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強計劃在今年(2010)一人一故事劇場台灣聚會中帶領一場工作坊,主題是「遊戲設計工作坊--用遊戲設計遊戲」。
遊戲設計工作坊--用遊戲設計遊戲
帶領人:李志強
內容概述:工作坊將介紹遊戲設計的基本元素,並透過小組共同創作,改編已知的遊戲成為新的遊戲。適用於需要經常變換口味帶領遊戲的人,或是想要嘗試新鮮遊戲的人。
活動內容:講解 20%;小組討論 40%;遊戲試玩 40%
人數限制:16-30人
對象:不限
註:參加者需要帶一個自己喜歡的小遊戲前來參加,如果遊戲需要器材,請自行準備
標籤: 一人一故事劇場
夜晚的小米酒劇場,帶著一種靜謐與安詳。六月二十三日晚上,展翼天使計畫的足跡來到了花蓮創意文化園區,並由花天久地劇團擔綱演出,為東部地區的社工朋友服務。此次承蒙花蓮縣社會處,花蓮文化創意園區和社團法人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的大力協助,讓演出能夠順利進行。
此次演出約有五十位觀眾朋友前來欣賞和分享,包括第一線的社會工作者,各單位的志工,公部門的朋友和大學相關系所的老師等不同領域的助人工作者,在觀眾中,我們也看到了幾位小朋友。有幾位觀眾朋友表示是專程來看關於八八水災的演出,也有人表示很想親眼看看一人一故事劇場究竟有多寫實。
此次演出的主題,在主辦單位和在地劇團的討論之後,以「社工好忙」為切入點。演出在熱鬧的樂曲中開場,演員在舞台上以三個小品呈現出社工員在第一線服務時真實的樣貌,並立即得到觀眾的熱烈迴響。在簡單地以流動塑像呈現觀眾的心情後,主持人以曹小妹妹事件所引發的效應,邀請觀眾進行交流與分享,並引發了第一個故事。
一位學校老師分享自己班上一位住在寄養家庭的孩子,似乎並沒有受到很好的照顧,因此提出了「社工,你在哪裡」的疑問。故事在大合唱的形式下呈現,流露出渴望孩子受到更好關愛的心情。
之後,一位在縣府從事第一線兒童服務的社工員分享了自身的困境,並希望能夠和前一位說故事人有更深入地交流機會。演員們呈現出這位朋友隨時隨地在待命的心情,以及對孩子的關懷。
第三位說故事人分享了在社區做長者陪伴工作的困難。明知道老人家被家人傷害,但是老人家卻不願承認。尊重長者想要住在部落的心情,同時又發現不改變環境只會讓狀況一再發生,社工朋友常常在心中有許多內在的拉扯。演員以拼貼的方式呈現出故事中不同層面的議題,和不同角色的觀點,讓社工員的無力感展現無遺。
隨著演出的推進,主持人引導大家回顧八八水災的過程。一位慈濟人分享了第一時間慈濟的夥伴進入災區所看到的景象,並反思人人需要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演員在舞台上呈現出說故事人知福惜福再造福的心得。
緊接著一位在八八水災第一時間進入台東佳蘭服務的社工,分享了災民被請來請去,最後只能回到災區的橋下過日子的故事,讓居中努力的說故事人感到沈痛不已。演員以四元素的方式,呈現出說故事人內心強烈的苦楚,和企圖喚醒冰冷制度的願望。演出結束後,說故事人分享了自己透過了演員的戲劇表達,得到某種舒發和渲洩。
在這個深刻的故事之後,主持人邀請全場觀眾分享此刻的感受,觀眾們紛紛表達對社工的支持,對政府的疑惑,有人反省自己似乎還可以為八八水災多盡一分心力,也有人看見受苦的災民朋友卻展現出最大的體貼之心。
隨著演出漸漸接近尾聲,討論也愈益深刻。一位觀眾分享在災難時社工其實也是受災的一群朋友,另一位觀眾分享了現實生活中,社工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困難。一位觀眾大聲地說出:「社工,你們辛苦了。」但是面對這些困境,社工朋友們依然表示不會放棄。演出在大家共同回顧今天所經歷過的故事之後結束。
在演出後的座談裡,一位觀眾分享雖然場地有點悶熱,但心中卻很暖和。一位社工系的老師分享一直以來對一線社工朋友的敬佩,同時提到這次的水災又再度喚起大家從九二一以來對於社工員在重大災難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探討,希望能夠對社工界的朋友帶來更多正面的支持與力量。展翼天使計劃的執行團隊也特別說明此一計劃的目的和意義,同時邀請與會的觀眾朋友把心中的祝福和感恩,寫在展翼天使的明信片上,送給需要的人。讓我們一同把愛說出去,讓天使繼續飛翔。
