因仍然無法窮究,只會徒增歎息而已!

佛弟子們遵循著佛陀的教法,依照自己的志願,向解脫一步步的邁進。對他們來說,止息苦得到解脫,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更重要的事,也沒有事比這件事更為急迫。

故云: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這種專注的態度,也常常反應在生活之中。有另外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有一次一位尚書請玉琳國師看戲,戲演完之後尚書大為感動,就問國師的感想。國師說:「沒有感覺哩。」尚書大為不解,此時國師就請尚書隔天做個實驗。

第二天,尚書依照國師的說法進行一個實驗,找來一個死囚,帶他去看戲。尚書在死囚的膝上放一盆水,並且對他說:「如果看完戲後,這盆水沒有任何一滴滴到外頭,我就免去你的死刑。但是只要有一滴水滴出來被我發現,就馬上處死。」

戲一樣的精彩絕倫,尚書大人看的心花怒放,終場時,尚書大人問死囚:「這戲如何?」死因回答:「沒有感覺。」由於答案和國師說的一樣,尚書不禁納悶,於是進一步問:「為什麼?這麼好的戲怎麼會沒有感想呢?」

死囚回答:「報告大人,我一心一意只顧著這盆水不要外溢,實在沒有心思看戲哪!」

故事的主角究竟是不是玉琳國師,看戲的是尚書還是貝勒爺,恐怕都無損故事傳達的意旨。對玉琳國師而言,心念的放逸如同死囚水盆的水溢出一樣,是生死的根源,也因此專精於一念,精進不止。「如救頭燃」人人會念,「甚莫放逸」幾人能為?

故事中的處理方式也是善巧的。如果國師馬上「開示」,不免潑尚書冷水,搞不好還會弄得賓主不歡而散,改以此方式點醒世人,順便救一個死囚得以把握難得人身,加上自己毫髮無傷的脫身,這齣戲才真是教人讚歎。

因為我們相信凡事其來有自,因此我們不會擔心,只把力量投入在最重要的地方。佛陀教導緣起法,世事不會單獨存在,與其把心思放在無益之事,不若當下踐履八正道。

演戲可以彩排,生命不能重來。心念像是高懸天際的風箏,在狂風暴雨中飄搖欲墜,只剩一絲正念可以牽繫,此時顧左言右,不亦危乎?

生命,不應該浪費,只該投注於重要的地方。您說是嗎?

敬錄證嚴法師法語

我常說:「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如果一生從沒做過後悔的事,就是最幸福的人;反之,如果心念沒有照顧好,貪瞋心一起而做錯事,後悔就來不及了。

~摘自慈濟電子報,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20020525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