隨著觀眾漸漸散去,四週也漸漸暗了下來,然而今晚在每一位觀眾朋友心中所點亮的燈火,相信能夠在未來前進的路上繼續帶給我們勇氣。演出之後,團隊聚在一起分享了今天的過程,演出前的擔心和緊張,在演出展開的那一刻消逝無蹤。我們共同聆聽了社工朋友在平時和災難中所面對的困境,用我們的演出,為他們帶來一點支持的力量。
身為展翼天使計劃的執行團隊,我深深地以參與這次計劃的所有團隊和夥伴們為榮。我相信,當我們在服務服務者的同時,我們同時也在服務自己,並有機會為我們所熱愛的這塊土地,帶來更多祝福與力量。
標籤: 一人一故事劇場, playback4u
自二○○七年參與社會企業創業大賽開始,在過去兩年半的歲月裡,經歷了許許多多有趣的歷程。其間付出並不算多,卻得到了許多。謹把這份學習心得表列於下,供有志投入社會企業創業的朋友們參考。
- 如果失敗會為人生帶來幸福,就值得為其歡欣鼓舞。若非如此,那就放下失敗,去追尋幸福!成功亦復如是。
- 機會為所有的人存在,只有準備好的人,才能與之共舞。同時,你永遠都有下一個機會,和錯失它的機會。
- 俗話說得好,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老闆的一句話。幸運的是,如果你的老闆是佛陀或是上帝,祂們想說的,都已經說了。
- 佛菩薩或上帝的愛從來不會這麼少。如果感受不到,換個方向看看。
- 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免費的,請以尊敬和喜悅的心接受它。有朝一日免費不再,依然開懷。同理適用於日光、空氣、水、平安、健康、親情和承諾。
- 所謂的盡心盡力,就像擠牙膏一樣,有時需要從最初的地方開始--如果再怎麼用力也擠不出任何東西,換隻牙膏吧。
- 創業最重要的不是有錢,而是有人願意付足夠的錢。
- 常保微笑。面對鏡頭常保微笑,因為你的微笑將廣被流傳(非微笑亦然)。面對他人常保微笑,因為微笑會烙印在他人的心坎裡(非微笑亦然)。面對自己更要常保微笑,因為自始自終只有自己為伴。
- 所謂的陪伴,關乎彼此。所謂的夥伴,關乎彼此。
- 安於孤獨,並打開心扉。當一群朋友離開時,有另一群朋友正等著擁抱你。如果他們不來就你,就去找他們吧!
- 相信夥伴,也要相信自己。相信數據,也要相信直覺。相信專家,也要相信民間智慧。重要的是,去驗證、實踐、並找出下一條可行的道路。
- 別受困於表相,真相不存在於腦海中。到現場去感受、去聆聽、去挖掘,然而去嘗試,並從中學習。
- 別在乎別人說了什麼,自己的承諾自己負責。別為他人擔憂,儘可能地給予祝福。
- 不要抱怨自己的抱怨,想抱怨的時候就抱怨吧!不滿是變革的推手,但行動才能讓變革成真。
- 成就並非屋頂,而是通往未來的階梯。把過去踩在腳下,才能觸摸到更高的天空。
- 找對的人上對的車。有些時候,對的車比對的人更重要。
- 管理大師說,把對的事情做對。這毫無疑問。問題在於,何謂把「錯」的事情做對?有太多錯的事情,最終卻變成下一個對的事情。
- 你可以賣掉公司,千萬別賣掉靈魂。沒有靈魂的公司只是空殼,沒有公司的靈魂卻依然能夠擁抱全世界。對社會企業而言,靈魂就是社會使命。
- 僕人的第一件本分事就是認清誰才是真正的主人。聖人無私故能成其私。
- 讓別人成功而獲得成功,比讓別人失敗而獲得成功,需要更多的愛。
- 能在優點中找出缺點的人,能夠創造出「更完美」;能在缺點中找出優點的人,能夠讓我們「更完美」。
- 不吝於祝福、不吝於贊美、不吝於鼓勵、不吝於奉獻、不吝於服務。更重要的是,不吝於對自己和夥伴如此。
- 勇者說,只要心中有一盞燈,就不怕世間黑暗;仁者說,與其詛咒四週黑暗,不如點起一盞明燈;智者說,正因身處黑暗,任何微弱的光芒都額外耀眼。
- 成為你所喜歡的樣子,不要成為你所不喜歡的樣子。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 想要登上浪頭時,別忘了打量浪頭打在岸上所剩的距離。有時,下台的身影比上台的姿態更重要。
- 選擇的真正困難並不在於選中正確的答案,而在於不沈溺於後悔。
- 沒有人知道未來的樣子,直到你用夢想填滿它。是的,填-滿-它。
- 一步一腳印,每天向夢想邁進一點。別害怕距離遙遠,也別貪心想要一步登天。
- 執行者做事,管理者完成事,領導者讓事情自然發生。
- 正直,正直,正直。你所做的一切,終有一天會反彈到自己的身上,無論好的或是壞的。
- 從謙卑做起,從感激出發。在歷史的洪流裡,一切的雕蟲小技都將被歲月所淹沒。
- 關係真正的價值在於流動和傳遞的力量。建立好的關係網絡,能夠在其間產生放大的效益。這就是影響力的本質。
- 三人行必有我師,有時失敗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更重要。當別人成功時,我們常常不能如法炮製;當別人失敗時,我們卻常常也會失敗。
- 判斷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就如同真正謙卑的人,不會自詡是上善;真正想要行動的人,會尋找能夠行動的機會,而非坐著抱怨沒有資源。
- 要尊敬大自然。
- 故事行銷並非單純地指用故事來進行行銷,而是讓顧客在我們的故事中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 賣產品和賣愛心的區隔在於,前者在顧客享受服務時得到滿足,而後者則在顧客付出的同時得到滿足。社會企業有能力達成兩者。若非如此,前者應較後者更為重要。
- 共利是市場生存的法寶之一。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要留下一些空間讓別人也能獲利。
- 打開團隊的五官。想要看到、聽到、嗅到、嚐到和感覺到這世界的樣貌,可能需要不同性格的成員。這就是團隊異質性的重要之處。
- 學習到的事情不一定能夠馬上實踐(本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改變需要時間,但積極的人會設法縮短學習和行動之間的距離。
- 失敗不是跌倒,而是無法再站起來。成功的唯一法則是,不要停留在通往失敗的道路上。
- 密切觀察趨勢,準備好迎接改變。不要等到改變發生了,才驚訝其發生。
- 有經驗的成功創業家的話語,能夠傳達身歷其境的視野與力量;置身事外所分享的觀點,能夠帶來旁觀者的觀察與新的可能性。
- 計畫很重要,但並非全部。創業計畫書不是用來執行的,而是用來修改的--除非創業是在完全已知、毫無風險的狀況下發生。因此,不斷學習是創業團隊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 有人問我曙光計劃的提案為何能夠得到評審的青睞,我也不知道。我們只是把已經做的、正在做的和想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同時展現出我們的熱忱罷了。
- 有時,「如何」(How)比「什麼」(What)更重要,但是「為何」(Why)才是本質所在。千萬不要失去了自己的高度。
- 面對真正重要的事,儘可能把結果設為常數,把時間設為變數。如果想要種出一片森林,一棵一棵種下去。
- 邊界的意義在於,從裡頭看是限制,從外頭看是支持。正如同管理學的許多理論對創業有所助益,同時也可以告訴我們還有什麼空白的領域值得我們去探索。
- 努力讓自己活下去(這也是最初和最後的心情)。
- (本項保持空白)
(先寫50項,再走一段路程之後,再來回首吧)
走在細雨中的慈濟大愛杉林園區,有點落寞。一種被拘束的壓迫感襲來,某種大愛緊貼在眼睛上,在耳朵裡,在鼻子前,甚至在舌根處,舉足投足無處不遇。我不禁產生懷疑,我們所呼吸的空氣裡,是否也充滿著大愛的自由基。
一堆即將種下的樹苗橫躺在路旁,被雨恣意地嘲弄著。也許某個良辰吉時,他們會被好好地、按部就班地,一棵一棵地種在指定的坑裡,在這個原本不屬於他們的地方繼續成長。除了沒有山林、野趣和部落的記憶外,這兒有著仔細規劃的自然、不同的生活,當然,還有大愛石。
當樹被種下的那一刻,他就有了全新的身分和地位。也許,人們會在他的身旁繫上木棍,以便他在周圍沒有其他樹木的保護之下,能夠隻身和強風對抗。也許,人們會給他一個新的名字,叫做感恩。也許,人們會在他的身上張燈結綵,繫上歡慶的鈴鐺。無論如何,他不再是原本的那一棵樹,他是被眷顧的,他代表著愛。
一塊大愛石旁,小小的青草努力地冒出頭來,爭取屬於他的天空。我猜想,也許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會因為被視為雜草而遭到斬草除根的命運。我的心忍著痛呼喊著,到別的地方去成長吧!這裡容不下荒煙蔓草,這裡不是你應當生長的地方,這裡沒有你追尋的喜樂。有朝一日你長大了,擋住了遊人的目光,擋住了大愛的足跡,你會被視為不速之客。
小草沒有說話,隨著微風輕輕地搖了搖。細雨打在我的臉龐,我彷彿聽見小草要我別再說下去,因為此刻能夠活著,已經用盡了他所有的力氣。
走著走著,我盯著一塊直立的大愛石發呆,淚水不知為何衝擊著眼眶,而腳步卻沈重地無法踏向前方。
在這塊如墓碑的石頭底下,究竟埋葬著什麼呢?靜靜合十祈禱,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標籤: 書寫心情
六月十一日上午,走訪了女巫劇團,和大家一同討論關於台灣聚會的細部事宜,看看自己能否貢獻什麼幫助。在大家的報告中,看到了女巫團夥伴身為東道主的熱情,以及熟稔的分工,心中不禁讚歎起來。
今天參與討論的部份,主要是關於台灣聚會活動的內容。因為兩年前辦過台灣聚會,加上這幾年參加不同的會議(包括AAEE或是亞洲引導者年會等),也累積了一些心得。
辦台灣聚會其實是一種奉獻,無利可圖。大家會這麼熱情參與,為的也只是對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喜愛,和希望能和好朋友們聚在一起。對我來說,讓主辦單位最容易、最簡單、最輕鬆的方式,就是好方式。要不然,辦聚會辦到人仰馬翻,內耗甚鉅,那就不是我們所樂見的了。
如何讓事情變簡單呢?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某些事交給參加的夥伴自行處理。小到名牌,大到討論議題,其實都可以讓大家自己動手DIY。例如名牌可以用彩色名片自行書寫,開會可以用開放空間會議,吃飯可以自己找到人就坐一桌,演出可以邀請想上台的人一同匯演。工作坊邀請大家開設,並請開設者自行準備材料,發給每個參與的團體製作海報,自我介紹順便佈置會場。這就是我的方法。
當然,也有比較麻煩的事宜,例如住宿的安排,食物和點心的處理,場地的整理與接洽等等。不過如果能夠花點心思,像是提供團隊一起報名,也可以節省處理報名的時間。大家一起來分工合作也是不錯的方式。第一次的台灣聚會時,行程表其實是第一天早上大家合力完成的。
為什麼人們要聚會呢?我想,那是因為人們想聚會。當人們聚在一起,一同分享,一同學習,有開心的事,也有難過的事,正因為大家都是一人一故事劇場人,所以什麼都可能,只要我們在一起。為此,我總覺得聚會的活動需要多一點空間。第一次台灣聚會,也許就是因為行程排得太滿,結果第一天晚上大家聊天聊好晚。
這次的台灣聚會,女巫團夥伴非常用心地設計行程,第一天的活動包括了大團隊的活動,工作坊和匯演等等,第二天早上有個特別的設計,非常符合今年的潮流。下午則會進行反思和收斂的活動,目前也可望包含此次大家一起參加的災區相關議題。
我記得在第一次聚會之後,曾有人說如果聚會辦得太好,這樣子可能沒有人會想辦下一次的聚會。經過了兩年,尤其是這一年來,跨越了亞洲聚會、人權議題聯演、心聲戲語和展翼天使計劃,台灣的一人一故事劇場人已經構築成新的合作網絡,創造出許多新的可能性。在兩年前,台灣只有六個團隊,聚會時也有五十幾個人齊聚一堂。如今,台灣已經有十五個一人一故事劇團。不同的劇團,在不同的領域裡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成就。
我非常渴望此次台灣一人一故事劇場聚會的到來。在那兒,我會見到許多老朋友,也會見到許多新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這些日子以來,我們在路上經歷的所見所聞。
當我們同在一起,其快樂無比。
對我而言,做一人一故事劇場最大的挑戰,不在於新的表演方式或是新的可能,不在於觸發觀眾的對話,而在於完全的接納。每一次演出,演出的每一刻當下,都是一次挑戰。
我們需要接納說故事人的故事,接納觀眾的沈默,接納夥伴拋出來的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無論發生什麼,都要讓自己回到此時此刻。
這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在真實的演出中,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舉例而言,我熱愛無主題的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所謂的無主題,是指觀眾可以說當下任何他想說的故事。只要是他親身的經歷或是感受,我們就會為他服務。我不會帶入任何即定的主題,讓故事線(如果真的有故事線的話)自行發生。
之前在Rea和Magada的工作坊中,我擔任工作坊演出第三段的主持人。演出的主題是「改變」,最後一位說故事人分享了一個決定要搬家,最後卻因為害怕看到「夜總會」而不搬的故事。這是一件剛發生不久的故事,這位說故事人和故事的另一個主角都是我的朋友。這個故事其實多少也和改變有關,所以我並沒有刻意地去把故事引導到改變這個議題上,任何的故事對我來說,都是好的故事。
演出結束之後,Rea卻說我沒有引導到「改變」,因此在最後一刻「lose the show」。雖然Rea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作法,不過這個想法卻讓我覺得訝異。對我來說,說故事人想要說什麼故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不會硬把他的故事拉到我的脈絡裡來。這也是我在上小貓的主持人課之後,強烈地發現我並不喜歡太過主動去引導故事的走向。
如果有一個人一直舉手想要說故事,也許我會為了調整節奏而稍微停下來詢問其他的觀眾是否也有故事,但是我不會阻止他分享他的故事。我需要同時尊重想分享的意願和不想分享的意願,如果當下只有一個人想分享故事,那麼這就是最適當的。我需要接納這件事情。
究竟是要服務一個人或是服務全體,這是另外一個層面的考量。對我來說,服務一個人的同時,即是服務全體。有時,某個被團體排擠或是誤解的人想要上台分享他的故事,其他的觀眾群體可能會不太樂意,甚至展現出對抗的態度。我們需要接納所有的故事和可能,如果大家不想分享,我們表示尊重,如果某個人想要分享,我們也表示尊重。在狀況好的時候,我不會為了服務全體而捨棄服務一個人的機會。在狀況不好的時候,我的確有可能會被群體拉著走--又或者,其實我只是想服務我自己而已。
真正的麻煩在於,完全的接納是一種完全的堅持,一種完全接納的堅持--就像無欲則剛一樣。這種堅持首先需要「對抗」自己想要做些什麼或是想要主導的意願。一旦我們覺得某些事情是「對的」,那麼就會有某些事情是「錯的」。一旦我們覺得某些事情不該如此,那麼我們就會一腳踩入自己的價值判斷之中。
這不禁讓我想到《信心銘》。《信心銘》開宗明義地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一旦我們心中有所取捨,就會遠離至道,更甚者還會產生內在的鬥爭。
雖然接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過演出的主題有時也會聚焦著觀眾們的期待,這種在某個特定主題之下共同探索的心情,會構築成為一種對話的場域。此時我們如何對待跳出此一對話場域的故事,是另一項困難的挑戰。如果我們只接納在此一場域裡的故事,或是企圖把故事拉進此一場域之中,那麼我們有限的接納就會成為一種不接納;如果我們接納了這樣的故事,卻有可能讓企圖共同探索的觀眾群體感到不被尊重。
通常,我們會接納任何的故事,因為說故事的動機和不說故事的選擇一直在觀眾群體中交織著。然而如果觀眾群體具有流動性,就會面臨不同的困境。在街頭演出時,因為觀眾有可能會不斷地改變或流動,因此這一個故事和下一個故事之間,可能非常的不同。同時觀眾也可能會受到其他環境的打擾,讓演出的過程無法安定在某個主題或是氛圍裡。此刻,也許需要學習與這個場域同在,接納可能發生的一切事物,並轉化成為藝術創作的素材。
不過,如果在一個封閉空間之中,忽然有一個觀眾進入現場,立即舉手分享了一個故事,一個不在先前故事線脈絡裡的故事,的確會讓主持人覺得尷尬。接納它,把發生的事當成素材,增益到原先的脈絡之中,或許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我們需要接納不確定性的發生,也無法阻止其發生。一旦我們看見了接納所帶來的力量,就會有機會相信接納的力量。
也許某一天,當我們習慣了所謂的「堅持」,就不再需要「堅持」了。
生命中有些風景需要爬到更高的地方才看得見。所謂的更高,並非指違抗地心引力的高度,有時反而需要降到更底層的地方。
一位朋友曾提到自己對團隊中其他的夥伴無法理解他的想法而感到沮喪。他覺得自己是比較特別的,和他人相比,他也總能思考地更深,做地更好。
這種孤單的感覺可以理解。幸運的話,我們也許找得到一群可以和我們一同思考和行動的夥伴,然而現實中有時卻很困難。
我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歷程。我問自己,如果不能找到一群和我一樣的夥伴,我是否應該選擇離開?然而我並不能確定,當我為了這個理由而離開之後,是否下一個團隊不會遭遇到相同的問題。
如果不離開,我能不能選擇和大家在一起,無論大家的狀況為何?又或者,我能夠協助夥伴來到我所在的地方,屆時,我們就擁有同樣的位置,可以彼此理解和交流。這看起來很難,也要付出許多心力。不過如果我真的如我所想像般的特別,那麼應該辦得到吧?試試看吧!我告訴自己,沒有什麼損失。於是我踏出了我的道路。
在最疲憊的時候,我曾經想要放棄,想要到其他的團隊去尋找我想要的成長與力量。直到現在,還有夥伴會拿這件事情來質疑我,說我當初曾經想要放棄他們。這事沒什麼好隱藏,也沒有什麼好羞慚。就算之後我說服自己留下來帶著團隊走到今天所在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值得遺憾。就算當時我真的轉頭走人,也沒有什麼可議之處--至少和其他滿腹抱怨卻沒有行動的人相比,我自認已經努力過了。
我的能力並沒有好到能夠洞悉未來,覺察到每個夥伴生命的樣貌,也沒有強到能夠點石成金,讓大家一夕改變。我既沒有改變大家的動機,也沒有想要大家配合我的念頭,當人們在一起,難道不能更輕鬆和自由一些嗎?
如果想要股票上市並賺大錢,依照《從優秀到卓越》一書的建議,首要之務是找對的人上車。如果這並不是我們聚在一起的目標,那麼現在的人,或許就是對的人,唯一的差別只在於需要找更多對的人,用對的方法把大家放在對的位置上。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要學會讓夥伴發光。那些只是想要尋找自己的舞台,卻無法理解和配合他人的人,一人一故事劇場也許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正因為如此,當夥伴們要去某個地方,我們理應用具體的行動支持他。也許那個地方對現在的我們很困難,也許那個地方是我們目前還不想去的地方,如果大家跟不上,我們也能夠學習放下自己,重回團隊之中。這就是在「大合唱」的呈現時會發生的事情,而大合唱正是我對團隊「群龍無首」的想像。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成就團隊和成就自我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原因之一是一個人很難呈現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力量,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透過彼此支持,我們能夠到達一個人所到達不了的地方。
而在一人一故事劇場團隊所經歷的歷程,也協助我在社會企業的創業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學和態度。依照那些管理專家的觀點,我們(指光原的團隊)很傻,很呆,很笨,很沒有經驗。我無法否認,只是那些很聰明,很專業,很優秀並且經驗豐富的人,為什麼不去做呢?為什麼不採取行動呢?我相信他們一定有能力做的比我們更好,只可惜我們很傻,很呆,很笨,很沒有經驗,所以我們做了。他們很聰明,很專業,很優秀並且經驗豐富,所以他們還在繼續尋找合適的目標。
結果如何,現在妄下判斷,為時尚早。聰明的人做會成功的事,有智慧的人做應該要做的事,有熱情的人做想要做的事,笨蛋則弄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
我們或許並不聰明,但至少還不笨。我們明白,當他人成就的同時,也就是我們成就的時刻。這或許也就是老子的意思吧。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